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个性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4743315 上传时间:2019-01-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性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个性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个性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个性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个性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自我中心俗语说:“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平时我们也并不少听到“某某很自私”之类的话。老年人在这方面更加突出,困为人一到老年,看东西的视线也窄了很多,难免遇到什么事都只是想到自己,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所以说。人到老年“自我中心”表现很强烈。有时老人会表现出极度的利己主义。(1)典型病例【个案介绍】何先生65 岁对于农家的手艺样样精通,且种出的青菜比别人家嫩、稻谷比别家好但是他却很自私。有人向他请教农艺他从来都不会教人家,平时做什么事也都不为别人着想,如将田里的水淹到别人家田里拔起的草也直丢到别人家的地里把农药瓶也扔在邻家的菜垄上 末了,他还一副理所

2、当然的样子。其实村里人对于他的这种缺德行为非常不满,只是碍于他的年龄不想让他难堪未形于色罢了。没想到他更加变本加厉。平时在村里做事,只要他觉得对自己有好处,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去做从不考虑这样做别人会有什么感受。【诊断与评析】一般而言老年人都不太会为别人考虑什么,他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自己:当然有些也会为子女着想,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人。案例中的何先生正好体现了老年人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他农艺好却从不传艺给别人;他懂得田道却不懂得人道,经常侵害别家的田园,什么垃圾都往别人家田里堆。这种什么都只想到自己的行为就是老年人自我中心性格的表现。(2)自我中心的症状很多老年人都存在过于偏执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

3、他们以为自己老了别人就要服从他。这种毛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凡事都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他,却置别人的需求和利益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的意愿转,服从于他。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服从他人及集体。强烈希望别人的尊重,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目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3)自我中心的成因老年人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群体,他们渴望情感关爱企盼心灵慰藉,希望人们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他们带来幸福、快乐、充实的

4、生活。然而现实却不全是这样,不尊老人的现象并不少见,所以有的老人便以偏概全,认为全社会都不尊重老人。这样,他们在无意中便处处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其实也只是为了体现一下自己的价值而已。现实中少不了一些对待老年人不礼貌的现象,特别是有的人会觉得都那么老的人了,不必给他什么特别的关注;有些子女做事根本就不听从老年人的意见以为老人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没什么见识。而老年人一般叉都是比较爱面子的,潜意识里他们总是坚信自己的“老偏方”是对的,这就是自我巾心产生的原因所在。(4)自我中心的防治那么应该怎么样来消除或者预防老年人自我中心的观念呢?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其权利

5、与义务,而又不可能是人人都愿意谦让的,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想,因此使彼此之间难免会出现矛盾。所以要预防自我中心观念的产生,就要求老年人能正视客观现实学会札尚往来多听取小辈们的意见,必要时还要做出让步。当然,应该承认自我的正当权利与欲望应该得到满足,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从自我的圈子巾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设想,并不是你老了天下就是你的了。老年人更应该为子女或旁人着想,而不要盲目坚持自己的想法。要学会理解他人,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是平等的,切勿摆出一副我是老前辈我的经验就是真道理的架子。只有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和尊重,并从中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要加强自

6、我修养,充分认识到自我中心意识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及其危害性。学会怎样去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学会适当地放低自己抬高别人,学会尊重他人,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可行的基础上。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公德心留点给自己。2 孤僻心理我们不难看到,一些老年人不愿与他人接触,常常一个人在独自作乐或者发呆,对周围的人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很多时候,就连身边最亲近的朋友去找他们,他们也会不留情面的把门锁起来,谁都不见;有时,躲躲闪闪的,像是要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没想到却只是上超市买点日常用品总之,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点有孤僻心理。(1)典型病例-【个案介绍】刘女士4 岁。-刘女士的老伴在

7、两年前死于中风。老伴在世时候她还很健康、开朗,可自老伴过世后,这两年突然老得很快,性格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爱说爱笑的,现在无论子女们怎么去跟她说话怎么去问她,她都不出声。有一天,她突然神神秘秘出现在小女儿家里任女婿怎么问她都没反应,只是口里不停地动着,好像在说着什么,但又听不清楚到底在说什么,身子还不停抖动,眼睛却不看人。士儿女婿没办法,只好任她一个人在厅里坐着。可是过了一会儿,她突然站起来走出门。其间,她从始至终都没跟女儿一家人说过一句话。小女儿不放心跟着她回家了,没想到一进家门就看见她跑进屋里,拿起老伴的相片喃喃地在说着些什么据小女儿回忆,母亲自从父亲过世后就再也不和以往-的朋友来往

