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八下)6.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182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八下)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八下)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八下)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八下)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八下)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与朱元思书教案(新人教版八下)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朗读并背诵2、文言积累卡片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4、鉴赏写景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情感,准确理解作者的人生观。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鉴赏写景的技巧难点把握作者的情感教学过程:导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为今人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山水佳作。其中,南朝梁代著名骈文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目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文章。教师:如何学习文言文学生:朗读,翻译,鉴赏,背

2、诵四个步骤。 一、朗读(5)教师: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同学们通过诵读涵泳来全面感受这三美的和谐统一。读准字音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功,文言文字的读音情况比较复杂,特别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要把文言文朗读准确特别是通假字、多音字现象。朗读练习。教师:通过大家的朗读,我也似乎看到了吴均书信中描绘的那既秀丽、又壮美的景色。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 ,一篇好文章如果按十分计算的话,那么,朗读带给人的美的享受应该占到七分。 二、翻译(10)教师:“天下西湖三十六,个中最好是杭州。 ”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

3、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又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教师:先请同学们欣赏富春江的风光。学生: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美景在文人笔下恣情挥洒,美景配美文,请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学生:结合课文,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富春江的山水美景。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 ,奇山异水,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

4、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 (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的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静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翻译: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学生:文言积累卡片。通假字

5、转:通“啭” 。例句:蝉则千转不穷。反:通“返” 。例句:窥谷忘反。古今异义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奔 古义: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今义:奔跑,飞奔。一词多义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美,绝妙)猿则百叫无绝(断,停)上 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边)词类活用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或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息: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在上边)省略旬(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6、主语省略)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三、鉴赏(25)教师:作者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请同学们谈谈在描写景物方面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对于这篇文章的鉴赏,我们不妨温故而知新。根据已学过的课文例如三峡 、 答谢中书书等文章,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学生边说边整理归纳描写景物的方法1、关注描写顺序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这是状物的基本要求之一。景物描写的层次是按照人们观察事物的顺序进行的,不能杂乱无章。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就是开放五官,打破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界限,不拘泥于客观真实,而注重主观感受的一种描

7、写方法。3、在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其与众不同的韵味之美。4、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5、状物的文章在于写形传神,寄托情和意。这样就必须把理融入生动而形象的具体画面中,以景作为载体,做到景中含情,情中寓理,并以情染景,情景交融。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归纳鉴赏本课的写景特点。1、意境美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给我们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段写“异

8、水“。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这水仿佛透明似的,可以一眼见底,连那倏来忽去的游鱼,水底累累的细石,都可以一览无余。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这水有时又迅猛奔腾,一泻千里,使人感到惊心动魄。这样描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迭嶂。其次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空山幽谷之中,泉水叮咚,百鸟和鸣,知

9、了叫个不停,猿猴啼个不住,这些欢快的声音,汇成一曲对生命的颂歌,把这寂静的山谷,变成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山包容了这些生命,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再次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山外虽然晴光万里,山中却别有景象。作者笔锋又从动到静,写出了谷中枝密林茂,浓荫蔽目,在白天也只是“有时见日“的幽暗的景象。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发享受到了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2、志趣美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

10、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对轻松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

11、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一份常人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3、语言美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作者吴均是南朝知名骈文家,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自然保持了骈文的特点。文章基本上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但本文又有异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体现了可贵的突破与创新。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

12、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运用的句式,这就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使语言显得活泼洒脱;其二,文章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无异于一般散文( 尤其是第一节),后半部分则基本上都是工整的对偶句,这样骈散结合、疏密相间的安排,使语言灵活多变,更具韵律美;其三,文章没有像一般骈文那样堆砌典故,甚至故意用冷字僻字,全文除“鸢飞戾天“一处用典以外,均采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力求准确传神,这使文章语言显得清新自然,生动流畅,在当时以绮丽浮靡为主流的骈文中显得卓尔不群,超凡脱俗。 4、结构美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文章首段以“奇特的山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

13、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写景重点上,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读与朱元思书 ,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 ,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总之,该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学生:质疑文章的不足之处1:

