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GB 50764-2012 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 非正式版.pdf

上传人:花落无声 文档编号:473832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DF 页数:216 大小:3.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 50764-2012 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 非正式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6页
GB 50764-2012 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 非正式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6页
GB 50764-2012 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 非正式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6页
GB 50764-2012 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 非正式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6页
GB 50764-2012 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 非正式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 D C G B 中 华 人 民 共和 国 国 家 标准 P G B 5 0 7 6 4 - 2 0 1 2 电 厂 动力管 道 设计 规 范 D e si gn c o de o f p ow er p i pi ng f o r po we r p la nt 2 0 1 2 0 5 2 8 发布 2 0 1 2 1 0 0 1 实 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联 合 发 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中华人民 共 和国国家 标 准 电 厂 动力管 道 设计 规 范 D e si gn c o de o

2、f p ow er p i pi ng f o r po we r p la nt G B 5 0 7 6 4 - 2 0 1 2 主编部门:中 国 电 力 企 业 联 合 会 批准部门: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实施日期:2 0 1 2 年 1 0 月 0 1 日 中 国 计 划 出 版 社 2012 年 北 京1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 关于印发的通知 (建标2006136 号) 的要求, 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会 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的。 本 规 范 在 编 制过 程 中 ,总 结 和 吸 收 了我 国 多 年积 累 的 成 熟 有效

3、经 验 和科 技 成 果 ,在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 14 章和 6 个附录, 具体技术内容包括: 总则, 术语和符 号 , 设计条件和 设 计 基 准 ,材 料 ,管道组 成 件 的 选用 ,管 道组成 件 的 强 度 ,管 径 选择及 水 力 计 算 ,管 道 布 置 ,管 道的 应 力 分析计 算 ,管 道支 吊 架 ,管道 的 焊 接 ,管 道 的 检验和 试 验 , 保温、隔 声、防腐和油漆,管道系统的超压保护。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 规 范 由 住 房和 城 乡 建设 部 负 责 管 理和 对 强 制性 条 文 的

4、 解 释 ,中 国 电力 企 业 联 合 会 负 责 日 常 管理 ,中 国电力 工 程 顾 问集 团 东 北电力 设 计 院 负责 具 体 技术内 容 的 解 释 。在 执 行 过 程 中 ,请 各 单 位结合 工 程 或 工作 实 践 ,认真 总 结 经 验 ,及时 将意见 和 建 议 反馈中 国 电 力 工 程 顾 问集 团 东 北电 力 设 计 院 (地 址 :吉林 省 长 春 市 人民 大 街 4 368 号 ,邮 政 编 码 130021,传真:0431-85643157,电子信箱:GBDLGD) 。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西安热工研究

5、院 本规范参加单位:天津金鼎管道有限公司 渤海重工管道有限公司 本 规 范 主 要 起草 人 : 郭晓 克 、黄 涛 、叶 菲 、裴育 峰 、陈 继 红 、姚 宇 飞 、 方 联 、石 志 奎、刘树涛、李太江、曹剑峰、常爱国、朱焱、王钟、石磊、于畅、李佩举 本 规 范 主 要 审查 人 : 杨祖 华 、许 玉 新 、林 磊 、文 启 鼎 、林 其略 、翁 燕珠 、王 旭 东 、 马欣强、刘利、邓成刚、阎占良、孙即红、张乐川、王志斌、祝洪青、胡友情2 目 次 1 总 则6 2 术 语 和符 号8 2 . 1 术语 8 2 . 2 符号 10 3 设 计 条件 和 设计 基 准19 3 . 1 设

