收藏 分享(赏)

新时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ppt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476293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时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时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时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时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下编:新时期的散文和报告文学目录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老一代散文作家第三节 中青年散文家第四节 新时期的报告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新时期艺术散文的开拓1、从 “真实 ”和 “真诚 ”出发,在稳步发展中取得多种主题的多向开拓。2、 “文体意识 ”觉醒,构建多维多元的艺术格局。3、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形成具有梯队特点的创作群体。新时期散文理论探讨林非: “形散神不散 ”要求主题集中和明确,其实是一种古典主义的艺术趣味,如果只鼓励这一种写法,而反对主题分散式或蕴含的另外的写法,这实际上就是意味着用单一化来排斥和窒息丰富多彩的艺术追求。追忆述往的散文巴金 :随想录真话集探索集病中集无题集孙犁 :晚华集秀露集

2、澹定集耕堂读书记杨绛 :干校六记将饮茶丁玲 : “牛棚 ”小品陈白尘 :云梦断忆陶斯亮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张中行 :负暄琐话流年碎影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张洁 :拾麦穗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宗璞 :废墟的召唤哭小弟贾平凹 :月迹丑石秦腔静虚村记等王英琦 :有一个小镇无须援助的思想周涛 :游牧长城萨拉哈尔随笔赵丽宏 :小鸟,你飞向何方张承志 :荒芜英雄路史铁生 :我与地坛刘烨园 :自己的园地 余秋雨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二 、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成就1、题材和主题不断开拓和深化。2、文体的探索创新和文体理论的研讨不断取得新成果,形成多样化的艺术格局。3、创作队伍空前壮大。第二节 老一代散文

3、作家简介一、巴金的 随想录 包括巴金从 1978年 12月至 1986年 9月写成的 150篇散文,共 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发表时间为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为总题出版,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 1986年出版,获全国优秀散文 (集 )荣誉奖。巴金的随想录: 直面文革,直面自我随想录作为巴金晚年叩问、探索、总结历史之旅与人生心路的实录,对历史与人生作出了深刻的检视与理性的反思。解剖自我、怀念旧人、自我忏悔,敢于说真话,反思文革。其中怀念萧珊 、 小狗包弟 等影响较大。一类重抒情,如 怀念萧珊 、 再忆萧珊 、 怀念胡风 、 怀念老舍同志

4、等,虽然篇数并不多,但却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类重议论,如 “ 文革 ” 博物馆 、 说真话 、 长官意志 、 一颗核桃的喜剧 等,这类文章根据作者的经历,痛陈 “ 文革 ” 给中华民族,尤其是给知识分子带来的巨大灾难,进而探究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的途径。名篇 怀念萧珊 是一篇怀念亡妻的至情悼文。文革中摄于萧珊追悼会上作品的两条线索外在叙事线 :属文缘起 生病 住院 死 追悼 追忆内在情感线: 负罪 赎罪作品中情感多元复杂,有对亡妻的怀念、赞美,有对文革的反思批判,但主要是自责、愧疚。这源于两点: 连累萧珊,于心不安; 萧珊反过来安慰、保卫巴金,增加了心灵重负 。随想录的思想艺术价值1、具有震撼力

5、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不仅对 “文革 ”进行了揭露、批判,更重要的是巴金还将对 “文革 ”的揭露、批判和反思,与对自己内心的追问甚至可以说是拷打的 “忏悔意识 ”紧密结合在了一起。2、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是一部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找回失落已久的社会良知的著作,一部以流血的灵魂诉说确立知识分子当代精神传统的著作。3、引领散文创作由虚空伪饰走向求真务实, 开启了新时期散文抒真情、讲真话的先河。4、题材广泛,将个人生活、人间真情、凡人俗事都引入了散文。5、 “无技巧 ”的艺术境界,不留雕琢痕迹,不落现成套路,摆脱了影响深远的 “杨朔模式 ”。二、孙犁的散文他在新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散文创作上,

6、先后出版了 晚华集 、 秀露集 、 耕堂杂录 、 澹定集 、 尺泽集 、 远道集 、 老荒集 、 陋巷集 、 无为集 、 如云集 、 曲终集 等散文集。 孙犁散文选 于 1989年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 (集 )荣誉奖。孙犁散文中的 “旧闻 ”、 “琐谈”、 “漫忆 ”、 “短简 ”等忆旧实录体篇章,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孙犁散文的特点1、第一个特点是讲究 “实 ”和 “信 ”。2、另一个特点是所见者大,取材者微。3、第三个特点是直面人生,直言是非。 4、第四个特点是 “低音淡色 ”,朴实自然。5、第五个特点是短小精悍。真与美的最好例证:亡人逸事此文为怀念亡妻的悼亡之作,分四节写来 :第一节 “天

