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池市 20122013 学年度上学期期考高 一 年 级 语 文 科 质 量 分 析河池市教育局教研室 韦剑河池市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期考及评卷工作终于降下了帷幕,现就河池市各高中高一语文考试的整体情况作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河池市本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是一套质量比较高的试题:试题覆盖面广,重难点分布合理;有选择题、主观题两大类,共六大题,18 小题,总分 150 分,其中课内知识 25 分,课外知识125 分,分数设置合理;难度适中,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恰当;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以及创新比例恰当;题型新,更能够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套试题顺应了语文教学改
2、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且与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紧密结合;注重与初中阶段所学知识保持一定的衔接,比较适合高一学生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一)关注课改。试题的模块设计与课改对应,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三大块,突出了模块教学特点,突显了新课程的要求。(二).注重积累。 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卷首先突出对语文的积累要求。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三)激活能力。试题注重将课内
3、知识积累和课外能力的迁移结合起来。检测范围为高中语文必修 1、必修 2 两本书,考题基本兼顾了两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同时注意对能力方面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了认真读书与认真听课的意义,对转变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有较大作用。如默写 6 分、文言文阅读 19 分等均考查文本内容。古代诗歌阅读体现了考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的特点。 (四) 回归语文本位,倡导关注生活。 试卷注重回归教材。试题几乎都可以用教材里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试题恰当地选用了课本中的语料。成语辨析题所选成语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课文默写、文言文阅读等考点的试题,大都能凭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熟练掌
4、握而准确解答出来。除了与课本的联系更加紧密之外,试卷更有意识导向关注生活。试卷在选材方面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等多个知识领域,信息含量大,对于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具有积极作用。如第 14 小题涉及到教育改革、钓鱼岛问题,2第 16 小题关于学生减负的问题,这些都在引导语文教学关注生活、开阔视野,积极开发语文资源,使语文立足课堂而走出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总之,这套试题的难度比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并做到了融文学性与现实性、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既有助于进一步感悟语文学科教与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有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语文素质
5、的检测功能,有益于鼓舞学生认真答题,有利于调动语文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是一份受到普遍肯定的试题。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整套试题的难度把握得较好,全市参考人数 21886 人,平均分为 9062 分,最高分 133 分,最低分 0 分,及格率为 94.78%,优秀率为 3.11%。考得最好的学校仍然是河池高中,平均分为 115.13分,及格率 100%,优秀率 29.19%。其次是市二高,平均分 108.6,及格率 99.44%。各题具体情况如下:(一)选择题共计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两篇阅读,1-3 小题是应用文阅读,4-6 是文言文阅读,共计 18 分。应用文阅读来自课外
6、,文言文阅读来自课内荆轲刺秦王一文。小部分学生拿到满分;选择题的第二部分是基础题,3 题共计 9 分,能拿满分者甚少,可见基础普遍不够扎实。(二)背诵默写题共计 6 分,全部来自第二册语文课本,此题答题情况较好,获满分的学生较多,也有零分者。得零分者有两种情况,一是留空;一是全写了,但是句句都有错别字。(三)语言应用题共 3 小题,共计 11 分。第 1 小题看图表述,多数学生都看得懂,表达准确,只有极少数看不懂,乱写一通。第 2 小题是理解概括,学生答得比前一题差些,可见概括归纳能力不足。最后一小题是仿写题,此为学生弱项,能拿满分者少之又少。有些答案逻辑不通、语病连连,还需要加强。(四)文言
7、文翻译题。此题答题情况不容乐观:学生习惯以意译为主,很少采用直译方法;从得分情况看,获满分的较少,留空、翻译完全不对的不在少数;从采分点看,第一题两个“使”掌握得相对较好,第二题“发”“穷”掌握较好,而“函”(词类活用)、“闻”(使动用法)、“见”翻译准确的不多,状语后置句“燕王拜送于庭”翻译正确的特别少。由此暴露几个问题:1.学生对选入课本的文言文教材不熟悉,掌握不到位。2.学生不重视语法,不重视积累。3.在翻译时,很多同学没有养成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推测句意的做题习惯。4.书写马虎,语句表达不连贯的现象较严重。(五)现代文阅读,答题情况一般。1.选择题做得较好,一分不拿的极少,获满分的有一
8、小部分。2.分析王定国和伍修全向中央写报告的原因这一题,除了不写的基本都能拿到 4 分,但拿到满分(6 分)的不多。其实,答案有三点,一是流失的老红军战士步入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经济3普遍困难;二是当地政府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王定国经常收到老红军诉说的信件,并且亲自考察访问,证实情况属实。多数同学分析不够全面,忽略了第三点。3.分析王定国的绚丽人生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题,基本能拿到 3 分,获 5 分的很少,个别获得满分。其实这一题的答案分散在各个自然段的段首或是段末。关键是看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如何,够不够细心。4.主观题,只要回答的基本都能拿到 4 分,拿到 5 分、
9、6 分的也有一部分,少数拿到 7 分甚至是满分(8 分)。失分主要在于没有密切结合文本,没有结合作品主人公王定国的人生轨迹来答题,有点泛泛而谈。5.存在的问题:有答错题号的现象,选考题两题都答的现象;多数同学没有养成分点答题的习惯,笼统答题增强了评卷老师找得分点的难度,容易让评卷老师产生疲劳。多数同学是摘抄文中句子作答,有语言表达不完整现象。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较差,语言表达不规范,这主要体现在主观题的答题上;极少数同学在做主观题时没有明确自己的观点,表态不清,甚至有自相矛盾现象。(六)诗歌鉴赏题情况: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的一个弱点,丢分多。 鉴赏材料是毛泽东于1935 年 2
