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领悟编者意图,落实课标精神 第一学段下册教材解读灵宝市教研室 赵飞燕一、回顾1、课标对第一学段要求:关键字:喜欢、初步、认识、学习、习惯2、教材总特点:“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3、第一学段特点:第一学段的教学要把兴趣放在首位,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线,以落实兴趣的形成为基础目标。在此基础上,落实课标各板块的要求。着眼于教给知识的同时,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素养,把学语文与学做人相结合。4、第一学段教材编排特点:主题单元编排变教本为学本注重教给学生方法拉长汉语拼音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中心。二、联系1、教材编排间的联系:“人与自我”维度出发:一年级上册编写了“家、手和脑、
2、成长”三个单元,到了一下编写了“家园”单元包括小山村、水乡歌两篇文章。教材由学生所熟悉的家,扩大到自己生长的家乡。一上的“成长”单元到一下变成了“长大”单元,选入了我的名字、好事情两篇文章,成长单元继续对学生进行关于“成长”的教育,教材都注意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选材,使学生进一步明白“长大”的含义。一上的“手和脑”单元到一下变成了“爱护”单元,选入纪念特别的作业两篇文章,教育学生要用好双手,用双手去做有意义的事。认真(告诉学生做事要脑,要认真才会把事情办好。)在此基础上,教材还选入了愿望单元,(丁丁和牵牛花想飞的乌龟引导学生要树立美好愿望,并用行动去实现。同时渗透关心他人的思想)。“人与自然”维
3、度教材选文包括一上:太阳和月亮冬天大海三个单元,一下:冬天春天(春天的手、插秧,了解春天的景象,热爱春天;还了解在春天可以做些什么。)大海植物(老树的故事、一粒种子)、动物(小鱼的梦、大熊猫扩大自然的范围,借用植物、动物两个单元,增加学生对动植物知识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太阳和月亮雨星空(数星星的孩子、问银河)(逐步把视野从身边的自然界引到无边无垠的太空宇宙,激发起孩子探索的欲望。),一上:“人与社会”维度教材安排了数字劳动。数字时间(初步认识数字所表示的时间的含义,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劳动元宵节(传统节日都是人们为庆祝劳动后的大丰收才产生,时令相吻合,受到
4、民族文化的熏陶)朋友(冬冬读课文、池塘边的叫声初步认识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在朋友单元的基础上,本册最后一个单元选编了快乐(大家都快乐、快乐的小公鸡。使学生认识到快乐不仅是一个人相处时的快乐,也是与别人共处的快乐,更是帮助他人时的快乐,从而对快乐有一个初步的多角度的感知。)开放单元由外面的世界车的世界,鼓励学生生活识字由整体感知的面到具体的点。另外,教材新编入了一种单元内容丁丁冬冬学识字单元。认识偏旁表义的特点,集中学习带有几个偏旁的字,扩大识字量,培养独立识字能力。2、训练点之间的联系:(1)拼音教学:一上:学习汉语拼音,能看拼音读出字音。一下:巩固拼音,抄写字母和音节。一下前四个单元集中抄写字
5、母,后边单元抄写音节。(2)识字教学:除了完成教材要求的认识和会写字的数量之外,我们还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汉字基本知识:一上:认识汉字笔画名称,熟记笔顺规则,正确使用。一下:认识30个常用的偏旁,学习偏旁识字。 识字方法:一上:至少学习并掌握听读识字和看拼音识字两种识字方法,进行渗透性识字(除课本外,通过其他途径识字)。集中识字单元了解字与画的关系。一下:综合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已学过:看图识字、看拼音识字、听读识字。继续渗透性识字,集中识字单元渗透字理,初步感知形声字和会意字的形旁表意的作用。写字教学:一上:学习写字,养成正确写字习惯,138个(下限)。一下:进一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
6、笔顺规则认真写字;(兼顾使用和写好,比较第一册,学生对笔画、笔顺和汉字结构掌握应更熟练,看到一个字指导从哪里下笔,照例字自己能写下来。)对笔画、笔顺的要求是“严而不死”。基本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阅读教学:一上:能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一下: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继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口语交际:一上:用普通话积极地、有创造性的进行口语交际。一下:继续用普通话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出具体要求,能认真听,了解主要内容,有表达自信,大胆表达自己见解。与别人交谈有礼貌。写话:一下提出对写话有兴趣。(教材多个方面创设情境,引个头,扶一