6、计条件 19 3 . 2 设计基准 23 4 材 料24 4 . 1 一般规定 24 4 . 2 金属材料的使用温 度 24 4 . 3 金属材料的许用应 力 24 4 . 4 金属材料的使用要 求 25 5 管 道 组成 件 的选 用27 5 . 1 一 般 规 定27 5 . 2 管子 27 5 . 3 弯管和弯头 27 5 . 4 支管连接 28 5 . 5 法兰 28 5 . 6 垫片 29 5 . 7 紧固件 29 5 . 8 异径管 30 5 . 9 封头 30 5 . 1 0 阀门 30 5 . 1 1 管道特殊件 32 5 . 1 2 非金属衬里的 管道组 成件.33 6 管

7、道 组成 件 的强 度34 6 . 1 一般规定 34 6 . 2 管子的强度 34 6 . 3 弯管弯头的强度 37 6 . 4 支管连接的补强 38 6 . 5 异径管 42 6 . 6 法兰及法兰附件 43 6 . 7 封头及节流孔板 44 7 管 径 选择 及 水力 计 算47 7 . 1 一般规定 47 7 . 2 管径的选择 47 7 . 3 单相流体管道系统 压 力损失.50 7 . 4 两相流体管道系统 压 力损失.71 7 . 5 节流孔板孔径计算 75 7 . 6 安全阀的选择计算 77 8 管 道 布置80 8 . 1 一般规定 80 8 . 2 汽水管道 80 8 .

8、3 易燃或可燃介质管 道 943 8 . 4 有毒气体或液体管 道 95 8 . 5 腐蚀性介质管道 96 8 . 6 其他气体管道 96 8 . 7 厂区管道的布置 97 9 管 道 的应 力 分析 计 算98 9 . 1 一般规定 98 9 . 2 管道应力分析计算 的 范围及方 法.98 9 . 3 管道应力分析计算 的 基本要求.99 9 . 4 管道应力验算 99 9 . 5 管系补偿值计算及 冷 紧.104 9 . 6 管道对设备或端点 的 作用力.105 1 0 管 道 支吊 架108 1 0 . 1 一般规定 108 1 0 . 2 支吊架间距 108 1 0 . 3 支吊架荷

9、载 109 1 0 . 4 支吊架型式选 择 111 1 0 . 5 支吊架的材料 选择 112 1 0 . 6 支吊架结构设 计及强 度计算.113 1 1 管 道 的焊 接115 1 1 . 1 焊接材料 115 1 1 . 2 焊接接头设计 115 1 2 管 道 的检 验 和试 验116 1 2 . 1 一般规定 116 1 2 . 2 检验 116 1 2 . 3 试验 116 1 3 保 温 、 隔 声 、 防 腐 和油漆117 1 3 . 1 保温 117 1 3 . 2 隔声和消声 117 1 3 . 3 防腐和油漆 117 1 4 管 道 系统 的 超压 保 护118 1 4

10、 . 1 超压保护 118 1 4 . 2 超压保护装置 118 附录 A 常用材料性 能.120 附录 B 管道的无损 检验.134 附录 C 水力计算.136 附录 D 柔性系数和 应力增 加系数.152 附录 E 风荷载和地 震荷载 的计算.156 附录 F 焊接结构及 焊接材 料.162 本 规 范 用词 说 明173 引 用 标 准名 录174 条 文 说 明1764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 2 Nomenclature and Symbol 2.1 Nomenclature 2.2 Symbol 3 Condition and Criterion

11、3.1 Design Condition 3.2 Design Criterion 4 Materials 4.1 General Requirement 4.2 Operating Temperature 4.3 Allowable Stress 4.4 Application Requirement 5 Selection of Piping Components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5.2 Pipe 5.3 Elbows and Bends 5.4 Branch Connection 5.5 Flanges 5.6 Gaskets 5.7 Fasteners

12、 5.8 Reducers 5.9 Plugs 5.10 Valves 5.11 Special Components 5.12 Nonmetallic Linings for Piping Components 6 Strength of Piping Components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6.2 Strength of Pipe 6.3 Strength of Elbows and Bends 6.4 Reinforce of Branch Connections 6.5 Reducers 6.6 Flange and Fitting5 6.7 Plugs