8、了;对几个子士也总是保持沉默,精神恍惚,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且,平时一些行为也是奇奇怪怪的,例如身子有问题她不好好地吃医生开的药,反而去听信那些江湖偏方。为此家里人都困惑不已。【诊断与评析】老年人都是需要依靠的,很多老人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与另一半“执子之手,9 子偕老”。所以,当另一半突然亡故时,未亡人肯定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案例中的刘女士显然就是如此,所以从老伴去世后她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少言、行为奇异而且还不喜欢与人相处,与所有的朋友都不再来往。刘女士无端端地跑去小女儿家,却什么都不说,这可能是老伴生前最喜欢去小女儿那里,所以她潜意识里就想去那儿找他吧。像刘女士的这种奇异

9、行为,就是老年人孤僻心理的表现。(2)孤僻心理的症状具有孤僻心理这种个性缺陷的老年人猜疑心比较强,容易神经过敏:办事喜欢独来独往,而且经常“神出鬼没”;常常会自言自语使人有点莫名其妙。具有孤僻心理的老年人通常都是精神恍惚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不爱群聚,喜欢自个儿发呆自言自语。(3)孤僻心理的成因形成老年人孤僻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退休在家,空闲无事内心老是觉得苦闷、压抑、沮丧,感受不到人世间的温暖,看不到生活的美好慢慢地就会消沉、颓废、不合群;由于缺乏群体的支持整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忧心忡忡;人终会衰老、病死,但对老人而言他本来承受力就差,一碰到这种事情精神更经受不住打击并因此产生孤僻心理

10、。受这种消极心理的长期困扰,对健康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4)孤僻心理的防治下面介绍一下几种防治孤僻心理的方法。正确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孤僻的危害,另一方面则要认识到退休在家里期间难免有点寂寞、空虚、孤独,但不应该就此心情沉下去而是要学会自己找乐趣,学会开解自己。对事、对人不要太苛刻不要老自以为社会经验多,总是看到自己的长处、别人的短处,自命不凡。优化性格。多与人交往,多参与社会活动,在交往、活动中培养开朗的性格,建立良好的心态;多与朋友交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各种人交朋友的愿望。这样,在每一次交往中都会有所收获:丰富了知识经验,纠正了认识上的偏差,获得了友谊愉悦了身心。“千金难买是朋友

11、,朋友多了春长留”。广交朋友是老年人克服孤僻心理的极佳途径;失去老伴的老年人,更应该积极交朋友。老年朋友在一起趣味相投,经常串串门,聊聊天,畅谈保健长寿心得倾诉内心的压抑与不快。老人在一起活动,互相帮助,更能增进感情这些都是有利于放松身心,丰富生活的,是非常好的心理良药。对于老人来说,忘年交更能使老人青春焕发,更能走出孤僻的低谷。3保守心理从某种程度上说,保守是与老人相伴随的,他们不容易接受新时尚新的事物老搞不清楚为什么好好的一条牛仔裤要剪那么多个洞:搞不清楚那么漂亮的姑娘们白净净的一张脸干嘛老弄得五颜六色;搞不懂为什么现在的人都不写信,只会打电话,或用电脑寄什么“Email”老年人的思想比较

12、保守,所以他们困守常规很难接受一些年轻人的另类行为。(1)典型病例【个案介绍】常老某小学的退休教师,夸年刚满 70。他老催着孙子早点结婚。孙子被催得无奈,只好把刚在交往中的女朋友带回家见见爷爷。可谁知常老看见孙子领回家的是位黑人小姐时,即时大发雷霆说他不允许这门亲事。搞得黑人小姐莫名其妙。,从那天开始常老却不管事情是怎么样的,就不停地做孙子的思想工作,说什么娶外国人不好,将来生的孩子会被“取笑”;说什么外国的女孩没有中国的女孩善于理家;说什么外国的女孩穿衣服只穿那么两片很不好看任孙子怎么解释说黑人小姐只是他一个士朋友他都不相信硬要孙子赶快找个本地女孩结婚了他才放心,、孙子无奈之下只好请常老的同