10、月红军长征途中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是忆秦娥娄山关 ,本词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获得兵权之后指挥的一次胜仗。本词慷慨悲烈,雄沉壮阔,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第一题:考查的是诗歌表达技巧,本题两个考点:一是手法;二是形象,学生在这道题中,获得满分者甚少,零分的不在少数。得零分的学生一是根本不答,一字不写,二是答非所问。其实这两类学生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读不懂题目的要求或者是根本不理解词的意思。第二题:考查的是对整首诗意境的概括能力和对诗词思想内容理解两个考点。这道题是要求在全面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作答的,本题获满分者稍多,得零分的相对少些。(七)写作:此次作文题
11、是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和含意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审题和立意方面的难度不大。几大亮点:1. 考生写作文时能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细节能融入文中,使文章亲切自然,感染力强。部分学生文笔不错,语言优美,主题鲜明,思想健康,文思活跃,独辟蹊径,结构严谨自然。2. 大部分学生能达到规定的文章字数,立意深远,有理有据,说服力强,条分缕析,逐层深入,挖掘深意。3. 离题作文很少,低分作文较少,但是中庸作文较多。不足之处:1. 取材基本相似,文题开阔却视野狭窄;2. 立意肤浅,缺乏深度和新意,千人一面,思想性不够;3. 部分作文内容之间毫无关联;4. 材料陈旧或一味抄用原材料,不会根据“立意”或“角度”对材料进行
12、取舍;5.学生拟题能力差,别字频繁;6. 不少学生审题不准确、观点不够鲜明,有些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平淡、字体不工,或不能完篇。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作文卷面不够整洁,有些学生无论叙事还是议论还停留在小学水平,思路含混不清,文章毫无构思可言,下笔随意,没有很好审题,出现了偏题的文章。4三、学生错答原因分析总的说来,河池市此次高一语文科的考试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方面亟待改进、充实、提高。归纳起来,学生错答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知识欠缺严重。学生语法知识比较薄弱,没有很好地把握句子成分的有关知识,在做判断病句的选择题的时候错误率很高。如第 14 小题,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考
13、查了词语的先后顺序、动词与宾语的搭配等知识点。该题学生答题正确率只有 30%,这足以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第二,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较差。语言运用与表达部分的 16 小题,大多数都能审题清楚,表述简明,准确,也有些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答非所问,不理解漫画的内容,抓不住主要信息,或忽略了字数要求;大部分同学答 17 题仿句练习时能按要求答题,但错别字比较多,修辞格的运用不明晰,运用比喻时前后两种事物缺乏联系。也有的字数过多,还写了一大段,不符合标语的简洁写作要求。第三,阅读能力较差。多数学生不能通过阅读准确的把握文句的意思,从而在答选择题的时候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如:一.现代文阅读第 1-3 小题,
14、文言文阅读第 6 小题,答题的准确率不足30%。第四,审题不认真,以致出现漏答或错答的情况。第五,作文训练力度不够。有些学校对作文训练重视不够,一是写作训练次数较少;二是训练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使得学生缺乏作文兴趣,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四、对命题及教学的建议(一)命题建议。1应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尽管已经进入新课改阶段,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智力资源和精神依托,因此,对它的考查不应局限于一首古诗、一篇古文的阅读理解和几句诗文的默写,还应包括对基本的文化、文学常识和重要作品的内涵与价值以及重要学术思想的形成、内涵、特质及影响的考查
15、。2应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面。语文试卷的命制,应积极呼应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以促进考试和教学的通融,以使考试对高中语文教学有着正向的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作用。(二)教学建议。1.落实新课程理念,加强教学研究。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正确把握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深入钻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模块教学的意义、目标、性质、特点、地位及作用,从宏观上把握各模块之间的联系和教学要求,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彻底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2.注重课内知识的落实,夯实基础。基础知识是考试的载体,必须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不少题目是
16、“题在课外,答案5在课内” ,尤其是文言文阅读。再如默写题,阅读与语言应用的解答也需要整合语言基础知识。所以一定要重视课本,回归课本,认真研究课本内容,仔细分析、筛选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常考点、能力点、应用点、链接点,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勤动脑筋、学以致用,适应考题在课外考点在课内的情况。积累好基础知识,如成语。加强修改语病的教学,加强古诗文的阅读与鉴赏,特别是翻译和鉴赏(包括古文和古诗) ,明确课前预习要求,加强课后复习的要求和检查的力度。3.加强作文的规范化训练。(1)审题的训练:一道作文试题常常可以分解为“标题” “
17、材料”和“注意” (或“要求” )三个部分。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2)符合文体要求:高考写作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用体裁的文章。但“自选文体”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具有选择文体的自由;二是学生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必须遵照这种文体的“体式”去写作,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就文体的意义打过一个浅显的比方,他说,对于写作者来说,文体是很重要的,如同木匠一样,桌子就是桌子,椅子就是椅子,你不能把桌子做成了椅子。4.加强文学名著的教学和文化经典著作的教学。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名著导读”是人教版的重要栏目,与“阅读欣赏” “表达交流” “梳理探究”并列而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 150 万字” 。在阅读实践中领会汉语的规律,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多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狠抓书写训练。2013 年 2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