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宁波市基础设施建设.doc

上传人:czsj190 文档编号:4759996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宁波市基础设施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宁波市基础设施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宁波市基础设施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宁波市基础设施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谈宁波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基础建设是涉及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生活质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它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升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一个地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1997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央政府才加大了对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此后,虽然基础设施总量上有了一定的提升,短暂的实现了低水平的供需平衡,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基础建设还是相当滞后的。在整个宏观形势下,宁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落后于经济建设,尤其是从 2002 年开始的电荒,

2、暴露了宁波电力基础设施的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宁波在电信、水利、环保、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足也制约着经济发展。一、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又称基础结构,即在空间结构上处在土地垂直空间结构中下部分。 1994 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以“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为主题,集中讨论“经济基础设施” 。该报告将经济基础设施定义为“ 永久性的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的服务。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公用事业(电力、管道煤气、电信、供水、环境卫生设施和排污系统、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和处理系统) ,公共工程(大坝、灌渠和道路)以及其它交通部门(铁路、城市交通、海港、水运和机场) ”。把

3、经济基础设施之外的其它基础设施定义为“社会基础设施”,通常包括文教、医疗保健等方面。这一定义比较具有权威性,被经济学者广泛接受。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为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物质支持。它是直接生产部门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它的发展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产部门的成本和效率,影响其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将是当前经济发展和提高效益的关键。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基础设施投资通过乘数的作用,导致总需求的增加,进而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一段话就是对这种观点的论证:“如果财政部将钞票装进旧花瓶中,再将它们埋到一定深度的废弃煤矿矿

4、井里,用垃圾将矿井填满,然后随私人企业厂自由将这些钞票又挖出来,这样就可以保证就业;并借助于其影响,使社会的真实收入以及资本、财富可能要比实际大得多”。虽然凯恩斯所表述的行为本身毫无意义,但是这种行为的实施,通过乘数效应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基础设施恰恰就是一个前后向关联系数很大的产业。如建造一条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过其强大的后向关联作用,桥梁的建造必然拉动建材、运输、机械等产业的发展。通过其强大的前向关联作用,当大桥造成以后,必然使周边地区的交通畅通,带动物流等产业的发展。2.基础设施建设对有效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全不同于凯恩斯所举的从废

5、矿井中挖旧花瓶里钞票的行为,基础设施本身就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杭州湾大桥建成之后,将大大缩短宁波到上海的交通距离,通行时间将从原来的 4 小时缩短至 2 小时。这必将增加长三角南北两地的人流、物流,增加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节省企业运输成本,增强上海对宁波的经济辐射力,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3.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具有正外部性,对相关地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投资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杭州湾大桥建成后,将改善了桥址两岸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宁波接受上海的产业转移,促进宁波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由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得宁波的区位优势更加凸现,增强了招商引资的能力。二、基础设施发展模式比较选

6、择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巨大、周期长、资本系数高,直接提供的附加值比较低,而处于发展时期的地区一般资本短缺,若将大部分投资都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则经济增长速度会受到影响,而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内各区域都普遍承受着国际国内加速发展工业的压力。目前,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和经济增长学家关于如何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直接生产部门发展的顺序有两种代表性理论:一是罗森斯坦罗丹主张的“大推进”式的“优先发展”论,二是赫希曼提出的“压力论” 。基础设施及其内部的各个系统、各个环节都有其自身的建设、形成和完善的时间。只有经济社会中的基础设施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都己形成并协调运行,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因此,两者的发展就有一个时

7、间上相互制约、相互适应的问题。匈牙利学者把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超前型,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直接生产活动超前一个时期。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由于起步较早,大体属于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的一类国家。第二种是同步型,即基础设施与生产消费引起的需要相适应,直接生产部门与基础设施的形成和扩大同步发展。美国、加拿大、瑞典等稍后发展起来的国家均属于这种类型。第三种是滞后型,即基础设施发展落后于直接生产部门。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发展类型,前苏联、东欧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其中也包括作为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以往基础设施的建设均属于这种类型。日本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随后同步型的发

8、展模式,即直接生产部门投资先行,基础设施投资紧随其后,形成经济高速增长和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的亦步亦趋的态势。当然,基础设施的发展类型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们之间会随着基础设施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综上可知,超前型和同步型的发展模式都能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正常运转、协调发展以及居民生活的需要,不会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制约,因此它们的综合经济效果较好。但就基础设施自身的投资效果来看,超前型的发展模式由于存在大量的、非正常的设施闲置和能力的多余问题,其投资效果肯定要比同步型的发展模式差。超前型和同步型的发展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鉴于宁波当前实际,由于资金“瓶颈”的制约,政府不可能拿出大量资金同时投