14、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意思有重复。2: “横柯上蔽”到“有时见日”这一层显得多余,因为这一节前面两层已分别从视觉、听觉写出“奇山”特点,第三层再从感觉上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可书上又写上“横柯上蔽有时见日”这一层,我们觉得是累赘。想想,作者乘着船,在刚刚发出那番感慨后,船继续前进,江面上又出现了一种景观:两岸高大繁茂的树木,把整个江面遮蔽了,好像一个大帐篷,船就在这种笼罩中慢慢前进、慢慢游弋,一会又到了江面稍宽的地段, “横柯”变成了“疏条” 。 用陆游的话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可以由此再进一步想像 ,再接下去,还有什么美妙的景致?让人愈

15、想愈觉得有吸引力,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3:这段文字在层次结构上不甚清晰,值得商榷。首先,从分类条陈事物的角度分析。第句写的是树依山生长之况,第句写的是树茂盛蔽日之况,两句均写树,故应归在一起。即第句应紧承第句之后。只有这样,这一段文字才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其次,从对事物认识的逻辑角度分析。第 句,作者是从客观的视觉角度去写景物;第 句,作者是从客观的听觉角度去写景物;第句,作者是从主观的心理角度去写对景物的感受;第句,作者又是从客观的视觉角度去写景物而结束全文。这样的结构层次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应该先是有客观感性的认识,然后才上升到主观理性的认识。那么,这段文字就

16、应该把第句放在第句之后才符合逻辑,以第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本段的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结束全文,才更加妥贴恰当,符合生活的逻辑。 四、背诵(5)教师:背诵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记住一些词句篇章,而且在于培养语感,还在于接受文化的审美的熏陶。古文是千年积淀的精华,我们要了解古人思想,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学习优秀的语言。根据以上掌握的内容,同学们能不能找出一种快速背诵的方法。首先归纳出古文背诵可借鉴的方法:一、抓住关键词背诵二、结合句子特点背诵三、利用课文画面背诵四、按照写作顺序背诵五、进入课文角色背诵学生:根据文章的特点你选用哪种方法指导自己背诵。1、每一篇文章在语言或句式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与朱元

17、思书中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物者,窥谷望反” 。这些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有力。2、这是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背诵的一种方法。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从整体上看,全文是按由总到分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在分说部分又是按照水之异、山之奇的顺序来完成的。掌握了这些写作顺序,背诵起来就会条理清楚、记忆深刻。教师:品赏了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骈文与朱元思书 ,我不仅被他那角度多变的手法,灵活精妙的构思,清新流畅的文字所折服和陶醉,更为他那育人无痕的独具匠心和寄情山水的宠辱皆忘的博大胸怀所倾倒。作业:学以致用。游

18、山玩水,人们往往局限于风景名胜,然而大自然中何处不是美,美中哪一点不跳动着生命的律动?你可以从一个院落、一座寻常小丘和一泓细小的泉流中发现你愿意发现的东西。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记述一次旅行,描述你的所见所闻所感。作家作品:吴均(469-520) ,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亦能诗,总之,从生平可见:虽想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因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这篇短文是从南朝

19、梁文学家吴筠写给他的好朋友朱元思的信中摘录的一段。吴筠曾得宠于梁武帝,并任史官,后因直言,一度被贬。虽然后来朝廷也曾恢复了他的官职,但他从官场倾轧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于是完全淡泊了功名。他的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阅读此文,不仅一起随着吴筠观赏了祖国的美好山河,也明白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境。文体特点:从应用范围及标题形式看,它属于书信;内容上,它属于游记(散文) ;从语言特点上看,属骈文。骈体文:又称“骈文” ,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 (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

20、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句,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骈体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骈体文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碍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zh g ,脚镣和手铐,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 集体收集并背诵写富春江的诗句: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苏东坡)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作者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

21、情感和志趣?“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 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表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近日,我在教学过程中,品赏了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骈文与朱元思书 ,我不仅被他那角度多变的手法,灵活精妙的构思,清新流畅的文字所折服和陶醉,更为他那育人无痕的独具匠心和寄情山水的宠辱皆忘的博大胸怀所倾倒。 作者在文中极言了富春江的奇异美景之后,又设想了追名逐利、热衷于官场的人到这里来会引发的感受:“鸢

