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27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间” “鄙” “牺牲” “狱” “情” “福” “加” “可以” “故” “再”等;注意 5 个字的写法:“刿” “徧” “帛” “孚” “辙” ;会读:“间” “刿” “辙”“孚” “靡” 。 2.翻译重点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故克之;夫战,勇气也。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4.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学习重点 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学习难点 认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战术意图,从而理解人物形象。学 习 过 程 备注布置预习1.
2、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汇。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2.读顺课文(字音准确,停顿恰当) ,疏通文意。3.你有怎样的疑惑?第一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间” “鄙” “牺牲” “狱” “情” “福” “加” “可以” “故” “再”等;注意 5 个字的写法:“刿” “徧” “帛” “孚” “辙” ;会读:“间” “刿” “辙” “孚” “靡” 。 2.翻译重点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故克之;夫战,勇气也。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间” “ 故” “ 信” “ 以” “等一词多义;“牺牲” “ 鄙” “ 再” “ 间”
3、“ 狱” “忠” “可以”等的古今异义;“福”等的活用。预设问题二:“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的翻译。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归纳讲解文言文省略句的一般情况。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20 分)1.解释加点的词。(8 分)(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4)又何间焉 间: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 (6)公将鼓之 鼓: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 情: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又何间(参与)焉、肉食者鄙(地位低)
4、、战则请从(跟随)、便要(通“邀” ,邀请)还家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肉食者谋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 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译文: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 六、布置预习熟读成诵,思考并解决下列问题: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第二课时一、预习展评二、出示学习目
5、标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2.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一: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预设问题二: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你眼中曹刿的形象是怎样的?你又如何评价鲁庄公呢?五、当堂达标(一)必做题(20 分)1. 曹刿认为鲁庄公做了一件能取信于民的事是“ ”,曹刿认为取胜的原因是“ ”。 (
6、用原文语句回答) (8 分)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本文说明了必须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和战术和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B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撤乱旗靡之时。C“吾视其撤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下视其撤,登轼而望之”D本文第一段写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3.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认为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8 分)(二)选做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颖川太守
7、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髡(k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元芳之父,陈仲弓被捕两次,一次是在任太丘长后,因逮捕党人,牵连到他,后遇赦放出。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 分)(1)其臭如兰( ) (2)故不相答( )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2 分)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3.元方的回答使客人感到非常惭愧,请简析其中的妙处。(3 分)4.这则故事中体现了陈元芳哪些性格特点。(3 分)六、布置预习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