9、入到直接生产部门和基础设施部门,因此采取超前型或同步型的发展模式并不可行。在滞后型的发展模式下,由于基础设施发展的滞后在一定时期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前苏联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明证。随后同步型的发展模式,能解决有限的资金与大规模投资之间的矛盾。政府将集中起来的有限资金和资源,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电力能源等生产性基础设施,为经济调整与发展扫清道路,而待经济发展、政府财源扩大之后,再拿出较多的资金和资源来发展生活性基础设施。这样的发展模式,使资源的利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避免出现或者尽量减少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给经济增长形

10、成的阻力,解决经济高速增长与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因此,对直接生产部门的投资来说基础设施的发展虽迟而不过晚,虽有所制约但不至于阻碍,既保持最低限度的必要量(节约型) ,又不会对经济发展形成阻力,基本上达到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又能保持国民经济对它的旺盛需求。这可能是宁波当前的最佳选择。三、宁波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历程宁波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 821 年建立州治时,就有车轿大街等城市干道。经宋、元、明、清四代,宁波城市不断向江东、江北方向拓展,并逐步形成以环城河为标志的空间格局。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宁波的基础设施一直非常落后,市内道路总里程、人均道路面积、过江桥梁建设等方面均处于很低的水平。建国

11、初期,出于军事战略的考虑,国家主要发展中部地区,而对东部沿海地区投入很少,因此宁波的基础设施发展非常缓慢。从 1949 年到 1965 年,全市基本建设投资由 4 万元增加到 0.188 亿元,累计投资 2.03 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投资用于发展环境修复由于战争破坏的交通、农业基础设施,新建基础设施较少。虽然如此,由于同期 GDP 的增长也较为缓慢,基础设施的增长率要快于 GDP 的增长率,因此笔者认为这一时期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亚超前型的发展模式。从 1966 年到 1977 年,我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停滞不前,而且还遭到严重的破坏,其服务能力有所下降。在 70 年代,宁波政府为配合港口建设的需

12、要,加强了基本建设的投资,虽然其投资的规模还是很小,但是考虑到同一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跟国民经济是同步增长的。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在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基础设施也获得了较快增长。从 1978 到 1992 年市场经济转型初期,政府把资金主要投资于直接生产部门,没有大量的剩余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瓶颈凸现。这一时期,我市基本建设投资由 2.91 亿元增加到了 23.09 亿元,增加了 7.93 倍,低于同期 GDP11.55 倍增长率,可以认为是一种随后型的发展模式。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低于同期 GDP 增长率

13、,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政府的财政收入也获得了较大的增长,因此政府有能力拿出大量的资金来投资基础设施部门,以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压力。从 1993 年至今,我市对基础设施部门共投资 1821.5 亿元,占建国以来总投资的 93.68%,可见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时期发展快速。虽然基础设施的发展速度快于 GDP 的增长速度,但是从近年来宁波出现的“电荒”和“水荒”现象,说明我市的基础设施发展还是相对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可以认为这是一种随后一同步型的发展模式。4、对宁波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虽然我市在基础设施

14、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不足,比如我市基础设施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政府在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部门在发展上的时序选择问题目前我市基础设施总体上看还是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瓶颈”约束还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在基础设施发展模式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基础设施供给与经济增长对基础设施的需求相适应。 (2)基础设施能够保障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3) 能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对环境的需要。(4)基础设施供给的成本收益最优。宁波地区经济实力较强、资源并不是很充足,应该选择“随后同步型”的发展模式,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基础设施

15、,以便吸引区域外的资金和资源,其发展标准是与国际接轨,目的是更好地加速宁波经济增长,提高本地区的生活水平,增强区域竞争力。2.基础设施投资决定问题基础设施内容广泛,空间覆盖面广,地区间存量差异大,基础设施各类别间不够协调,就不能很好地满足生产、生活的服务、需求。在未来的基础设施投资中,确定投资规模、选择投资结构、合理区域配置等都会直接影响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和建成的基础设施的服务效率。3.基础设施的资金筹措问题建设资金的不足是制约基础设施发展的最大阻力,如何有效地筹措资金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最佳的选择应是发展财政投融资,同时进一步放松对基础设施产业投融资的垄断和控制,通过市场利益

16、诱导机制的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参与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4.基础设施管理体制问题现行的政府高度集中垄断的管理体制必须改革,这关系到基础设施产业的经济效率、服务质量及经济改革的进程。但基础设施产业有其独特的性质,且涵盖的内容又非常广泛,如何进行改革,需要认真思考。在基础设施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是打破垄断的较好方法。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必须改革我市基础设施产业长期以来政企合一的政府管理体制,使基础设施经营企业具备市场主体地位;(2)要根据基础设施产业的特征,区别不同的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引入竞争,以使整个基础 设施产业到达有效竞争的状态。但由于基础设施的特性,政府仍应在市场准入和价格两个方面进行管制。5.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就目前宁波财力而言,全面地、大规模地对基础设施的各个方面进行投资显然勉为其难,这就需要把握好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笔者认为,当前宁波基础建设发展的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提高基础设施存量水平的同时,优化基础设施的质量标准。二是积极推进“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