22、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作者为什要这样写?因何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要把这篇佳作赠送给朱元思?其目的究竟何在? 我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带着种种疑问,查阅了吴均的人生档案得知:“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朝梁代有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出身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 。吴均为人耿直,因私下撰写齐春秋 ,并如实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 ,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不久又奉召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难得的山水游记,更是一篇与友人的书信。细读文句,品尝文章中心,联想作者才华出众,却又人生

23、坎坷,遭遇不幸。我们不难推想出他作书和赠书的当时情形:作者赠书给朱元思,可以想见朱元思一定是作者的好友,并且也一定是文人墨客。否则就与吴均难有共同的语言,更不可说是好友和需要赠书了。朱元思既是文人,就有可能牢骚多。 “自古文人牢骚多” 。 故此:一日,朱元思与好友吴均相会与吴府,少不了要饮酒畅谈。酒过三巡,朱元思微带酒意,就会有怀才不遇之感,慨叹人生之不幸,世道之不公,针砭时弊,牢骚满腹。几杯酒下怀,更是借酒浇愁,颓废踉跄,意志消沉。看到友人如此,吴均觉得实在是过意不去,想要劝解,觉得朱元思乃满腹经纶,与自己旗鼓相当,不知如何开口。沉吟良久,于是心生一计,返回书斋,挥笔写下了这篇山水游记。天色

24、渐晚,朱元思告辞回家。临别时,吴均将所作书信双手奉送曰:“朱兄,在下日前游富春江,偶有所得,随作一文,不知妥否?还望兄台斧正。 ”朱元思虽醉眼朦胧,但心智尚清,接过书信曰:“岂敢,岂敢。”急切阅读后说:“妙哉!妙哉!真乃山水游记上乘之作也。何谈斧正,愿为珍藏。归去自当细细品赏。 ”吴均曰:“如此甚好。恕不远送,兄台珍重。 ” 朱元思回到家中,酒也醒了。回想起吴均赠书之事,随挑灯夜读,更觉得实在写的太好,令人拍案叫绝。细一品尝,顿时恍然大悟。自曰:“好你个吴均,你原是借此书劝戒我不要追名逐利,沉沦世俗,需要淡泊明志,寄情山水。你何不当面说明,却要说让我斧正,实乃用心良苦啊!”朱元思回想自己身世遭

25、遇,与吴均相比,自觉惭愧。胸中之气,全然散尽。 拜读名篇,联想当时情形,自觉得有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育人需无痕。 结合文章内容,联想作者身世,推断赠书目的,我们不得不惊叹吴均劝解友人的独具匠心。为了帮助友人改正错误,自己用游记的形式巧妙的让读者自己悟解,真是不留一点痕迹。这种育人无痕的教育艺术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的教师好好学习吗?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今天,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已经成为历史,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已经过去。在这样的教育形式下,今天的教师既要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又要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背上个体罚和

26、变相体罚学生的罪名。如果对学生的过错和违纪违规行为,置之不理,教师又会背上玩忽职守的骂名。那么,当今的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既尽职尽责,又不背上罪名和骂名呢?吴均就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就是要淡化育人痕迹,实施和谐育人。正所谓“转化学生是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需要果敢的勇气,还需要运筹帷幄的战略战术,而且需要恰当地把握出奇制胜的战机。 ”教师要学会利用一切有利于自己的环境、资源、情景、时机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身体和自尊心,又能够达到教育和转化学生的目的。这才是高明之举啊! 启示之二:不要尽信书。 课文后一个练习题为“作者在极言富春江的奇异景色后,为什么要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

27、心;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 参考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作者描写富春江的奇异景色之后,转到抒写身历其境的内心感受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是说优美的山水,足以使热心世务、期盼仕途腾达的人产生隐居之想。作者触景生情,从审美的角度,进一步烘托出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 ” 从作者自己悲惨的遭遇、博大的胸怀、巧妙的构思、赠书的行动看,作者的写作目的远非于此。既不是向友人炫耀自己出众的才华,也不是说明奇异的山水能够让人升华情感的奇妙功能,也不仅仅是表白自己向往大自然的心理。从中很可能是隐含着励己勉人的目的。他也许是要借此勉励自己和好友不要追逐名利,沉落世俗。要