7、作之合 ”,写事巧;第二节 “看戏相亲 ”,写其贞;第三节 “勤劳持家 ”,写其能;第四节 “总其一生 ”,写自己不尽的思念之情。事件是在记忆中信手拈来的普通生活场景,但由于糅合了漫长经历中的人生体验和朴素而至诚的真情,因而产生了一种来自生活、发自心灵的美的魅力。三、杨绛和干校六记杨绛 (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剧本有 称心如意 弄真成假 、 风絮 ;小说有 倒影集 、 洗澡 ;论集有 春泥集 、 关于小说 ;散文 将饮茶 干校六记 ;译作有 193

8、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 、 小癞子 、 吉尔 布拉斯 、 堂 吉诃德 ,其中写于 1984年的 老王 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杨绛散文的类别和特点类别 ( 1) 一类是回忆 “文革 ”的见闻与经历( 2)一类 是回忆家庭旧事特点:杨绛的文字简约含蓄,叙述语气温婉,对历史事件采取置身事外的平静审视态度。她专注于时代大事件中的小插曲,书写个人的见闻和感受。她的叙述不停留在一己悲欢的咀嚼上,也不以 “ 文化英雄 ” 的姿态夸大个人对历

9、史、社会的责任意识,而意识到个人的有限与可能,从 “ 卑微者 ” 的角度冷静地展示世态人情,因而能更多地显示历史与人生的 “真相 ” 。这种独特的叙述角度和立场,使她的散文显示出透彻的人生智慧和淡泊优雅的文风。( 1) 语言之冲淡 :素朴自然、淡雅细腻、平和幽默,用能够安慰浮躁心灵的语言描述;( 2)情节之冲淡:诙谐舒缓、从容洗练,和谐美满,以哀而不伤特点的设置情节;( 3)人物之冲淡:真实、平凡、贴近生活,用人温暖的手法勾画人物;( 4) 心境之冲淡 :毫无功利的淡泊心境、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散文显示出透彻的人生智慧和淡泊优雅的文风。语言之冲淡第一次是一家人送钱钟书先生上车:“墨存走到车门

10、口,叫我们回去吧,别等了。彼此遥遥相望,也无话可说。我想,让他看我们回去还有三人,可以放心释念,免得火车驰走时,他看到我们眼里,都在不放心他一人离去。我们遵照他的意思,不等车开,先自走了 ”。 第二次女儿送杨绛先生走: “上次送墨存走,有我和阿圆还有得一。这次送我走,只剩了阿圆一人 可是我看着她踽踽独归的背影,心上凄楚,忙闭上眼睛;闭上了眼睛,越发能看到她在我们那破残凌乱的家里,独自收拾整理 ” 下放记别下放记别 中两次送别的情景:两段平淡的文字都没有着力描写离别的大悲大恸,平淡的语言却透露出作者复杂的心情,担心丈夫的和牵挂女儿切切之情已满溢。心境之冲淡杨绛先生对待困难,显示出极为平淡的心境,

11、这种心境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她的代表性散文集 干校六记 里,并没有记述文革给自己带来的巨大苦难和创伤,而是创作了: 下放记别 用幽默讽刺冲淡离别之苦; 凿井记劳 用愉悦欢乐冲淡身心之劳; 学圃记闲 用感慨调侃冲淡心灵之痛; “小趋 ”记情 用闲情温存冲淡人情之险 等有着很强冲淡风格的散文。第三节 中青年散文家简介一、贾平凹的散文著有散文集 月迹 、 爱的踪迹 、 商州散记 、 红狐 等。 爱的踪迹 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 (集 )奖。其中,有着意于意境创造的 “空灵 ”散文,如 月迹 、 丑石 等;有剖示自我心灵的 “自传体 ”散文,如 自传 在乡间的十九年 、 一位作家 、 自

12、在篇 等;有 “世俗风情 ”散文,如 秦腔 、 黄土高原 、 走三边 、 闲人 、 弈人 、 人病 、 屠夫刘川海 、 笑口常开 等。其中, “世俗风情 ”篇章更能体现这位作家的散文创作追求和审美特点。世俗风情散文包括两类文章:一类是风土散文,另一类是世俗散文。风土散文风土散文写地方乡土风情,将历史、文化内容寓于其中,着意对乡风民习进行文化审视。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乡土风情渗透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二是写乡土风情着重表现的还是文化主体 在乡土风情中凸现的是乡亲之情,而创作主体的 “自我 ”意识和爱乡挚情则贯穿始终,牵动全篇。浓烈的主观抒情,不仅呈现着主体的真性情和美好情趣,而且富有智慧

13、和幽默感。如: 秦腔 。 世俗散文世俗散文写对世俗生活的体察,用闲适、幽默的文字,着意于人性的反思,既是针砭时弊,对人性进行深层的文化批判,又是自我审视和自我省察。如弈人借写弈人探察世相,由棋局以及弈人和观弈者来诠释国人的文化心理。这类文章,闲适中浸润着人生况味,幽默中孕蓄着对人性的深刻认识。秦腔描写 观众看 救裴生时的情景 :“那慧娘站在台上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她蹲下去,台下的观众,也慢慢地,慢慢地跟着蹲了下去,一下子全场人都矮了半个头,等那慧娘站起来时,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 ”描写 老秦腔迷:最可贵的是那些 老一 辈 的 秦腔迷 ,他们 没有力气挤在台下,也没有好眼力看演员,却一溜一

