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doc

上传人:dcjskn 文档编号:4758272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问题林黛玉进贾府,我曾经听过二十几位教师上的课,结果发现,这二十几位老师“教”的几乎是二十几种内容。有些老师着眼的是人物上场,讲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些老师关心的是人物描写方法,讲对贾宝玉的“侧面描写”;有些老师对诗词有其爱好,于是上课的时间主要花在鉴赏两首西江月上了;有些老师注重“基础”,于是上课的主要内容就放在十余个词语的“古今词义辨析”上。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高中语文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有着丰富的语文元素,可用于语文学习的“点”很多。同一篇教学素材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可以讲出无数的内容来,完成所定的不同目标。所选取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缺乏

2、严密的对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太强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我们应当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我们应当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 什么是教学目标?2. 如何设定教学目标?3. 如何表述教学目标?4. 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5. 如何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切的教学内容。1.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终点,也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是对学生通过教学所要达到状态的提前确认,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达成的重要参照点;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经过学习后能做什么。而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评价与测验这些都不是教学目标。当人们的行动有

3、了明确目标的时候,并能把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时,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并且能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到达目标。关于教学目标,还有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在能力培养等问题上的模糊性;教学目标陈述时所用概念操作性不强;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及针对性不强;教学目标的不能全面考虑教学的结果;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不清等等。2.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有三个方面: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3.如何表述教学目标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抓住课文里的“ 哭” 字重 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哭过的人、不哭的人、应该哭而且可

4、以哭却没有哭的人,在 这个过程中体会人物形象情感,把握形象个性特点。探究和鉴赏相结合,以“哭”为切入口,深入探讨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探究性学习和鉴赏性学习自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探究和鉴赏能力。宝玉挨打上述的目标表述方式也有诸多问题,我们将这些问题归为以下几类:主体错位,目标弱化;贪多求全,目标泛化;脱离实际,目标异化;脱离文本定目标;脱离语文定目标;脱离学生定目标含糊笼统,目标虚化;盲目照搬,流于形式等。一个好的学习目标的陈述应该仔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学对象( Audience ):教学是针对哪个层次的学生。( 2 )学生行为( Behavior ):说明学生在学习后,应获

5、得怎样的知识和能力,态度会有什么变化,应用可观测到的术语来说明学生的行为,以减少教学的不确定性。( 3 )行为条件( Condition ):指能影响学生学习结果所规定的限制或范围。( 4 )学习程度( Degree ):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低衡量依据,是阐述学习成就的最低水准。可从速度、准确性、质量三个方面来确定。4.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语文教学内容的一大特点是从文本的“原生价值”中选择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使各级各类学校依据不同的培养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培养人才所制定或出台的各种课程设置的政策或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它规定了各学科中的特定事实、观点、法则和最终

6、解决的问题。任何特定的内容项目都可以为不同的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不同的内容项目也可为特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内容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技巧,以及智力发展的总称。教师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前准备的教学内容和课上传授的教学内容。课堂的教学内容包括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教学内容包括正确的信息、错误的信息和添 / 减的信息。下面要探讨的是语文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两个方面的问题( 1 )社会文本与原生价值社会文本是作者根据社会的需要,借助语言符号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某一现象,表达自己对这些事件与现象的看法,抒写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或者把自己内心的某

7、种情感用文字符号书写在物质载体上,借助媒体向社会公开发表的语言材料。其特点是: 没有确定的读者群体; 没有强制的阅读情境和阅读目的;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做选择性阅读; 可以随意发表不违背主流文化价值观的阅读感受或观点; 因生活经验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作/读者可以享有多元趋向的解读空间。也就是说,社会文本一经发表就不再属于作者个人,而是作者与读者共有,不同的读者可以在文本所营造的第三空间内进行多维对话,可以从文本中读出任何一种情感,也可以借文本的情感宣泄自我的人生态度。即便是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空范围内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因时空的变换而获得不同的感受,这些基于读者的阅读经验所获取的情感体验、形成

8、的观点就是文本的原生价值,即文本创作时由作者内隐于文字之中的思想情感及对世界的看法,是作者对问题的评价判断和处理方式。文本的原生价值不会因读者的不同而有高低优劣之别,只要是对读者的生活有所启迪,对读者的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所增益,甚至那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无害于社会与他人,有悖于社会常理的观点也允许在读者中间存在,文本的原生价值就是这样一种他人无法控制而由读者主观情感所决定的价值体现。红楼梦的创作意图并非是叙写宝黛的爱情故事。只因为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家族的落败不允许他做一番“补天”的大事,但生性不甘“辱没于槽枥之间”的他,只好以写小说来彰显自身的价值。他也自信能写出远胜过当时盛行于世的“稗官