13、 and Flow-Restricting Orifices 7 Pipe Diameter Choosing and Hydraulic Calculation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7.2 Pipe Diameter Selection 7.3 Pressure Loss of Single-Phase Fluid Piping 7.4 Pressure Loss of Two-Phase Fluid Piping 7.5 Aperture Calculation of Orifice 7.6 Selection and Calculation of Safet

14、y Valve 8 Piping Layout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8.2 Steam and Water Pipe 8.3 Inflammable or Combustible Medium Pipe 8.4 Toxic Gases and Liquids Pipe 8.5 Corrosive Medium Pipe 8.6 Other Gas Pipe 8.7 Piping outside Main Power Building 9 Stres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Piping 9.1 General Requiremen

15、ts 9.2 Scope and Method of Stres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9.3 Principle Requirements of Stress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9.4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Piping Stress 9.5 Compensation Calculation and Cold Spring of the Piping 9.6 Acting Force of Piping to Equipment or Endpoint 10 Supports and Hangers 10

1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0.2 Range Interval of the Supports and Hangers 10.3 Loads of Supports and Hangers 10.4 Style Selection of Supports and Hangers 10.5 Material Selection of Supports and Hangers 10.6 Strength Calculation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Supports and Hangers 11 Piping Welding 11.1 Weldi

17、ng Material 11.2 Design of Welding Joint 12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f Piping6 12.1 General Requirements 12.2 Inspection 12.3 Testing 13 Insulation, Noise Isolation, Anticorrosion and Painting 13.1 Insulation 13.2 Noise Isolation and Damping 13.3 Anticorrosion and Painting 14 Overpressure Protection

18、of Piping System 14.1 Overpressure Protection 14.2 Device of Overpressure Protection Appendix A Attribution of General Material Appendix B 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 of Piping Appendix C Hydraulic Calculation Appendix D Flexibility Coefficient and Stress Reinforcement Coefficient Appendix E Calculat

19、ion of Wind Load and Seismic Load Appendix F Welded Structure and Welding Material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 总则 1.0.1 为在设计中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统一设计标准, 提高设计质量, 推动技术进 步,做到充分利用资源,确保安全生产、环保节能和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火力发电厂范围内输送蒸汽、 水、 气和易燃易

20、爆 、 有毒及腐蚀性液 体或气体等介质的管道设计。不适用于下列管道设计: 1 制造厂成套设计的设备或机器所属的管道; 2 锅炉烟风煤粉系统管道; 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管道及非圆形截面的管道; 4 地下或室内给排水及消防给水管道;7 5 泡沫、二氧化碳及其他灭火系统的管道; 6 各种塔、建筑构架、贮罐、机械设备和基础用的管道; 7 核电站管道。 1.0.3 本规范设计压力均为表压。 1.0.4 电厂动力管道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8 2 术语和符号 2 . 1 术语 2.1.1 管道 piping 由管道组成件和管道支 吊装置等组成 ,用以输 送 、分配、混合、

21、分离、排放、计量 或控制流体流动。 2.1.2 管道系统 piping system 按流体与设计条件划分的多根管道连接成的一组管道,简称管系。 2.1.3 管道组成件 piping components 用于连接或装配成管道 的元件 ,包括管子、管 件 、法兰、垫片、紧固 件 、阀门、滤 网及补偿器等。 2.1.4 管子 pipe or tube 用于输送流体的横截面为圆形的管道组成件。 2.1.5 管件 pipe fittings 管道组成件的一个类别,包括弯管或弯头、三通、接管座、异径管和封头等。 2.1.6 异径管 reducers 用于改变管道直径而不改变管道走向的管件。 2.1.7

