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屏”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设计:1导入: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我国有一种名叫屏风的家具吗?”学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风的图片,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 (多媒体展示)师:“那这种家具有什么作用呢?” (联系同学学过的课文口技引导学生回答出两点,美观和起遮挡视线的作用)师:大家刚才说
2、的都很好,屏风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逐渐由单纯的家具演变成为了一种工艺品,古朴典雅的屏风往往会给人无限的遐想,难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各种优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为什么总能牵动人们悠悠的情思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陈同洲先生的说“屏” 。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导入课文。2 检查预习情况,弄清重点词语的读音。 (多媒体展示) 3 学生自读课文,多媒体播放幽雅的乐曲,配合学生的朗读,布置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第一,弄清楚什么是屏,课文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第二,作者对屏的感情怎样?(多媒体展示思考的问题)4师提问:“什么是屏?”学生用原文“屏者,障也”回答,并且解说。然后请学生找出
3、,作者还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学生答出屏的功用(多媒体展示)5接着梳理文章,继续要求学生寻找文章所介绍的关于屏的知识。学生发言后,老师明确:屏的分类和屏设置时的注意事项,如:造型要轻巧,色彩不要伧俗,绘画要有诗意,屏的设置要注意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等方面要做到得体。总之作者用一个字来形容屏的结构功用-“巧” 。6 师:“作者给我们介绍的这种造型精巧,用途广泛,历史悠久且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工艺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它的感情如何?”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喜爱和向往。 ”,师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理解“这种喜爱和向往之情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学生首先会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4、“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老师继续引导:“只有这个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吗?”要求学生找出直接能书法出这种感情的句子。7学生继续深入体会,找出文章中流露出感情的语句。 “ 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 , “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 , “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结合的文章”这些句子自然的流露出作者对屏 那种喜爱和向往之情,那作者还借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呢? 8体会“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一句引用在文中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全诗)这是杜牧秋夕中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冷” , “轻” , “小”等字,体会诗歌中幽婉凄清的意境,师问:“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会引用这样的一句诗歌呢
5、?”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作者开篇的引用给我们营造俊逸清雅的艺术氛围,流露出自己对屏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9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体会其作用。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引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戏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间,又使文章更加流光异彩。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希望那些建筑师和家具师能够还屏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者结尾引用诗句来表达这个愿望有什么好处呢?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提倡屏的文化内涵,是平实的说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文采。充满了诗情画意,也更好表达作者希望人们更好的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10体会文章语言的特色。刚刚我们体会到文章所用的说明方
6、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运用,展现出文章语言有什么特色呢?明确:文章语言生动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间流露出感情,大量诗词的引用是行文中荡漾着诗情画意。 11 屏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多少文人骚客的悠悠的情思, 下面是一些大家有关屏风的诗词,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多媒体展示,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的说明理由) 。其实古老的中国像这样的有教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不计其数,他们漫漫演变成物一种器物文化,你能再给我们说出一些吗?”学生各抒己见,例如中国的茶具, 12 总结:刚才大家都说的很精彩,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更有责任把这种文化发扬光大。布置作业(多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