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技艺.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4759808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技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技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技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课堂教学提问的技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课堂提问技艺澄迈县永发中心学校 岑选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大教育家孔子认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喻” ,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同时,孔子他又很善于诱导。他的学生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可见,课堂提问与教学的关系,其价值远远不在于形式上的热闹。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定向点拨,启发思维“定向” ,确定方

2、向、目标;“点拨” ,指点、启发。定向的点拨就是指教师作为“指路人” , “引导人” ,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向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老师的要求、确定了方向,就是提问前已经设计好的问题或正确结论。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着问题,对节外生枝、离题较远的回答,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的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有这么一个案例:语文课上在教学“果实”的词义时,教师拿来了苹果和香蕉,问道:“为什么它们都叫做果实呢?”“都能吃!”一位学生回答。教师启发诱导说:“对,能吃。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 ”“都是树上长出来的。 ”又一位学生说。“但并不是所有的果实都长在树上,花

3、草也有果实呀。 ”老师补充说。“都有核。 ”一位学生突然间想起而脱口而出。该教师通过一次次的启发点拨,使学生一步步地朝向正确的结论:“是不是果实,关键在于里面有没有种子。二、转换点拨、举一反三“转换”就是换一个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去着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不能回答上来,又不甘心就此放弃。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与相似的事物作比较,以便创造一个由未知转化为知的条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如:语文课上让学生学习体会“什么是烘云托月?”学生往往不好回答。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电视上“武松打虎”的镜头,问:“镜头里,为什么

4、把老虎描得那么的凶残?”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关键要把“一”举好。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联想的好习惯。三、激将鼓励,挑战诱导“激将”即用刺激的话语去让学生做原本不愿做或不敢做的事情。“请将不如激将” ,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是一件动脑思考的事。可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不愿回答或不敢回答。老师一问就“冷场” 。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头压得低低的,唯恐叫到自己;有的学生的目光不敢与老师的目光对视;还有的学生不好意思举手回答,怕答错了会被同学们耻笑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激将,向学生挑战,鼓励他们大胆

5、地回答问题。可以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暗示学生“你准行!” ;可以用热情的话语:“这个小问题就难住我们了,谁敢站起来试一试?”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尽量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他们放大胆量,不要理睬说错了别人会耻笑,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所以说, “挑战”就是用言语来激励对方,鼓励学生跟自己辩论、进行探讨,在相互争论中得到结论。四、分解问题,化整为零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综合性的大问题,或因含义深奥,或因包容量大,学生往往一下子摸不着头绪,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以大领小,从小到大。回答了诸多的小问题,再综合探究大问题。如我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要求学生概

6、括中心思想,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便帮助学生提出了下列小问题:1、课文一共写了多少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了些什么内容?2、每个故事之间都存在着怎样的联系?3、文章结尾说:“我们的生活会好起来的”在全文中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样简明、集中、富有启发性的一系列小问题,顺理成章地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全都提示了出来。六、直观提示,表情示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遇到障碍,想说说不出,有时说出来的又不是自己想要回答的结果时,教师应该针对这种情况,运用直观的手段来提示,也可以用眼神、手势、动作、比喻等进行必要的暗示、提醒,这样,可以充分展开学生的想象。例如某位老师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开头是“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很多学生似懂非懂。老师提问:“这话说了什么呀,谁能说一说?”话音刚落,顿时班里鸦雀无声这查,老师轻轻的打开了幻灯机,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晴朗的夜空,有个孩子坐在弯弯的月儿上,手摇双桨划动着。孩子们仔细观察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是经过学生努力思考后才能回答的,是努力地“跳一跳”的过程。这既是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又是教师启发导答的过程,导答得法,就富有艺术,对于教学更是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