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类型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ppt

  • 上传人:fmgc7290
  • 文档编号:4752343
  • 上传时间:2019-01-10
  • 格式:PPT
  • 页数:18
  • 大小:421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ppt
    资源描述:

    1、共济失调性 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2013级基地生文香艳 2013-10-14,概述,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Ataxia-telangiectasia,AT)是一种较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为0.51.0/10万人口。它是累及神经、血管、皮肤、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分泌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Louis-Bar(1941)首先描述了该病,Boder和 Sedgwick(1977)综述分析了该病例,命名为AT,又称Louis-Bar综合征。,发病机制,AT是一种染色体不稳定综合征,具有自发性染色体断裂和重排的特征,常见有t(14q+;14q-),即同源14号染色体易位,也有14号染色体与

    2、7、8号或X染色体易位的现象。染色体断裂点多见于14q11q12、7p13p15和7q32q35。,ATM基因,位于1lq22q23,全长150kb,编码序列12kb,共有66个外显子,外显子长度243至634bp不等,内含子大小从100bp至1lkb不等; 1a和1b为选择性剪切位点,在不同的转录中起作用,第4外显子为第一个编码外显子; 5/和3/端各有1个非翻译区(UTR),表现为强烈的可变性; 该基因开放阅读框(ORF)有9168个核苷酸,编码一个有305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350000的蛋白质。,ATM基因,主要特点: ATM基因突变位点可见于整个ATM基因,无突变热点。 (包括确实

    3、突变、剪切突变、插入突变、框内缺失等) ATM基因是发现的外显子最多的人类基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基因之一,它被视为看家基因。,ATM基因,主要功能:与DNA损伤修复有关; 对细胞周期有调控作用; 可控制免疫细胞对抗原的反应;可介导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可能与性成熟有关。,损伤监视网络假说:,ATM基因蛋白产物参与构成一条信号转导级联途径,该途径可导致多种不同的结果,如细胞周期缓进、DNA修复、细胞凋亡等。有些AT患者可能出现两个缺陷: 细胞周期调控缺陷,导致细胞周期不能缓进而修复受损的DNA; DNA修复机制缺陷。两者均造成遗传不稳定性,易患癌症和抗射线作用障碍。而细胞凋亡是由于患者a-甲胎蛋白

    4、水平升高所致。该假说解释了AT患者的表型。,临床表现,AT是一种累及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多系统损伤的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预后不良,2/3死于20岁以前。 常见异常 偶发异常,常见异常:,生长发育:生长发育缺陷; 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共济失调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退化,尤其是小脑; 皮肤和结膜: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以后出现在鼻梁、耳廓和其他部位; 呼吸系统:粘膜炎症,常见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扩张; 免疫系统:细胞免疫缺陷伴胸腺发育不良,扁桃体和腺样淋巴组织发育不良,淋巴细胞减少,血清和分泌型IgA、IgE降低或缺少,并出现低分子量的IgM。,皮肤和头发:皮肤或头发色素沉着区域变异,有牛奶咖啡斑,硬皮

    5、病变;淋巴网状系统:大约10%患者有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肉瘤和霍奇金病。性腺:性腺发育不全伴卵巢发育不全或缺少,卵巢无性细胞瘤或发育不良,不孕。其他,偶发异常:,球结膜毛细血管扩张,女性患者,检查,外周血检查:血清-甲胎球蛋白增高;低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中选择性IgA、IgE、IgG减少或缺乏,IgM略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如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的转化率和 E-玫瑰花实验的形成率均降低;血清糖耐量试验异常,但无尿酮及尿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可见染色体断裂、移位。,检查,脑脊液检查: 早期肌电图:提示神经诱发电位幅度降低,中晚期出现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减慢。 头颅CT和MRI:均

    6、提示不同程度的小脑萎缩、第4脑室扩大。,诊断治疗,AT诊断:AT诊断是基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以上检查,特别是血清-甲胎球蛋白、IgA、IgE的检测和头颅 MRI检查。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后经7射线照射证实DNA修复功能有缺陷有确诊意义。,诊断治疗,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先证者确诊后,对其同胞兄妹行症状前诊断或对胎儿行产前诊断是可行的。抽提胎儿羊水gDNA及待证者、先证者及父母外周血gDNA,经D11S1818、D11S1819、D11S2179三对(CA)n引物扩增,行连锁分析,判断胎儿及待证者是否遗传了两条致病染色体。,鉴别,1Friedreich共济失调 该病虽有进行性加重的小脑共济失调,尚有足

    7、趾畸形、脊柱侧弯和心脏疾患等异常改变,但无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肤、毛发的早老性变化,亦无血清IgA、IgE缺乏及血清a-甲胎球蛋白增高。 2小脑视网膜血管瘤病(von Hippal-Lindau病)该病有典型的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静脉扩大及视网膜血管瘤)以兹鉴别。 3Hartnup病 该病有小脑性共济失调,但为阵发性,症状间歇出现,常有光敏感性糙皮病样皮疹及肾性氨基酸尿以与AT相鉴别。,预防,遗传病治疗困难,应进行遗传咨询。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预防感染用丙种球蛋白,用抗生素治疗感染。减少放射检查。散发者早期诊治,可延长存活期。,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475234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