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润物细无声——浅谈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点滴.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4759469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润物细无声——浅谈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点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润物细无声——浅谈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点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润物细无声——浅谈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点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润物细无声——浅谈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点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润物细无声——浅谈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点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润 物 细 无 声浅谈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方法点滴福州市井大小学 刘英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得到空前的拓宽。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在提高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数学学科德育研究范畴包括: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情感态度与个性品质的教育,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审美教育。一节数学课在这五个方面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润物细无声般的随机

2、渗透是数学课堂必须具备的。一、中国数学史搭建爱国主义教育的桥梁。祖国,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数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国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当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必然会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还有许多数学家,对世界数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也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如刘徽、祖冲之、陈景润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介绍。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通过讨论、测量、计算发现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或半径的六倍多一些。在学生对于自己探索得出的结论表示满意的同时,我揭示了圆周率 =3.1415926,在精确的数值出示之后,学生赞叹的说:“老师,你真厉害

3、!”我说:“这可不是我发现的,那是 1500 多年前的数学家祖冲之发现的。”惊呼声充满了教室。随即我让学生们看了有关圆周率的小短片,从中学生们知道了求证圆周率值的艰辛,感受到中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和对祖国文化的自豪。二、沟通联系启蒙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知识的纵向发展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产生,揭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知识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际,渗透一些“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知识的横向联系方面,可以围绕数学概念之

4、间的联系,通过“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乘与除、积与商的变化、正比例与反比例”等内容,渗透一些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还可以通过一些应用题的改编练习,分数应用题的解答,应用题的一题多解,以及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念。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例如在计算教学研讨中,我们共集备、执教了四节加减法研讨课一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下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三下简单的小学加减法 ,五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每节课的集备及教学中,我们不仅仅着眼于探究本节课的算理、算法,更重要的是避开原来教学中“课课为营,各自为政”的格局,对各册教材中的加减法教学内

5、容进行系统的分析,抓住各册教材中加减法计算要点并沟通它们的内在联系: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要对齐;小数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分数加减法分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都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样不仅老师心中对所教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知体系。三、榜样示范进行良好学习习惯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

6、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

7、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

8、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老师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同样具有无形的德育渗透作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识记在心,因此老师不但在课堂上应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谨言慎行,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在学生中潜移默化,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审美教育画出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小学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在于它的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审美教育,用美的力量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学会欣赏美、升华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

9、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通过比分数的基本性质而得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既然分数有这样的基本性质,而比的前两项相当于比的分子,比的后两项相当于比的分母,比号相当于比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分数值,那么比例也就同分数一样应该有它的基本性质,既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零除外),比值不变,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这两个

10、概念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从中自然地领略到数学中的统一美。 数学的这些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数学结构、数学分布、数学秩序的统一美,教师如果能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则一定会使学生既能在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性质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同时还能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统一美。 又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先让学生对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的两道加法算式分别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但所得的和是相同的。在这两道算式中,一道是先把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而另一道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这样的运算定律文字叙述冗长,学生记忆困难。如果这

11、三个分别用字母 a、b、c、来表示,那么这个加法结合律就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b+c),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数学表达形式,它表达了加法结合律这个概念的丰富内涵和全部外延,它把加法结合律表达得非常简洁,学生容易理解,又便于记忆。再如在几何图形中,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以及圆等,都体现一种流畅的美感。数学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不仅给我们以视觉上的享受,更为我们解题提供了有利信息,有助于我们从对称关系上整体把握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就进行了审美教育的尝试。一、感知对称美。上课伊始,教师准备好一张红纸将它对折两次,用剪刀剪双喜图。剪完后,第一次打开是一个“喜”字,让学生观察

12、图形结构,并向学生介绍它是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再打开,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个“双喜”图,让学生感知这个“双喜”图也是一个对称图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个奇妙的“囍”字所吸引,初步感受到对称图形无穷的魅力。短短几分钟的剪、赏、思,集认知与审美于一体,点燃了学生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热情,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领略“数学美”的兴趣。二、发现和谐美。在学生认识对称后,向学生简要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依次出示等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两个小长方形,让学生判断每个图形是否对称,有几条对称轴。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图形的对称轴两边的部分是多么和谐匀称三、欣赏生活美。最后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放风筝的场面放飞

13、的蝴蝶风筝、蜻蜓风筝、金鱼风筝、老鹰风筝等,展示京剧脸谱,展示中国结,展示故宫建筑天安门、天坛、太和殿让学生惊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对称美。总之,德育教学如细雨,润物无声,数学教学如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份。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爱祖国教育;爱科学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正确的学习目的性教育等内容。通过数据、图表、练习和实践活动等途径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学生在获取有效知识、发展自身能力的同时,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教育,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