22、 弯头 elbows 具有较小的弯曲半径,用于改变管道走向的管件。 2.1.8 弯管 bends 具有较大的弯曲半径,用于改变管道走向的管件。 2.1.9 焊接弯头 miter elbows 采用管子或钢板焊制成 型的弯头 ,具有与管子 纵轴线不相垂直的斜接 焊缝的管段拼 接而成。 2.1.10 支管连接 branch connections 从主管引出支管的结构,包括整体加强的三通 管件及不带加强的焊接 结构的支管连 接。 2.1.11 疏水收集器 liquid collecting pocket(drip leg)9 在气体或蒸汽管道的低位点设置收集冷凝水的装置。 2.1.12 管道支吊架

23、 pipe supports and hangers 用于承受管道荷载、约 束管道位移和控制管道 振动 ,并将荷载传递承 载结构的各种 组件或装置的总称,但不包括土建的结构。 2.1.13 固定支架 anchors 将管系在支吊点处完全约束而不产生任何线位移和角位移的刚性装置。 2.1.14 滑动支架 sliding supports 将管系支撑在滑动底板 上 ,用以承受管道自重 荷载并约束管系在支吊 点处垂直位移 的支架。 2.1.15 刚性吊架 rigid hangers 用以承受管道自重荷载并约束管系在支吊点处垂直位移的吊架。 2.1.16 导向装置 guides 用以引导管道沿预定方

24、向位移而限制其他方向 位移的装置 。用于水平 管道的导向装 置也可承受管道的自重荷载。 2.1.17 限位装置 restraints 用以约束或部分限制管 系在支吊点处某一个 (或几个)方向位移的装 置 。它通常不 承受管道的自重荷载。 2.1.18 恒力支吊架 constant supports and hangers 用以承受管道自重荷载,且其承载力不随支吊 点处管道的垂直位移变 化而变 化,即 荷载保持基本恒定的支吊架。 2.1.19 变力弹簧支吊架 variable spring supports and hangers 用以承受管 道自重荷 载 , 但其承载 力随着支 吊 点处管道垂

25、 直位移的 变 化而变化的弹 性支吊架。 2.1.20 减振装置 sway brace 用以控制管道低频高幅 晃动或高频低幅振动 ,但对管系的热涨或冷缩 有一定约束的 装置。 2.1.21 阻尼装置 snubbers 用以承受管道地震荷载 或冲击荷载 ,控制管系 高速振动位移 ,同时允 许管系自由地 热胀冷缩装置。 2.1.22 应力增加系数 stress intensification factor10 弯管、弯头、异经管和 三通管件在弯矩的作用 下 ,产生的最大弯曲应 力与承受相同 弯 矩 的 直 管产 生 的 最大弯 曲 应 力 的比 值 。或弯管、弯 头 、异 径 管 和三通 管 件

26、的 疲劳 强 度 与在相同交变弯矩作用下直管的疲劳强度的比值。 2.1.23 冷紧 cold spring 在安装管道 时预先施 加 于管道的弹 性变形 ,以 产生预期的 初始位移 和 应力 ,达到降 低初始热态应力和初始热态管端的作用力和力矩。 2.1.24 柔性 flexibility 表示管道通过自身变形吸收热胀、冷缩和其他位移变形的能力。 2.1.25 超临界参数机组 supercritical parameter units 主蒸汽压力为临界压力及以上,温度为 600以下的机组。 2.1.26 超超临界参数机组 high efficiency supercritical parame

27、ter units 主蒸汽压力为临界压力及以上,温度为 600及以上的机组。 2 . 2 符号 A 管道截面积; 1 A 截面 1 处管道截面积; 2 A 截面 2 处管道截面积; b A 补强范围内支管的补强面积; h A 补强范围内主管的补强面积; P A 受压面积; r A 主管开孔需要补强的面积; A 补强断面; w A 补强范围内角焊缝面积; B 蒸汽可压缩性的修正系数; b 管道始端与终端压力比; C 腐蚀、磨损和机械强度要求的附加厚度; 1 C 管子壁厚负偏差的附加值; 2 C 钢板厚度负偏差的附加值;11 i D 管子或管件内径; ib D 支管内径; ih D 主管内径; m

