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6.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30505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诗四首教案(新人教版八上)6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背景知识、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2、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3、背诵并默写教学重点:体会意境美、语言美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中之情。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 联想法 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归田园居和游山西村(一) 归田园居一、导入:陶渊明,我们曾学过他的桃花源记 ,从中可感受他对一种理想生活的的追求。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再次走近其内心世界。陶渊明,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因为他写出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做过几任小官,41 岁那年辞官而归,从此住在农村,亲自参加田间劳动,直至 63 岁去世

2、。这首涛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题的意思是回到园田居住。二、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荷” “长”读音2、注意节奏。如“种豆/南山/下” “晨兴/理/荒秽/”3、学生齐读。三、赏读:1这是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一个剪影,请结合注释,在了解句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陶渊明一天的劳动生活情景。明确:诗的前四句只记给豆田锄草一事。第一句交代种豆的地点, “南山”当指庐山,诗人家在柴桑,在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 。第二句说锄草的原因 i 草长得茂盛,把地里的营养都吸收了去,豆苗长不起来,自然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一大早就去锄草:“兴” ,起, “晨兴”即早早地起身;“理” ,清除;“荒” “秽”杂草

3、。第四句说归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 “荷” ,担、扛。第五句中“道”是指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它狭而多草木。第六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第七八句说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2这首诗点明其心志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此句中“愿”具体指什么?诗人在南山下种豆, “草盛豆苗稀” ,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是早出晚归,不辞辛劳,沾湿衣裳,毫不在意。从表面看,这愿就指田园劳作之乐。但如把此诗与作者其它诗结合起来看,此愿就有其特殊内涵。结合归园田居 (其一)饮酒 (其五)学生读诗,教师点拨:归园田居(其一),开头几句追述往事,不胜懊悔。头两句点明归隐田园的根本原因。接着把官场

4、视为“尘网”,说自己误落其中,好像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开荒”以下十二句,诗人着重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最后两句,把退处田园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达了他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憎恶之情。这是点睛之笔。诗人之所以要把农村描写得如此恬静舒适,是因为要反衬出他对仕途生活的厌恶。饮酒(其五)写他怎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全诗着力表现了悠然自乐的隐居生活,显示了诗人超然于尘俗之外的志趣,也透露了对污浊仕途的厌恶。学生明确:这里的“愿”具体指陶渊明的生活愿望,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秽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

5、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归隐田园,与官场决裂,保全一个完整的自我。)四、总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共五首,有写农村生活风貌的,有写诗人跟乡邻们交往的,有写诗人出游的,这一首专写诗人的劳动,这些诗都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终生隐居的意愿,用语自然朴实,很值得品味。(二) 、 游山西村一、导入: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 ,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 ,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二、朗读:学生结合注释感知诗意。三、研讨: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

6、的热情和朴实)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见这个村子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所以才能保存古风。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

7、。) 问: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的留恋之情。四、体味语言美,积累名句。1此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如何理解的?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路似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终于来到山西村,这里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这两句诗蕴涵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常常蕴涵着希望。 2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造句。五、总结: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楚,语言生动,中间两联对偶自然工整。显示出诗人锤

8、炼语言的非凡动力。六、比较:与归田园居进行比较:归田园居流露了归隐田园的遁世思路, 游山西村主要侧重于对农村纯朴风俗的留恋。第二课时渡荆门送别与使至塞上 (一) 使至塞上一、导入: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2、学生结合注

9、释整体感知。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 (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 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3、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三、赏析课文,思考下列问题: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 b赏析“大漠孤烟直

10、,长河落日圆”一句。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明确: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 “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 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苏轼赞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四、齐读背诵五、总结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将内心的激愤,孤寂情绪融于景物之中,给人

11、回味的余地。六、拓展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渲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二) 渡荆门送别一、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二、整体感知教师范读 1、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2思考下列问题: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学生讨论交流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景物方面着笔,表

12、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从这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明确:不是,是告别故乡。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三、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研读欣赏。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

13、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这一联中有一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明确:“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四、齐读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