13、事金老做他的思想工作,常老执扭不过金老的说项相信了孙子带来的真的不是未来的媳妇、但到后来,金老自己的问题却来了,原来金老的小儿子真采了一位洋媳妇,这时金老的表现用其外孙女“麦子”的话来说,那真是比常老“有过之而无不厦”。洋媳妇下了一番很大的努力,金老却还一直不能接受她。【诊断与评析】现在很多中国的老年人都接受不了外国人,不管是对男孩还是对女孩,都很反对其与洋人联姻。他们认为与洋人结婚不合传统。其实这完全只是老年人的保守心理在作怪。他们接受不了新事物老自以为是地死守着自己的一片思想天地,觉得无论什么新潮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东西。就像案例中的常老,他虽然很希望孙子结婚,但很怕孙子会找黑人小姐结婚;而金

14、老更可笑,他自己去跟常老说理,最后小儿子领了个洋媳妇过来,他却一直不能接受。案例中两老的表现完全属于一种老年人的保守心理。(2)保守心理的症状保守心理苟安于现状,迷恋老的章程、秩序与习惯。具有保守心理的人往往以各种借口去反对变革,反对新事物、新时尚。(3)保守心理的成因老年人的思想会跟着年龄的增长而老化,所以往往在新事物还没发展到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时候他们是没法安心的去接受它们的存在的。由于种种原因,使很多老年人认为新的东西就是差的。像现在很多娱乐报刊上批判明星的文章,那些文字一旦印在老年人的脑子里,过后只要有与那些东西沾上边的事物,他们就会觉得那是不好的。这样,慢慢地新的就是坏的这种意识就在老

15、人们的脑子里形成了。(1)典型病例【个案介绍】孙先生72 岁。孙先生的老伴去世多年,孤独一人生活。近些天来儿女发现他越来越难以应付日常生活了。平时他自己不愿做饭,又懒得外出常说“碰上熟人不愿和他们讲话,万一他们趁机害我怎么办?,有几次儿女去帮他料理家务,他都认为是儿女故意翻他的东西常故意找茬说:“钱丢了,谁拿走了?”但过后又说钱找到了叫人哭笑不得如此反复,儿女有时也很生他的气。他年轻时不这么小气也不这样不讲理。近一年来他每逢见到儿士,总是落泪或是激动不能自控。、尽管如此,他仍执意一人生活,把子女对他的关照看成是算计。儿女怀疑他有病,可医院又查不出。【诊断与评析】上述案例孙老先生由于老伴去世多年

16、,平时过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所以很难与周围的人处理好日常关系,就算对方是子女他也会疑神疑鬼总怕别人会算计他。所以他对周围的什么人也都不信任,老觉得旁人在骗他。因而老在提防、警惕着别人。在他的意识里,他的世界只有自己可以相信。孙老先生的这种心理正是属于很多离退休老年人都会患的老年人多疑心理。(2)多疑心理的症状多疑表现在怀疑他人对自己不怀好意,因而对别人高度不信任。老年人的多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过分关注,对身体的微小变化的过度敏感,亦是老年人产生多疑的心理表现。多疑的老年人,一般表现为固执、刻板和保守。他们往往不苟言笑,生活圈窄,与社会现实及生活变革难以接轨。因而心胸狭隘、事事

17、生疑。(3)多疑心理的成因为了有效地防治“老年多疑心理”,首先要了解它的成因。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安全感。人到老年精力逐渐衰竭,体力不支。这种感觉带给他的心理感受是“我已经老了”。他认为,在家庭中他已从“当家作主”的位置上跌下来,开始变成累赘。他会由此生出许多猜想如子女是否嫌弃他等等,且往往会在猜疑其中愈陷愈深。主观臆断。老年人在判断问题时常常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带有许多个人的主观因素。因而,这些判断往往有失误。从而引起了老年人的多疑,他不会意识到这种失误是自己判断错了只会觉得是身边的人在故意作弄。一意孤行。老年人一到老年就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了,特别是对于小一辈的意见,他会进行一一反驳:

