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在学校勤工俭学活动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鼎城区武陵镇花船庙小学 莫洁早在上个世纪末,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年 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列宁全集第五卷p413),随着人 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列宁同志的重要论述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981 年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三十八届国际教育大会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劳动的相互作用,被列为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始终是我们党的
2、教育路线的基本原则。勤工俭学活动作为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面向 21 世纪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重要任务,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勤工俭学工作始终是党领导下的重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而且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它的开展对发展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起了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一、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
3、的在于提高我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且“所有这些人才,都 应该是由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马克思曾经说过:“生 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 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作为勤工俭学的校办产业,能有效的为中小学生提供生产实践教育基地,有利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诸多方面教育
4、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目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一部分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视体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有些人不仅不愿意参加社会劳动, 连自我服务的劳动也不愿干,这样的学生,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日益融合的今天,很难想象会有为国为民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况且,随着科学知识日趋社会化、市场化,必将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这其中当然包含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可以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劳动(其中也包括脑力劳动),看不起劳动,我们的教育就很难说是成功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人手可以作出几十亿种动作,
5、它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在人们的大 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 积极的、最富于 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里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 ”可见,让学生运用双手是多么重要。我 们的结论是学校不是知识的仓库,而是智慧的源泉、人才的摇篮。我们要从新的人才观出发,从新确定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学校的标准,彻底抛弃单纯以升学率高低来衡量学校办得好坏的陈腐的、弊端丛生的旧观念的做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的智慧产生质的飞跃。特别是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凝结在生
6、产劳动中的科学技术成分的增加,知识和技能的跨学科应用,世界经济3发展的变幻莫测和激烈竞争,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多国家发现,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对立、校内教育与校外生活的脱节、教育内容与就业之间缺乏联系,过分强调智育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教育对象对劳动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的复杂情况缺乏了解的状况,是当代教育的一大弊端。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实践性,加强和改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意研究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互关系作用。现在很多国家,无论是否使用“勤工俭学”这 个词,事 实上都把它作为改革国民教育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教育部(1999)14 号文件中指出:“全面
7、推 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 21 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校办产业。 ”由此可见搞好勤工 俭学工作、发展校办产业,对于培养 21 世纪高素质人才有着何等重要的意义。它也是现代化生产的科学技术对我们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纵观工业社会的发展史可知,“生产”和“教育” 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两个 组成部分,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当技术革新和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提高时,都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并向其提出新的要求,由此推动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作为教育本身也只有适应这种新的要求,才能培养出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多用型”人才
8、长期以来,我们单一的教育结构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占绝大多数的学生。限于各方面条件,目前我国有机会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的中学毕业生毕竟是少数人。这样就带来了严重后果:1、从学生个人方面来讲,很多学生明知升学无望,又苦于得不到职业培训,更感前途渺茫,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意志消沉,极少数人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从整个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讲:(1)它助长了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思想。为了子女能升学,一些家长4也放松了对他们进行劳动品质的培养。学生本人认为“考取了大学为人上人,考取中专为人中人,考不取学校为人下人。 ”(2)这样的教育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相脱离的。一方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高科
9、技人才; 另一方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上比较落后,生产力水平还较为低下,尚存在大量的手工劳动和体力劳动,急需成千上万的低、中级技术水平的劳动力。而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仍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虽然培养出了一批学习尖子,但忽视了一大批学生的成才教育,大大降低了教育的社会效益 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以原有普通中小学勤工俭学活动为基础,推动手工劳动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我校一直实施“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的办学宗旨, 积极开展勤工 俭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既学到了文化科学知识,又掌握了一门
10、园艺栽培技术。三、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加快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为中初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应该承认,我国仍旧是一个贫穷的国家。虽然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但是要想在近期内使教育经费的紧张状况得到根本改善,仅靠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长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力量来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福利。2002 年,我州勤工俭学收入用于补充教育经费达 2913 万元,占国拨教育经费的 7.1%。从而促 进了我州教育事
11、业的发展,保证“ 普九”工作的顺利推进,为 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通过开展勤工俭学,加强基地建设,强化校办产业基地的育人功5能,又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生产实践教育场所。特别是农村校办农(林、鱼、牧)场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学生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并结合生产经营、生产实践教育,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使学生成为农业科技实验、优良品种繁殖、先进科技示范、实用技术推广的有用人才。在城市,利用校办企业现有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和本企业产品的相关知识,以及产品的营销方式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艰苦
12、奋斗的精神和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对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了解。同时,通过勤工俭学创收,建立劳技课教室,校属联办综合劳技教育中心等多种形式,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通过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加快校办产业的发展,才能提高服务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校办企业只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也才能使学生在校办企业的生产实践教育活动中,真正了解现代化企业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为新世纪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使学校的素质教育上水平、上台阶。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了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与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紧密地联系。通过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为学校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学校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又向勤工俭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服务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