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的探索,本讲参考书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选集第二卷。 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选集,第二卷。 马克思所谓原始积累,选集,第二卷。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选集,第三卷,法学,历史学和哲学,1843年,才开始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原因在于: 对现实社会研究和理解的需要:物质利益 关于共产主义的争论中,深感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共产主义思潮的产生及其性质进行探讨(对科学理论的追求)。 思想的内在发展,推动他深入到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国家和市民社会) 巴黎笔记到伦敦笔记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1843年以来15年间政
2、治经济学研究的结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形成;也是探索马克思理论整体结构的内在联系的重要文献。六册计划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完善劳动价值论,周详阐述剩余价值理论,在更深的层次上,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趋势作了论述。资本论四册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第版在汉堡出版。后续版和卷 19世纪70年代后,十分注重前资本主义和未来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 1872年论土地国有化;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一、马克思经济学探索历程,1843年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 1844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巴黎笔记1844手稿异化劳动 1845 布鲁塞尔 哲学的贫困第一次公开承认李嘉图
3、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功绩 “资本增长的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对缩减得越厉害。” 资本统治力,1849后重启政治经济学研究 1850年8月后,大不列颠博物馆 1853年底伦敦笔记 货币、信用和危机问题;李嘉图学派解体原因;雇佣劳动现状、农业问题;人类社会各个经济形态。,1856上半年,英国经济危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货币、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创立 序言:六册结构计划,序言,“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4、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唯物史观和经济思想达到高度统一,第二分册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手稿第二部分10个笔记,编为剩余价值理论 经济学著作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决定资本论标题,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副标题 1863-1865写作资本论 四卷结构计划,完成三卷,1867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问世 劳动二重性商品二
5、因素价值量变化价值形式发展,货币理论 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 第一卷以1890第四版为最通行的版本,二、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持异议 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劳动价值论成为资产阶级,特别是产业资本家阶级发展社会生产力,反对封建贵族阶级的理论武器。 恩格斯:“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劳动产品按照这个价值尺度在权利平等的商品所有者之间自由 ,这些正如马克思已经证明的就是现代资产阶级全部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学的意识形态建立于其上的现实基础”,全集,第21卷,第210页。,1844年底以后,拥护者,合作神圣家族,处于过渡中。 价值的费用确定和价值的效用确定,都视为偶然的。 认识到,对价值决定的考察是
6、可以撇开竞争的影响的。价值在竞争中的现象形态和在生产过程中的本质规定之间的关系。 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透彻理解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约在1845年秋天到1846年5月,形态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 对所有制关系同人们生产活动和生产过程中的交往形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探讨: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等形式,与生产和分工的发展紧密相连。 形态中对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 面包的价格由生产成本决定(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金属货币的价值也完成由生产成本即劳动所决定的。 竞争的新含义:具有
7、根据社会需要来调节社会劳动的分配机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即劳动决定,是通过竞争的作用的实现的。,1847年哲学的贫困,第一次公开表述对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肯定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方法 经济范畴的客观性和历史性 生产关系整体,生产关系整体的内部联系 米克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1956,中文1963)“劳动价值学说不仅在马克思时代是真正的科学,就是在今天来讲也是真正的科学”:价值是历史现象,交换和分工,物质生产条件;价值是一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生产关系的表现。,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是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货币章”中实现的:资产阶级货币理论的批判;劳动价值论的内在逻辑。 价值
8、理论基本观点的概述: 商品价值决定于制造它们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是商品的“平均价值”,“市场价值”,“价格”;价值是作为价格运动的规律而出现的,价值和价格的区别不是名实之别,也不是由于价格的金和银的名称引起的。,商品的内在矛盾及商品向货币转化的问题。 理论逻辑的起点:货币-商品 “我不是从概念出发,因而也不是从价值概念出发我的出发点是劳动产品在现代社会所表现的最简单的社会形式,这就是商品”。 1859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第一次公开的系统论述。 劳动二重性学说 “生产交换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一般的和相同的劳动,而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具体的和特殊的劳动。”,商品拜物
9、教 货币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 “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论犹太人问题 价值形式理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三、剩余价值理论,区别剩余价值一般和剩余价值特殊: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第二级的、派生的和变形的形式,只是资产阶级的形式工,在这个形式中,剩余价值的起源的痕迹消失了。(全集三十卷,第599页) 劳动力商品理论:劳动和劳动力 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理论:绝对m和相对m,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一般的概念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两重性。 “在资本方面表现为剩余价值的东西,正好在工人方面表现为超过他
10、作为工人的需要,即超过他维持生命力的直接需要而形成的剩余劳动。” 剩余价值源泉是剩余劳动 区分劳动力和劳动 “工人出卖的只是对自己劳动能力的定时的支配权。” 劳动力的使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不相等,剩余价值生产形式绝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利润 “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第二级的、派生的和变形的形式,只是资产阶级的形式,在这个形式中,剩余价值起源的痕迹消失了。” 利润的分配 产业资本 商业资本,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及其趋势研究,资本积累理论: 实质是剩余价值资本化 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流通理论(资本论第二卷)循环、周转和再生产 资本
11、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资本论三卷 资本积累实际上是资本物质生产能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再生产的统一。,资本积累引起资本技术构成变化 相对过剩人口 生产日益集中与劳动社会化的矛盾 这一规律,简单地说,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将导致财富积累和贫困积累的同时增长,即“两极分化”。“象其他一切规律一样,这个规律在实现中也会由于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有所变化,不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不属于这里的范围。”(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 自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从未间断过周期性爆发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在过去年间危机不断,而在资产阶级经济学者眼中,每次危机都有一个很具体的原因,但其中没有一个原因不是外在于
1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 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两个特点:第一,它试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的内在矛盾中去寻找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根源和生成机制;第二,它试图从周期性危机中演绎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向,并由此而引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合理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中物质生产能力发展和它的社会形式之间的冲突。 生产力生产关系,五、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未来社会所有制理论 未来社会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时间的思想(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全集30卷,第123页)按劳分配理论,生产资料公有制 “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宣言 未来社会,自由人联合体 “在将来的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 按劳分配 劳动的性质 以计划克服无序生产和周期性危机,思考,资本主义危机是否不可避免?其表现形式?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现实意义? 劳动与资本在创造价值中的关系? 劳动的价值,劳动形式的变化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