28、 D 异径管平均直径; DN 管子或管件的公称尺寸; o D 管子或管件外径; ob D 支管外径; oh D 主管外径; d 安全阀最小通流界面直径; dH 管道高度变化; k d 孔板的孔径; m d 异径管小端平均直径; dp 介质压力变化; 1 d 主管上经加工的支管开孔的纵向中心线的尺寸; 2 d 管道内径; Ec铸件质量系数; 20 E 钢材在 20时的弹性模量; t E 钢材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 t E 管子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 F 每个安全阀流通界面的最小断面积 f 应力范围的减小系数; * k F 临界流动时,节流孔板孔洞面积; i F 断面 i 处的反力; ix

29、 F x 向分力; iz F z 向分力;12 G 介质质量流量; g 重力加速度; i G 断面 i 处的介质流量; H 管道始端与终端的高程差; 1 H 垂直管段始端的标高; 2 H 垂直管段末端的标高; h 安全阀阀杆升程; 1 h 介质始端焓; f h 沿程阻力损失; i h 封头短轴半径; j h 局部阻力损失; n h 在压力 n p 下饱和水的焓; w h 管道内总阻力损失; I 弯管、弯头壁厚修正系数; i 应力增加系数; K与封头结构有关的系数; PN K 公称压力换算系数; Kr阀门或管道组成件阻力系数; k绝热指数; L管道总展开长度; b L 支管有效补强范围; cb

30、L 支管有效承载长度; Le阀门和管件的当量长度; h L 主管有效补强范围宽度之半; ch L 主管有效承载长度之半; W L 焊缝高度;13 z L 支吊架间距; Ld管道中的管件、阀门的当量长度之和; A M 由于自重和其他持续外载作用在管子横截面上的合成力矩; B M 安全阀或释放阀的反座推力、 管道内流量和压力的瞬时变化及地震等产生的偶然 荷载作用在管子横截面上的合成力矩; c M 按全补偿值和钢材在 20时的弹性模数计算的,热胀引起的合成力矩; Mj 合成力矩,其中 j 为注脚; Mxj、Myj、Mzj 计算节点分别沿 x、y、z 坐标平面的力矩; m 管子产品技术条件中规定的壁厚

31、允许负偏差; m 介质的质量流速; II m 局部变换后管道始端的质量流速; E N 计算热胀应力范围 E 时,用全温度变化 E T 的交变次数; n 并联装设的安全阀数量,单位:个; PN 公称压力; p 设计压力; k p 0 孔板前的滞止压力; 1 p 始端压力; 2 p 终端压力; k p 2 节流孔板后的压力; at p 大气压力; II p 局部变换后管道始端静压力; o p 始端滞止压力; 2 p 管子终端压力; a p 当地大气压; d p 管内介质的动压力;14 2 d p 管道终端动压力; dII p 局部变换后的始端压力; c p 临界压力; g p 工作压力; j P

32、跨中集中荷载; t P 在设计温度下的允许工作压力; i p 断面 i 处的介质压力; 1 i p 1 i 断面处的介质压力; p 末端空间压力; “ p 后段管子阻力和管子末端背压所形成的压头; Q 介质容积流量; s Q 基准体积流量(在绝对压力 101.3kPa,温度 20C 状态下) ; q 管道单位长度自重; b q 比流量; c q 系数; R 弯管、弯头弯曲半径; E R 计算端点对管道的热胀作用力 (或力矩) , 按全补偿值和钢材在 20时的弹性模量 计算; e R 雷诺数; 20 m R 钢材在20时的抗拉强度最小值,MPa; n R 气体常数; t eL R 钢材在设计温度

