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卫生服务体系(2),北京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教学部,第二节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1、卫生机构规模、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交叉 村卫生室 乡镇卫生院 县级卫生机构,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2、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功能减弱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是以县级机构为核心,将县、乡(镇)、村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连接成的一个完整的网络,县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是指导中心,乡(镇)卫生院是枢纽,承上启下,村卫生室是基础。,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3、卫生技术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有限,2003年卫生院中医人员学历构成,2003年卫生院中医
2、人员职称构成,2003年村卫生室中医人员学历构成,2003年村卫生室中医人员职称构成,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4、常规设备条件缺乏,人员技术不配套 资产状况 县级: (以下资料均为机构平均数),单位:万元,4、常规设备条件缺乏,人员技术不配套,乡级:,单位:万元,4、常规设备条件缺乏,人员技术不配套,床位与设备 县级:,4、常规设备条件缺乏,人员技术不配套,乡级:,4、常规设备条件缺乏,人员技术不配套,其他30项常规检查,做不到20项的全国卫生院有1/3; 卫生院中,三大常规,一类农村89%可做,四类农村35%可做; 细菌培养:一类农村9.2%可做,四类农村0%; 一类农村防疫站基本没
3、有危房,而四类农村1/5危房。部分项目对乡村卫生机构的支持,以拨付设备为投入方式,但大部分设备闲置,原因是没有人员能够操作。,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5、预防保健任务繁重,投入不足 县乡村三级机构,不仅担负医疗职能,还担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 任务艰巨。 资料“县医院住院病人前十位疾病构成” 投入不足。,投入不足,县级,单位:万元,投入不足,乡级,单位:万元,第二节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1、精简机构,增强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目的:解决机构设置重复,运行效率不高,功能紊乱的问题方法:资源整合,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4、,2、建设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发挥整体功能目的:解决功能紊乱的问题、解决运行效率方面的问题,解决筹资问题方法:明确各级卫生机构职能P150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投入、进行房屋设备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3、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目的:调整布局,控制规模,激活运行机制方法:P150,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4、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方法:改变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政府导向的作用对口支援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师带徒制度,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5、发挥中医药优势与作用,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6、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合理使用卫生经费 7、制定初级卫生保健发展规划
5、,第三节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一、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建国初期,迫切任务是增加供方规模 背景:仅存少量散在个体开业的中医和西医 面临的问题:机构少、服务体系不健全 措施: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卫生组织 效果:形成不同经济形式的区卫生所、门诊部、卫生院,缓解供给不足的状况,形成与发展,制定区域发展计划、全面掌握城市医疗资源情况 背景:各机构发展没有统一规划,国家不知数量与规模,服务体系不健全 面临问题:如何把卫生体系的发展建设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内 措施:1955年,北京、天津、上海三城市试点“划区医疗服务”(1956年全国实行),形成与发展,制定区域发展计划、全面掌握城市医疗资
6、源情况 作用:联结各种医疗机构、形成逐级业务、技术指导关系,改变了孤立发展的状况 具体做法:1957年卫生部关于改进“划区医疗服务”工作的指示 制定城市医疗预防工作长远规划建立统一医疗预防网建立机构间的业务、技术指导关系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基本任务推行就近就医原则。 效果: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模式基本形成,形成与发展,调整阶段,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卫生事业发展速度与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体制、机制、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等问题)现象:住院难、看病难、手术难,调整阶段,措施: 1985、1989、1992国务院批转、下发三个文件,进行改革 关于
7、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 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 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 针对筹资渠道、办医模式、补偿机制、服务价格、人事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计划体制下建立的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找出路,调整阶段,问题:注重微观利益调整,着重规模与数量增长;对提高质量与效率,合理配置资源、管理措施等方面忽视,重视机构发展,忽视网络体系的功能整合。,第三节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二、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规模 按服务功能分为十六个大类 医院,疗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门诊部,急救中心(站),采供血机构,妇幼保健院(所、站),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
8、生监督所,卫生监督检验(监测.检测)所(站),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医学在职培训机构,健康教育所(站、中心),其他卫生机构,第三节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二、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规模 机构数、床位数、人员数,注:上表为2005年数据,第三节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三、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1、人口老龄化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人口学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7%以上即为老龄社会。 中国:2004年底人口1253065,其中60岁以上人口154903,65岁以上人口107304,分别占比例12.36%与8.56%。 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海15.40%,北京15.7
9、9%。,1、人口老龄化,要求:就近、方便得到医疗卫生服务对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要求较高问题: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型医疗机构重医轻防,面临的问题,2、疾病谱系的变化与生活、劳动、环境质量、行为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加有限的卫生资源流向高技术和高层次医疗服务,费用高,效果差。由于轻视预防,又加剧慢性病高发、费用进一步上涨。,2、疾病谱系的变化,一级医院: 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二级医院: 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 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
10、以上的医院。,面临的问题,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 卫生服务体系有缺陷(公卫力量薄弱)大型综合医院受灾最重 病员复杂、交叉感染严重 分级功能缺失,综合、专科医院不分 医护人员过度劳累预防体系、监督体系、领导能力、协同能力不佳,面临的问题,4、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资源集中在大型医院、基层投入不足,资源稀少大型医院床位利用率超过100%,基层2/3床位闲置,面临的问题,5、不同层次医疗机构间缺乏双向转诊、各级医院不衔接,各自为政 双向转诊:是一种规范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大中型医疗机构)之间病人有序流动的管理制度。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服务流程,实现“
11、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工合理的医疗服务格局。,双向转诊制度缺失造成的问题,争夺病人 出院困难 设备大战 恢复期不转院,没有能力救治也不转院,面临的问题,6、医疗费用昂贵,制约卫生服务需求 卫生总费用构成: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CTEH的53.64%,合4071.4亿。 患者经济负担: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126.87元 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4,661.49元 后果: 48.9%应就诊而未就诊,29.6%应住院而未住院。,一、我国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四、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13个配套文件 P153初衷是好的,但运行时出现很多问题,改革
12、,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主要措施:医院药品收入扣除药品支出后的纯收入即药品收支结余,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医院药品收支结余上交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缴存财政社会保障基金专户,经考核后,统筹安排、合理返还。,改革,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 目的: 切断医院和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 维护药品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减轻社会各方经济负担 改变“以药养医”现状,改革,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 问题: 药品收支结余上缴后,医院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返还比例存在很大争议 补偿政策不完善、价格政策不完善、成本核算方法不完善,这些前提条件没有,收支两条件线管理根本无法做到,改革,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 目的: 加强药品采购管理 规范医药产品购销行为 降低药品采购成本 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改革,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工作若干规定 问题: 形成新的腐败集团 手续繁杂、浪费资源 中标药品无法供货 中标药停产 危及到常用药的供应 急需药品使用容易造成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