14、排地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将唱腔品赏。一声叫板,便可以是他们坠入艺术之宫, “听了秦腔,酒肉不香 ”,他们是体会得最深。描写 小秦腔迷:那些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 的孩子, 却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的高空, 杨树 上, 柳树 上, 槐树 上 ,一个枝杈上一个 人 , 他们常常乐得忘了险境, 双手鼓掌 是竟从树杈 上掉下来 ,掉下来自不会损伤,因为树下是无数的 人 头,只是招致一顿臭骂罢了 。 更有些爬在场边的麦秸垛里,夏天四面来风,好不凉快,冬日就扒个草洞,将身子缩进去,露一个脑袋。也正是有闲阶级享受不了秦腔吧,他们常就瞌 睡了,一觉醒来,月亮 在 西 天 ,大 毕人散 ,只好 苦笑一声

15、悄然溜下来回家敲门去 。 秦腔 把 “绝对冲不出往东南而去的潼关 ”的很封闭的秦腔,跟乡土观念、历史沿革、风土环境、农民文化紧紧联系起来。 “秦腔 ”不再是单纯的一个戏曲品种,无论从历时性还是共时性的坐标上来审视,都是同黄土高原农民血脉相连的一种文化现象。 秦腔 已不仅仅是写秦腔,也不仅仅是写秦文化,还写了作者自己对个性伸张、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与呼喊。1、创作的三个阶段( 1) 单纯入世。( 70年代末 80 年代初)主要作品:丑石、静虚村记、一棵小桃树、月迹、文竹等。这些散文大都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特点是单纯、明净,没有多少社会内涵。在构思上受到杨朔散文的影响。写景、状物最后归结出社会意义。

16、( 2) 复杂处世。( 80年代初 80 年代中期)主要作品:五味巷、秦腔、走三边、关中论、商州初录、商州又录。这个时期贾平凹基本摆脱了托物言志的框框,这 些 散文的主题是赞美生活、赞美家乡,贬斥城市的嘈杂、拥挤、冷漠和肮脏 , 在散文中表现出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思考。 ( 3) 单纯出世。( 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作品:弈人、闲人、名人等。这些作品大都写于病中或寂寞中,表面看是谈论人世,实际上是 谈禅论性、 谈佛说道,流露了较强的颓废的情绪。2、大散文的倡导和实践“ 大散文 ” 的含义是:一要写时代写社会,作品有大的境界;二是题材扩大,拓宽散文的路子。倡导 “ 大散文 ” ,不是不要散文的

17、抒情性,我们担心的是当前散文路子越走越窄,散文写作境界越来越小,如果仍在坚持散文的艺术抒情性,可能导致散文更加沦为浮华而柔靡的地步。要改变当前的散文状况,必须矫枉过正。 美文 三年 拒绝那些政治观念性的作品,拒绝那些小感觉小感情的作品,而尽量约一些从事别的艺术门类的人的文章,大量的发了小说家、诗人、学者所写的散文,而且将一些有内容又写得好的信件、日记、序跋,导演阐释,碑文,诊断书,鉴定书,演讲稿等等,甚至笔记,流言也发表。 对当今散文的一些看法 二、余秋雨的散文余秋雨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 1992年)震动文坛。至今出版的散文集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秋雨散文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余秋

18、雨的文化散文余秋雨在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以个体的生命来询问中国文化的历史和命运,以重温和反思的方式走上 “ 文化苦旅 ” ,重新整合传统的 “ 文明的碎片 ”,以重新建构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文化视野。 余秋雨散文的特点是强烈的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感受、丰富的文化联想、深刻的文化思考,新鲜的散文意境。 余秋雨散文创作的内容和风格 ( 1)以现代文化意识,独特的文化感受,丰富的文化联想,深刻的文化思考,将人们带入新鲜的散文境界,他的文化散文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和冷静的历史反省,瞩目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兴衰荣辱和古代知识分子人格命运的变迁,从尘封的历史遗址和人文山水中抉发能够给人们带来启迪的精神内蕴。(

19、2)藉地方特点的描写,体现地域性的古今文化特征,以游记为主体,交织运用论文、杂文、抒情散文、传记小说等体裁因素,创造自成一格的文化大散文系列。( 3)用赋的手法铺陈排比,以形成沉郁厚重的散文气派,善于发挥联想,在散文中设置一些戏剧化的场景和细节,将现实的视角与心理的视角合二为一,让学者和诗人互为一人,甚至将小说的笔法用于散文创作中,把什么都说得跟真的一样,创造一种艺术的 “陌生化 ”效果。三、史铁生的散文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市, 1967年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初中毕业, 1969年赴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 21岁时因病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后到街道工厂当工人, 1981年因病情加重停薪留职回家。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有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 合欢树 等。短篇小说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奶奶的星星 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 文章以北京的地坛公园为背景,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对峙,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在凝神冥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对自身经历的思考中,逐渐超越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探询生存的意义、死亡的意味和工作的价值,进而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着的探索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