33、下的下屈服强度最小值,MPa; t p R 2 . 0 钢材在设计温度下0.2%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最小值,MPa; t R 管道运行初期在工作状态下对设备(或端点)的推力(或力矩) ; 20 R 管道运行初期在冷状态下对设备(或端点)的推力(或力矩) ; 2 0 l R 管道应变自均衡后,在冷状态下对设备(或端点)的推力(或力矩) ;15 rmb支管平均半径; n r 在压力 n p 下饱和水的汽化潜热; mb r 支管平均半径 S 管子实测最小壁厚; b S 三通支管的实际壁厚(实测)或按采购技术条件所允许的最小壁厚; Sb3支管当量壁厚; h S 三通主管的实际壁厚(实测)或按采购技术条件

34、所允许的最小壁厚; Sk雪荷载标准值; m S 管子的最小壁厚; mb S 支管所需的最小壁厚; mh S 主管所需的最小壁厚; t S 椭球型封头取用壁厚 vi S 没有附加值的弯头内侧壁厚; vo S 没有附加值的弯头外侧壁厚; s 压力为 c p 时饱和水的熵; “ s 压力为 c p 时饱和蒸汽的熵; s 压力为 p p c 时饱和水的熵; “ s 压力为 p p c 时饱和蒸汽的熵; T 厚度; t 工作温度; amb t 计算安装温度; W 管子截面抗弯矩; x 蒸汽的干度; X , Y , Z 计算管系沿坐标轴 X、Y、Z 的线位移全补偿值; Y 修正系数; 三通角度;16 c

35、临界压力比; t 钢材从 20至工作温度下的线膨胀系数; 管道始端压力与末端压力空间压力比; 管道终端与始端介质比容比; c 介质的临界比容与始端比容之比; t D 钢材在设计温度下 10 5 h 持久强度平均值; E 热胀应力范围; s 对应公称压力的基准应力,是指材料在指定某一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t 钢材在设计温度许用应力; eq 内压折算应力; L 管道在工作状态下, 由持续荷载,即内压、自重和其他持续外载产生的轴向应力 之和; max 水平直管最大弯曲应力; max 最大弯曲挠度; 斜切角; b 异径管半锥角; 管内介质流速; c 临界流速; i 断面 i 处的介质流速; 1 i 1

36、i 断面处的介质流速; m 管道平均流速; 与封头结构有关的系数; 汽流与管道轴线的偏转角; 介质运动粘度; C 冷紧比;17 许用应力的修正系数; 介质动力粘度; l 力量系数; r 管道顶面积雪分布系数, 对矩形管道顶面应取r1, 对圆形管道应取r0.4; z 摩擦系数; v 介质的比容; o v 始端滞止比容; 1 v 始端比容; 2 v 终端比容; “ v 压力为 c p 时饱和蒸汽的比容; n v 在压力 n p 下饱和水的比容; “ n v 在压力 n p 下饱和蒸汽的比容; II v 局部变换后管道始端的蒸汽比容; 1 局部阻力系数; m 相应于孔板前介质流速的阻力系数; t 管

37、道总阻力系数; II 相应于大端的异径管的阻力系数; 管内壁等值粗糙度 1 局部阻力系数总和; 管道中各管件、阀门的局部阻力系数之和; 管道摩擦系数; y 沿程阻力系数; 介质密度; m 垂直管段中沸水的平均密度; P1直管的摩擦压力损失; p 管道终端压力 c p p 2 与“水和水蒸汽热力学性质图标”中最接近压力级的差值;18 f p 直管的摩擦压力损失; k p 局部的摩擦压力损失; m p 孔板的压降; t p 管道总的摩擦阻力损失; XA,YA,ZA 计算管系的始端 A 的坐标值; XB,YB,ZB 计算管系的末端 B 的坐标值; X, Y, Z 计算 管系沿坐标轴 X、Y、Z 的线