7、把。替换句段,仿写、续写。)习惯:一上:初步养成书写、阅读(本侧重点培养每天阅读书报的习惯)、收集图片资料、自检等好习惯。初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一下:侧重阅读能力、(朗读能力从看插图、想象、加手势几方面培养,旨在使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读。)认字方法、自检三方面内容。继续培养一上的天天阅读、收集图片等习惯。三、落实(一)一下教材:1、拼音教学:在巩固已有学习成果的同时,教学重点应放在抄写字母和音节方面。建议:(1)按照课标要求做,不超标,不拔高,不要任意把抄写字母,变为默写字母,抄写音节变为自己给生字注音。(2)要拉长教程,分散难点。教师按照教材要求,这个单元抄写几个字母,下个单元抄写几个字母,切
8、不可一次让学生全部练习抄写。(3)在抄写时,要“严中有度”。不强调bp等竖多长,只要抄写正确就行。(4)抄写时让学生边拼读边抄写,巩固拼音。(5)抄写音节不是只在四线格抄下来就行了,主要是起到给生字注音的作用,所以还要逐步练习脱离四线格抄写。2、识字:教学:教材在识字方面化整为零,在各篇课文、各个活动中落实,方法也是螺旋向上的。教学的重点在学习偏旁识字,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来识字。关于集中识字单元。教材出现了丁丁冬冬集中识字单元14单元,指导学生学习偏旁识字,力图学生对汉字掌握量有一个质的飞跃。对于这一个单元,它的重点是学识字。重在学也就是怎么学,从中找到了什么规律,而不是简单的识字。因此,教师
9、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得出识字规律,继而将此规律运用到自己识字中去。看教材:“木”为例:第一行是偏旁的本意相关的词;第二行是树概念的分解;第三是是引申义的词语;第四行是会意字。认识规律:丁丁的话,这些字为什么都有木,启发学生从中去发现“木”字旁表意的特点。前两行词语要让学生自己去找出规律带有“木”的字和树木有关。下面几行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律来解决遇到的“木”旁字,用规律来指导学生实践。冬冬说的话,启发学生自己回家去利用规律发现还有哪些字带有木字旁。古诗的句子不能只是读与背,应通过读背,进一步学习与巩固木字旁表意的特点。教学中应体现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巩固规律的过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简
10、单的学几个生字,而是让学生掌握规律,由此及彼推知许多生字,成批识字,加快识字速度,加大识字量,形成独立识字能力。3、写字:重在掌握笔画和笔顺,指导写好。43页金钥匙提出“写字前先看一看,想想这个字怎样写才好看。也就是要养成”揣摩字形的习惯“由写对逐步过渡到写好。另外,语文天地第一项也是写字指导。对于笔画我们要记住:笔画是写出来的,不是陈述出来的。如“讠”横折提,只要学生能写出偏旁就可以,不一定非要让全部学生掌握会说横折提这个名称。关于笔顺:我认为只要没有违反汉字规律,就不要死扣笔顺。严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地方,似是而非,可有可无没有实际意义的事少费一些精力。比如“王”草写时的笔顺就与楷书不同,“里
11、”字,我们多数人都是先写“日”,再写“土”,而现在新规则则要求先写“甲”,再写“二”,对任何一种写法,我们都不能说是错的。建议:(1)写字放在课上进行,既关注结果,也关注写字的过程及习惯的养成。写字习惯在一年级下期易出现反复和走形,所以应常抓不懈。(2)要让学生通过写字实践学会写字。要改变动笔少、讲解多的现状。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比较字的书写、模仿例子,品一品这个字怎样写才更好,逐渐使学生养成揣摩字形的习惯。(3)要做好由“对好”的过渡与指导。教师在批改时,要看学生写字的发展过程,看学生这一行字是不是越写越好,最好一个字最好。提醒学生尽量少用橡皮,减少错别字,加强揣摩字形,看好再写的训练。4、
12、阅读教学:重点在做好由指读到不指读的过渡。在一上能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读懂课文,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建议:(1)把握好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的度。积累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繁琐的分析会让学生丧失兴趣。教学要点的读懂是站在学生角度的读懂,情感的体验是初步的,是学生层面应有的,而非站在教师角度的读懂与体验。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把文字这个抽象的信号,变成有意义的内容,要有一个译码的过程。学生要把文字译成知道的东西,心里的感受是有困难的。这个译码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所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存在含糊不清、似懂非懂的状况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老师们不要埋怨学生怎么总是体会不到位或理解不正