28、寄情山水,回归自然,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抑或是向人们表白自己寄情山水的志向。还有可能是歌颂富春江壮丽的山水,表达自己赞美之情。或者说明自己之所以能够超凡脱俗,与世无争、寄情山水的原因是富春江的山水太美了。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我们只按照参考书中的答案,未免太片面和庸俗了。所以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教材,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全面、准确把握中心。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示之三:无需牢骚 人们常说“自古文人牢骚多” 。但是吴均自幼好学而才华超群,像这样一个为大文豪,在遭到罢官免职的遭遇之后,

29、他泰然处之,从来没有半点牢骚,淡泊明志。而且还能以他那博大的胸怀劝戒自己的朋友忘却名利,回归自然。这难道不足以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吗?今天的教师,用古人的准则,大多数充其量不过是“半个文人” ,但是就是这“半个文人”当中却有不少人爱发牢骚,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得不偿失,怨天尤人。如果我们也能像吴均一样寄情与我们的事业,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在我们的工作中找到人生的乐趣,其不美哉! 假如我们能够专心从教,我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更没有必要去发牢骚。我们就能够专心构建有效课堂,掌握教育艺术,在教育艺术的殿堂里尽情地享受,我们还有什么值得牢骚的呢? 总之,我爱这篇课文,因为她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教我如

30、何做人,如何育人。、对于这篇写景名文,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并引用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中对于富春江的评价俏、美、娇等评价性语言加以说明,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与朱元思书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骈体文” ,在教学中,我通过范读、领读、速读让学生感受“骈体文”的特点四六句、对偶,并让学生自我总结,教师加以补充,使学生能对骈体文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在这篇文中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望画说文” 、 “望文说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内容,挖掘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再一

31、次领略了富春江的美。、也许,这节课不足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富春江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表现力,我向学生推荐阅读叶文玲的乌篷摇梦到春江 ,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体现了大语文观。、自己觉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在分钟内,一直以音乐作为创设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师范读后,由学生来领读,学生自由阅读,学生速读,学生品读,讲解后组织学生选取自己较为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背诵识记,从而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传承经典。一、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风光秀丽,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朱元思书一课。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32、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富春江的山山水水,感觉怎么样?我们在学习课文之前,还是先来和作者交个朋友吧。二、作者介绍:看大屏幕三、读其文,疏其义:对于这样的写景美文,需要我们好好地品读吟诵,就让老师打先锋,示范读一遍,同学们认真听,细细品味。1、老师配乐范读面对如许美文,不亲自品读品读,岂不遗憾?还是让同学们也来享受享受吧!2、学生自由读、齐读过渡:听着同学们动听的朗读,享受着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都有点陶醉了,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下面我们还是先来疏通文意,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如有困难词句,可随时提出来,老师愿助你一臂之力。3、疏通文义分三个小组合作交流,一组一段5、重点检查:看大屏幕现在

33、,请同学们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次朗读课文,相信一定比刚才读得好。过渡:富春江秀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开了眼界,大饱了耳福,不少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份美感再次品读这篇文章吧。四、美点品析:小组交流提示:我读( ) ,感受到( ) 。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 ) 。或我发现( )美,美在( )的模式交流对美文的感受。示例:我发现“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这句美,美在它抓住江水之色,江水之深,水中之物,来突出其清澈的静态美。教师小结:全文在写“景”上,妙在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视与听巧妙结合,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图画。老师很高兴,因为同学们都有一颗发

34、现美的眼睛,老师建议同学们用陶醉的声音来将这份美展示给听课的评委老师们,好不好?五、体情品意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提示: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我们可以从首段“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令人赞赏的是,在描绘山景时,作者插入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这几句感受,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

35、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六、反馈检测1、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是2、总写富春江特点的句子是3、写观景后给人的感受的句子是4、写出水之清澈的句子是七、拓展延伸读与朱元思书 ,犹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的图画,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读与朱元思书 ,如同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使用辞藻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这篇课文中描山绘水精妙无比,让我们流连忘返,其实,在古代诗词里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句子,你能写出几句来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山随平野尽,江如大荒流。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反思:本文的难点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在体情品意环节里,作者对大自然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学生都能感受到,可是对于作者的鄙视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的思想,学生却难以察觉,课堂上,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引导,情急之下,只好问学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除了有沉湎山水之情,还有什么?学生还是不知该说些什么我只好问他们有没有对俗世凡尘的厌倦?这时他们才说有,唉,真的很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