38、位移全补偿值; X20, Y20, Z20 计算管系(或分支)沿坐标轴 X、Y、Z 的线位移冷补偿值; XA, YA, ZA 计算管系的始端 A 沿坐标轴 X、Y、Z 的附加线位移; XB, YB, ZB 计算管系的末端 B 沿坐标轴 X、Y、Z 的附加线位移; CS AB X 、 CS AB Y 、 CS AB Z 计算管系(或分支)AB 沿坐标轴 X、Y、Z 的冷紧值; XtAB, YtAB, ZtAB 计算管系 AB 沿坐标轴 X、Y、Z 的热伸长量; x 在等熵膨胀条件下蒸汽的干度变量; v 在 p 范围内按等熵膨胀所得的比容增量。19 3 设计条件和设计基准 3 . 1 设计条 件

39、3.1.1 管道设计应根据压力、 温度及管内介质特性等工艺条件, 并结合环境、 荷载等综 合条件进行。 3.1.2 管道组成件的设计压力,不应低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最高持续压力。 3.1.3 对于特殊条件的管道组成件,其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输送气化温度低的流体管道组成件, 其设计压力不应小于阀被关闭或流体不 流动时在最高环境温度下气化所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2 离心泵出口的管道组成件, 对于定速泵, 其设计压力不应小于泵额定工作特性曲 线 最 高 点 对应 的 压 力与泵 吸 入 口 压力 之 和 ;对于 调 速 泵 ,其 设 计 压力不 应 小 于 泵额 定 转 速特性曲线最高点对

40、应的压力与泵吸入口压力之和; 3 减压装置后没有安全阀保护且流体可能被关断或堵塞的管道, 管道组成件的设计 压力不应低于减压装置前流体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 4 装有安全阀的管道,管道组成件的设计压力不应小于安全阀的最低整定压力。 3.1.4 电厂常用管道组成件的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超临界及以下参数机组, 主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应取用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过热 器出口的额定工作压力。 2 超超临界参数机组,主蒸汽管道设计压力应取用下列两项的较大值: 1)汽轮机主汽门进口处设计压力的 105。 2)汽轮机主汽门进口处设计压力加主蒸汽管道压降。 3 再 热 蒸 汽 管 道 设 计 压 力 应 取

41、 用 汽 轮 机 调 节 汽 门 全 开 工 况 热 平 衡 中 高 压 缸 排 汽 压 力的 1.15 倍。 4 汽轮机抽汽管道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调整抽汽管道, 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该抽汽压力的 1.1 倍, 且 不小于 0.1MPa。 2)调整抽汽管道,应取其最高工作压力。 3)背压式汽轮机排汽管道应取其最高工作压力,但不得小于 0.1MPa。20 5 与 直 流 锅 炉 启 动 分 离 器 连 接 的 汽 水 管 道 设 计 压 力 应 取 用 分 离 器 各 种 运 行 工 况 中 可能出现的最高工作压力。 6 高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调

42、速给水泵出口管道, 从前置泵到主给水泵或从主给水泵至锅炉省煤器进口 区 段 ,应分 别取 用 前置泵 或 主给 水 泵特 性 曲线最 高 点对 应 的压 力 与该泵 进 水侧 压 力之和。 2) 调速给水泵出口管道, 从给水泵出口至第一个关断阀的管道, 设计压力应取用 泵 在 额定 转 速特 性 曲线最 高 点对 应 的压 力 与进水 侧 压力 之 和 ;从 泵出口 第 一个 关 断阀至锅炉省煤器进口区段, 应取用泵在额定转速及设计流量下泵提升压力的 1.1 倍与泵进水侧压力之和。 3)高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应计入水泵进水温度对压力的修正。 7 低压给水管道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定

43、压除氧系统,应取用除氧器额定压力与最高水位时水柱静压之和。 2) 对于滑压除氧系统, 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除氧器加热抽汽压力的 1.1 倍与除氧器最高水位时水柱静压之和。 8 凝结水管道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凝结水泵进口侧管道, 应取用泵吸入口中心线至汽轮机排汽缸接口平面处的水 柱静压,且不应小于 0.35MPa,此时凝汽器内按大气压力。 2) 凝结水泵出口侧管道, 应取用泵出口阀关断情况下泵的提升压力与进水侧压力 之和,水侧压力取凝汽器热井最高水位与泵吸入口中心线的水柱静压力。 9 加热器疏水管道设计压力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抽汽压力的 1.1 倍, 且不应小于