9、野史”“才子佳人”类的书,才不惜花费十年的时间,五易其稿,投入一生的精力撰写这部旷世之作。曹雪芹无法在字里行间直抒胸臆,又怕读者被宝黛爱情牵住了视线,则在开篇“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不惜泼墨,一次次提醒读者此书的主旨是:“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脂胭斋对“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点评是“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曹雪芹第二处交待写作动机,暗示书中所写均为真情真事是在“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10、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第三处是“太虚幻境”牌坊两边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外有还无。”为此作者还特意安排了两个关键人物“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如果说前三处是用暗示、隐喻的方式提醒读者注意书中所写皆为真事真情,那么这两个关键人物的命名可以说是作者明确强调全书用“谎言”叙写“真事”,这种欲盖弥彰的手法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然而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并不能如作者所愿的那样还原作者创作此书时的真实意图及隐藏于文字背后的悲情心志。正如鲁迅所言: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

11、,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易”“淫”“爱情”“排满”“宫闱秘事”就是一个社会读者眼中红楼梦的原生价值。其中虽然不乏一些摆不上台面,不合主流价值观难以公开议论和发表的看法,但却无法阻止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如此的价值判断。( 2 )教学文本与教学价值教学文本是教科书的编者依据不同时代,不同学校的教学目的,国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标准从社会文本的原生价值中筛选出适合的教学价值,再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心理、学习需要、学习经验进行改编,被置于“鉴赏提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之中转变成“教学材料”,成为一定知识体系的形象化示例,一定教学内容载体的教学文本。教学价值则是教师依据学习者的认知特点,编者的编选

12、意图,根据教学材料所在的教学时段、教学单元及单元中所居的位置,从该文本作为社会文本时所呈现出来的众多原生价值中所确定下来的易于学生接受,并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内化为自我个体知识的原生价值。相对于社会文本而言教学文本具有以下特点: 有固定的读者群:没有确定读者的社会文本一旦成为教学文本,相对学段的学生就成了这一文本的固定读者。 强制性的阅读情境与阅读目的:社会文本一旦变成教学文本,阅读情境和阅读目的一般是预设的,强制的。学生是在特定阅读情境下、特殊时空范围内,带着一定的学习目标进行阅读,此时作为读者的学生基本没有选择阅读情境及阅读目的的权利。 有限、确定的教学价值:强制性的阅读情境和阅读目的,也

13、就决定了阅读价值的确定性和有限性。当教学文本被编入特定的教学单元,学生又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阅读时,该文本与单元内的其它教学文本一起承担着学段内的教学任务,并因不同文本的差异性而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任务取决于编者选编文本时从原生价值中择取的教学价值不同,与单元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价值只能是确定的、有限的。否则教学就会被湮没在眼花瞭乱的多元原生价值中,有悖于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群体性的阅读:文本一旦被编选为阅读教学材料变身教学文本时,作为文本读者的学生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群体的方式进行阅读。那种独立的、自由的、理想状态的阅读主体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时空内基本是不存在的。 符合主

14、流文化价值观:教学文本的解读必须符合民族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不同民族有着自己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价值,这一价值是多数民族成员认可并集体无意识遵行的。红楼梦 前 80 回约 61 万字,全书总字数 731,017 个字。关涉人物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男性四百九十五人,女性四百八十人。但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阶段、认知图式、阅读心理,能使学生通过对节选章节的阅读,管窥红楼梦的结构,主要人物关系,语言特色,思想情感,艺术手法,又能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体验,能为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人生观的章节并不多。百年来成为教科书中的传统教学文本的仅有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近年来又选编了石头撰书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宝玉挨打香菱学诗等章节。这些章节并未因其时代的变迁,而发生质的变化,编者编选时所设定的教学价值一般也能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引出问题激发学生自读全书。同一章节也因其在教科书中所属的单元不同,单元内篇目的组合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如处于同一时代教科书中的林黛玉进贾府,因其所在的教科书不同,教学价值的差异体现在:苏教版选取的是叙事视角“总借一双俊眼传出来”;人教课标版选取的是“细节中的人物形象”;人教大纲版则将教育价值定位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