18、经常觉得别人出的主意是想要害他,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4)多疑心理的防治要相信别人。不要总钻牛角尖,把诸多不如意的话、诸多事都往自己身上贴。要学会相信别人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天下好人还是比坏人多得多。要知道,没有信任,必致多疑;一旦多疑更没有什么信任可言。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要改变自己的生活。多参加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多与同龄人来往,学学人家怎样笑对万物万事,不要死守一个角落,要尽量享受人生,对什么事什么人都不要轻易抱多疑心理。要与人为善。在生活中多帮助别人,并从中去感受真情。当然帮助是互相的,但不一定是对等的。不必怀疑别人不涌泉相报。别人的回报自有时日。生活中有了这些信念,就能把

19、自己融人社会大家庭,多疑之心也自会渐逝。5 嫉妒心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种病态心理。当这类心理病患者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高于自己(有时候仅是一种似乎的感觉)或比自己处境顺利时,便由羡慕转为恼怒忌恨的情感状态。(1)典型病例【个案介绍】梁女士67 岁某工厂退休工人。梁女士年轻的时候是一个美人儿皮肤白白亮亮身材又高又苗条。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环境的影响,她变得比周围的朋友都黑都胖都丑。这在退休前她没什么,可是自退休后她常独自坐在镜子面前照着脸庞,照着照着,她一会摇摇头表示不敢相信一会流眼泪。她常常在儿媳妇不在的时候拿她的化装品和衣服无端地把儿媳的衣服剪烂了,把化装品扔掉了。不过因为她是老年人儿

20、媳不和她计较。谁知慢慢地儿媳妇发现梁士士更变本加厉除了继续破损她的东西外还曾在半路上试图抢走一位妙龄女孩的皮包和外套,吓得人家大声叫喊。【诊断与评析】个案中粱女士是因为岁月不饶人自己漂亮的外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起了变化,又由于以前家庭环境不好而得不到更好的护理,老化得比同龄人快,因而变黑变丑了。她因此慢慢地产生嫉妒心理,对于比她年轻美貌的人她都看不惯,于是想趁机损坏他们的衣物服饰来表示她的不满。起初她只是捉弄媳妇,最后恶化到连路上的陌生女孩她都不放过。梁女士的这种心理正是老年人嫉妒心理的表现。(2)嫉妒心理的症状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源是极端个人主义。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

21、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自崇心理强烈习惯于贬低别人,容不得他人超过自己;心胸狭窄,心境阴暗:报复心强,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休想得到。(3)嫉妒心理的成因老年人的自我意识不过是形成嫉妒心理的成因之一-。一些老人困为自身条件比不上周围的同事或者朋友,就很自然他对周围的人产生嫉妒心理。再者,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很多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不错,可是一步人老年明显地感到跟不上社会前进的脚步,所以难免会产生一种落后于时代感,因而对先进的人事物也很自然地产生嫉妒心理。(4)嫉妒心理的防治老年人该怎么去防治这种嫉妒心理呢?主要有三种方法。当别人超过自己而处于优越地位时,不必去嫉妒别人,而是应当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发挥自己

22、能力的新领域,例如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在别的方面得到补偿,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达到减弱或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斟此,应当扬长避短,充实自己的知识,增强自己的能力,寻找新的自我价值使原先不能满足的欲望得到补偿。要学会正确的比较方法,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一般来说,嫉妒心理大都产生于嫉妒者与被嫉妒者的地位或水平相似且彼此又有联系的人之间。特别是嫉妒者看到被嫉妒者原先不如自己、现在却超过了自己的时候,嫉妒心理更易于产生。所以,要克服这种心理状态,就不能处处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必须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纠正和克服自己的短处。这样,心理就会平衡,嫉妒的心理就会减弱或清除。

23、,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克服封闭、狭隘的心理不断开阔视野。不要把别人取得的成绩作为对自己的一种威胁,要与人为善。要胸怀宽广,根除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这样才能抑制嫉妒心理的滋生和发展。6急躁心理老年人由于自身社会角色的改变,容易滋长孤独感、自卑感。加之社会地位愈来愈不如以前,不再像退休前那样受到别人的尊重,也少了一些同龄好友在身边相互奉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有一些不顺心、不如意之事接踵而来,自控能力也就降低,于是就会产生急躁心理,其具体表现是遇事急躁,易动肝火不耐烦,爱发牢骚,好管闲事。(1)典型病例【个案介绍】牛先生70 岁,某地方退休干部。牛先生退休前是一个地方官,平时上门拜见的人络绎