44、0.1MPa。 当管道中疏水静压引起压力升高值大于抽汽压力的 3%时, 应计及静 压的影响。 10 锅炉排污管道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排污阀前管道, 对于定期排污管道, 设计压力不应小于汽包上所有安全阀 中 的 最低 整 定压 力 与汽包 最 高水 位 至管 道 最低点 水 柱静 压 之和 ;对于连 续 排污 管 道,设计压力不应小于汽包上所有安全阀的最低整定压力。 2) 锅炉排污阀后管道, 当排污阀后的管道装有阀门或堵板等可能引起管内介质压 力 升 高时 ,其设 计压 力 应按 排污 阀 前管 道设 计压 力 的选 取 原则 确定 ;当 锅 炉排 污 阀 后 的管 道 上未 装

45、有 阀门 或 堵板 等 不会 引起 管内 介 质压 力 升高 时 , 定期 排 污和 连21 续排污管道的设计压力应按表 3.1.5 选取。 表 3.1.5 锅炉排污阀后管道设计压力( MPa) 锅炉压 力 1.750 4.1 50 4.151 6.2 00 6.201 10. 300 10.301 管道设 计压 力 1.750 2.750 4.150 6.200 11 给水再循环管道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单元制系统时, 进除氧器的最后一道关断阀及其以前的管道, 应取用相 应 的 高压 给 水管 道的 设计 压 力 ,最 后一 道关 断阀 后 的管 道 ,对 于定 压除 氧 系

46、统 , 应 取 用除 氧 器额 定压 力 ;对 于滑 压 除氧 系统 ,应 取 用汽 轮 机 调 节汽 门全 开 工况 下 除氧器加热抽汽压力的 1.1 倍。 2) 当采用母管制系统时, 节流孔板及其以前的管道, 应取用相应的高压给水管道 的 设 计压 力 ;节 流孔 板后 的 管道 , 当未 装设 阀门 或 介质 出 路上 的阀 门不 可 能关 断 时,应取用除氧器的额定压力。 12 安全阀后排汽管道设计压力应根据排汽管道的水力计算结果确定。 3.1.5 管道组成件的设计温度不应低于管内介质持续运行的最高工作温度。 3.1.6 对于特殊条件管道,管道组成件的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

47、于与锅炉、 各类加热器等换热设备相连接管道的设计温度, 应计入换热设备可 能出现的温度偏差。 2 对于非金属材料衬里的管道, 衬里材料设计温度应取流体的最高工作温度, 外层 金属的设计温度可通过传热计算或试验确定。 3.1.7 电厂常用管道、管道组成件的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 蒸 汽 管 道 设 计 温 度 应 取 用 锅 炉 过 热 器 出 口 蒸 汽 额 定 工 作 温 度 加 上 锅 炉 正 常 运 行时允许的温度偏差值,当锅炉制造厂未提供温度偏差时,温度偏差值可取用 5。 2 再热蒸汽管道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高温再热蒸汽管道, 应取用锅炉再热器出口蒸汽额定工作温度加上锅炉正常运 行时允许的温度偏差,当锅炉制造厂未提供温度偏差时,温度偏差值可取用 5。 2) 低温再热蒸汽管道, 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高压缸排汽参数, 等熵 求取在管道设计压力下的相应温度。 3 汽轮机抽汽管道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调整抽汽管道, 应取用汽轮机调节汽门全开工况下抽汽参数, 等熵求取管道 设计压力下的相应温度。22 2)调整抽汽管道,应取用抽汽的最高工作温度。 3)背压式汽轮机排汽管道应取用排汽的最高工作温度。 4 减温装置后的蒸汽管道设计温度应取用减温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国内外标准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