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第13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5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4731127
  • 上传时间:2019-01-09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57.1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13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5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资源描述:

    1、1苏州园林(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 ) ,讲究假山池沼的( ) ,讲究花草树木的( ) ,讲究近景远景的(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的。(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

    2、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一)A 卷1、文中括号内一次填写的词语应是( ) 、 ( )

    3、、 ( ) 、 ( )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物征,选文第一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句中“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二段中的“_”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选文第二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_”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4、选文第二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_。5、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意思是_。6、选文中的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_

    4、 _7、说明事物应注意合理的安排说明的顺序。这两个文段采取的是_顺序。从苏州园林全文的结构看,这两个文段之间的关系是_关系。8、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选文第一段中对突出苏州园林的特征有着重要作用的词语是“_” 、 “_”,这些词语表达得语气是_。 选文第二段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的词语有“_” 、 “_”等,因为这些词语用得极有分寸,既不夸大,又不缩小。“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又是入画的一景”一句中的“又” ,用得好,好在哪里?2(一)B 卷 阅读(甲)段文字,做下面的试题1、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2、写出各层次的层意。第一层:第二层:第三

    5、层:3、这段文字使用了_和_的说明方法。4、第句中的“一致”不宜删去,原因是_ 5、第句中的“似乎”一词不宜删去,原因是_ 6、如果把第句中的“败笔”一词改为“有毛病的地方” ,好不好?为什么?_。7、 (乙)段中“胸中有丘壑”的意思是_;在不改变文意的情况下,换成另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可以是_。8、语段中两处冒号的作用分别是_,_。(一)C 卷阅读(乙)段,做下面的试题1、作者在说明假山的堆叠时,其意图主要是:_2、这段文字说明苏州园林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3、作者在说明池沼时,其意图主要是:_4、苏州园林池沼安排的特点是:_5、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的说明方法。6、从表达方式看,第句至第句是_,

    6、第至句主要是_。7、第句中的“技术” “艺术”两词可以调换位置吗?为什么。_8、文中的“大多”是否可以删去?_ 苏州园林(二)3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二)A 卷1、上文说明的内容是 。2、从这段文字结构看应是先 ,后 。3、上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 、 。4、对“这就一年四季

    7、不感到寂寞”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上文划线两句中的“这”分别指代: (二)B 卷1、对这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事( )A、 / / B、/ / C、/ / / D、 / / 2、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3、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属于 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 。根据文意,中国画的审美观点强调: 。4、文中画曲线的句子属于 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 5、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句中的“着”是个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 。6、 “嶙峋”在文中的意思是 。它还可以形容 。苏州园林(三)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

    8、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1、这段文字所说明的苏州园林的特点是: 2、这段文字层次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B、 / C、 / D、 / / /3、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4、加点词语“绝大部分”所起的作用是: 苏州园林(四)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

    9、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1、 本段七句,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B、C、D、本段文字说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分总 、总分、内外 、上下、本段文字采用的说明方法 、 、 。、段中空白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平静悠闲 、安静闲适、寂静优雅 、安静淡雅5答案苏州园林(一) A 卷1、 C 2、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3、 “(使游览者)攀登时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还在那儿布置几

    10、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4、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5、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6、举例子,摹状貌 7、逻辑;总分8、一切” 、 “决不” ;十分肯定的语气。“大多” 、 “往往” 好在呼应了前文中石岸的修砌、石头的布置和花草的栽种都已“入画”的介绍,又强调了游览者看“鱼戏莲叶”的成画效果,体现了语言运用的连贯性。一)B 卷1、A2、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3、打比方、举例子4、 “一致”是没有分歧的意思,表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追求是相同的,这也是苏州园林具有共同特点的原因,因此不能去掉。5、作者

    11、无法,也没有必要,去调查所有的设计者和匠师,只能凭推测,所以用“似乎”;如果删去“似乎” ,就不符合实际了。6、不好。因为“败笔”与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总特点相呼应,而“有毛病的地方”则与“图画美”这一总特点扣得不紧。7、胸有成竹 8、总起;总括一)C 卷1、 说明假山的堆叠讲究艺术。2、 讲究艺术性,给人置身山间的实感。3、 说明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4、 安排讲究自然之趣,并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5、 分类别 6、说明;描写7、 可以。因为假山的堆叠,首先要有技术,然后才谈得上艺术,而不是先有艺术,而后才有技术的。68、 不能删去;如删去,就成了所有的“都如此”了,不符合实际。二)A 卷1、 苏州园林在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2、 总说,分说。 3、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举例子。4、 出这样设计的艺术效果。5、 前一个“这” ,指代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树相间。后一个“这”指代修建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二)B 卷1、D 2、有概括到具体。3、议论,评价了这样修剪的艺术效果;自然之趣。或(自然美)4、描写,形象的写出古藤枝蔓的模样和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5、zho 6、突兀的样子;人消瘦露骨。三)1、讲究建筑的自然之趣。 2、A 3、作比较、打比方 4、限定范围。四)、A 、B、作比较、举例子 、B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3课《苏州园林》同步练习5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4731127.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