24、不绝。那时只要地方一有什么事,人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找老牛。渐渐这在地方上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所以老牛家里总是礼物不断。可是退休后,来访的人减少了,刚刚开始还有些人会提着小袋大袋来,但是因为牛先生已没权力帮他们解决了,也再没有人找上门采了。牛先生对于这种变化很不习惯。以前烟酒都是别人送的现在却要自己去买了。退休工资不多,又没有额外收入,所以当然抽不起好烟就连最平常吃的海鲜,也远没有以前人家送的好吃因为以前人们送的东西当然要是市场上最好的啦,现在自己要买那种品级的东西却花不起那个钱。慢慢地老牛心理不好受起来。他觉得人真的太实际了,今天你做官人家忙着巴结你,明天你不当官了人家就“不认识你”了。牛先生

25、的脾气也开始变坏,一不顺意就对着老伴大骂,有时跟朋友聊着聊着也会发起脾气大骂起来。【诊断与评析】社会是现实的,同时也是残酷的。牛先生到退休后才知道这个事实,所以面对退休前后两种完全不同的际遇,他的脾气变坏是当然的,完全属于一种正常现象。案例中牛先生正是因为适应不了退体后的生活状况而在无形中变得越来越急躁。(2)急躁心理的症状碰到不顺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非发泄出来不可。做事总希望达到目的,未做好准备就开始行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总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却又不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不管做什么事,总是匆匆忙忙,风风火火,行动十分迅速有着很强的时间紧迫感。做事不考虑后果,不善于分析情况

26、,性子急,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急于求成、(3)急躁心理的成因急躁心理的产生,首先要归因社会因素,像案例中的牛先生如果他退休前不是有一群奉承者在他周围簇拥着,那么退休后就不会产生不适应感了,也不会导致个性恶化。一个人的人生如果没有多大的起伏,那么他的性格是不会有多大的变化的。其次源于老年人本身,人到老年,是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自己。但有急躁心理的老人,却不能正确地审视过去,又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现实;以前既“患得”,而对现实又“患失”,以致心中充满怨恨。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产生急躁心理是不可能的。(4)急躁心理的防治老年人要学会修心养性,学会调整自己的心境,不要遇事就大发雷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27、遇事要冷静,要使激动情绪泯灭于即将爆发的瞬间。另一方面,家属应该要多体谅老年人,不要总是说他们这里做错了那里也不对了,要多体谅少批评。其实老年人说实了就像个小孩子,如果你不总是逆着他的性子,他是不会动不动就大动肝火的。再者老年人应该多看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书,要知道天下“不如意事常八九”的道理,遇事要看得开看得远。并要学会总结教训不要什么事过了就忘,下次遇到了不顺心又要发火。7 自卑心理社会的现实决定了现在很多老年人都会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或可靠的经济保障,这是困扰老年人心理的重要方面。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也明显下降,再也感受不到退休前人们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这些情况都很容易使老年人产

28、生自卑心理。(1)典型病例【个案介绍】陈老,退休后发觉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起了明显的变化,子女儿孙不再像以前那样人前人后地叫着他了过年过节也很少叫他回家吃饭,于是陈老常想,是不是固为我退休了,经济收入下降了,子女儿孙们觉得我没用,不再尊重我了!有时子女们叫他做件什么事,他也会推着不去做。因为他觉得自己没能力去做好那些事;做不好,怕子女们会更觉得他没用: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他也老低着头只顾吃不说话,帕、怕子女们会嫌弃他。有时跟退休前的同事们聚在一起陈老常常会觉得自己矮人家一截因此他从不敢像以前那样夸夸其谈而总是在一边沉默着因为他怕说错话同事们会瞧不起他。【诊断与评析】例中陈老是因为存在自卑心理,才