13、确假如教师像过去那样,把文本讲透讲深学生不一定听得懂,体会也不会深刻。因而教师在课堂不要拔高要求,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应该依据课后题把握好阅读理解与情感体验的度。比如说大熊猫一课,27页。依据课后题:大熊猫是什么样的,描一描、说一说。这个题是指向课内文本的。学生能从文中找出大熊猫的样子,产生了对大熊猫喜欢的情感,那么就让学生把这种情感读出来、或者画出来就行了。不一定非要让学生把情感的体验用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水乡歌一课课后题:水乡什么多?你的家乡什么多?第一个问题指向课内的文本,学生把对水乡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就可以了。第二个问题拓展到生活空间。让学生拿自己的家乡和水乡比一比,这时,学生就会想
14、我的家乡什么多以及生活中的情境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对文本的层次、语言、结构上有了新的感受,为仿写做好准备。(2)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文学习是以间接体验为主,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三单元17页金钥匙指出: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读起课文来特别有意思。这里提出了“培养边读边想象的能力“的问题。关于想象力,它不是胡思乱想 ,而是一种再现能力,一种还原生活情境的能力。比如16页,唱一唱春天在哪里。当学生唱到看见红的花、看见绿的草。这时,学生的眼前应该出现红花绿草的画面,产生一种欣喜、快乐的心情。想象力可以搭建起从已知经验到文本间的桥梁。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当学生想象力形成
15、时,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感悟力自然也就提升了,同时,还进行了口语交际的训练,一举几得。关于想象还要合理。想飞的乌龟65页课后题第二题它摔下来后会想些什么?可以是想再次飞行,可以是上次飞行经验的总结,可以是一种摔下来时诚惶诚恐的放弃飞行的心理。这个想象就要针对上文进行判断,不同的想象还体现了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的生活经验。但是想象都必须合理,不能偏离拓展的目的,降低有效阅读的质量。5、表达方面:我们所说的表达包括口语及书面两个方面的表达。在听课调研中,我们发现学生表达能力较差,而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生字写了,到用的时候想不起来了。字形不能烂熟于胸。(2)字会写,但构成词语有难
16、度,同音词双音词较多。因为我们识字时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的,所以学生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什么词较难把握。用同音字代替想象普遍。(3)口语变成书面有差距。因为口语讲究语气辅助,不太讲究句子的完整。比如见面问话:吃什么?面。但是要把它变成书面语言就要讲究完整,词语要有序排列、搭配。所以,教师要搭建桥梁,完成过渡。从写字到组词、由组词到短语,由短语到写成话的过渡。就像从零散的砖瓦构建房屋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促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尽快形成呢?(1)多给学生练习表达的机会,凡是学生能说的,教师就不要代替;凡是基本符合要求的,教师就不要归一。(2)高起点低要求。前三年让学生大量接触各种风格语言,加强口
17、语交际,动笔要求降低。一年级不写日记,不一定要让学生把说的话全写下来。教师要想办法引导学学生易动笔、敢动笔,要小步子,帮一把。比如说仿写句子时,可以教师写前半句,学生写后半句。再如:给学生出一句话,让学生换词。有时候,学生说出句子,不会写的字词可以老师或其他同学帮助填。就这样,一点一点上去,最后形成的还是一个完整的句段。(3)落实仿说练习。仿说练习是教材的一大特色。教材在许多地方多设计了仿说练习。10页,山坡上有一座果树林。 有一(条) 。60页,下雨了,蜗牛(蘑菇)说:“不怕,我(有)(把房子背来啦)。” 68页,75页,90页,92页 。例:29页,照样子编一段。花儿渴了(出现了什么情境),低着头(困难)。大象来了,长长的鼻子是水壶,(动物样子)向上一甩(怎么做),哗花儿抬头笑了!(结果)这个仿写练习要求能突出动物的特点。(4)合理想象练习表达。除仿说练习外,让学生依据课文进行想象也是教材练习表达的一种形式。这种想象有的与课后题结合在一起。如:前面举过的想飞的乌龟,另外还有老树的故事你还能对老树提什么问题?小鱼的梦小鱼梦见了什么?池塘边的叫声你还有什么办法帮助小鱼了解岸上事?美丽的彩虹你觉得彩虹像什么?这些想象练习可以给学生提供想象的话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说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