29、会胡思乱想。一般老年人在家庭中作为“长者”地位的下降就会感到自己不再是家庭的支柱了,因而很容易产生“别人不再需要我了”“我在家中已是可有可无的人”,甚至是“多余的人”的心理。跟以前的朋友、同事在一起,也会因为自卑心理,而变得沉默少言,(2)自卑心理的症状患有自卑心理的老年人一般情绪低沉、郁郁寡欢而且常冈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往来,因而缺少知心朋友。他们甚至不自觉地内疚、自责、自罪。他们缺乏自信心优柔寡断无竞争意识,抓不住稍纵即逝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欢愉;言行上常感疲劳,心灰意冷,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不高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可表现为爱发牢骚,怨天尤人,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

30、是自暴自弃。一般来说他们的性情也比较郁闷,处事小心,易于伤感。(3)自卑心理的成因老年时期是一个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的时期,因为一般人到了老年,支撑他们地位的不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的子女了;子女有成的老年人身份地位也高,一些子女没什么成就的老人难免会产生自卑心理。(4)自卑心理的防治老年人要消除自卑心理,应该注意两个方面:要做到客观地看待自己,认识到自己也和别人同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和享有做人的尊严,从而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要扩大生活范围,不要退休了就整天呆在家里,更要多接触社会,广交朋友。在交往中,通过别人的启迪、诱导、说理等可使自己茅塞顿开,获益匪浅,而不要自我孤立,独处一方自怨自艾,自我贬

31、抑。8吝啬心理吝啬,俗称小气。是一种有能力资助或帮助他人却不肯付诸行动的心理状态。老年人较为普遍地存在这种心理。(1)典型病例【个案介绍】陈女士,退休三年,老伴是个知识分子,大她四岁。儿女们都已成家立业。老俩口收入可观,生活本应美满富足。可陈女士却整天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原来,她的老伴陈先生对钱太吝啬,不但自己舍不得花,还不让别人花。自幼受到长辈们的勤俭教育,加上前些年家中负担较重,陈先生花钱很节俭。如今家境已好转陈先生不但不改变用钱的老习惯,反而更不肯花钱,甚至发展到吝音的地步、他从不买新衣服穿,也不让陈女士买;媳妇抱孙子来看爷爷奶奶,因为不好挤公共汽车而乘出租车来,被陈先生训了半晌;平时他不

32、点头,陈女士不敢擅自买鱼、肉回家改善生活:更有甚者,他还规定陈女士晚上只能看一个小时的电视,说看久了既浪费电又影响电视机的寿命。陈先生的吝啬,源于他过去的生活习惯但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他不仅旧习不改,进而发展到对己对人都吝音,【诊断与评析】从医学角度,我们可以把陈先生的这种心理定义为吝啬心理。这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一般表现为小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朋友,都舍不得“投资”。案例中的陈先生不管是对自己的生活还是对陈女士,都是非常苛刻的;更甚的是,他连陈女士看电视的时间都要限制。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典型的吝啬心理(2)吝啬心理的症状老年人的吝啬心理症状具有以下特点:自私性。吝啬者都斤斤计较个人

33、的得失,遇事总怕自己吃亏。他可以大慷公家之慨,对个人利益却丝毫不能让步。总是想着人家的便宜,自己则一毛不拔;永不知足,具有贪婪之心。冷漠性。吝啬者非常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对别人的困难痛苦显得冷漠无情,毫无怜悯之心甚至落井下石。封闭性。吝啬者很少参与社会活动,也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不愿帮助别人,因此很少有知心朋友,有了困难也很难得到他人的帮助。(3)吝啬心理的成因外界因素。包括:社会资源的分配与占有的不均衡;社会存在欺诈行为;社会价值观念的导向;现代民居的设计以独立的二居室、三居室为主邻里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以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从而在客观上使人容易滋生吝啬心

34、理。主观因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a 吝啬是个体早期人际关系的产物。吝啬者从小很少甚至从未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与关怀,他们也就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很少与家人、朋友有情感上的交流,因此对他人的艰难处境不会引起心理共鸣b 个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吝啬者自私、冷漠,对社会、他人乃至亲人不负责任或者只站在狭隘立场上看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4)吝啬心理的防治这种病态的心理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彻底改变。但家人可以常带他到亲友家走动走动,让他亲眼目睹别人家如何用钱,安排生活身旁的老人是如何跟上现代化生活节奏的。还应设法请一些有现代消费意识的老年朋友到家里坐坐,拉家常,藉以将一些新的消费观念灌输给患病者。患者一旦思想通了,这种心理障碍也就消除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理论/案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