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屏教案(新人教版八上)14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4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5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6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一、古人咏屏成佳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小品文说“屏” 。古代有许多文人墨客对”屏”这种物器寄予了深厚的情感,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请大家看。南朝 闺怨篇 “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 迷神引 “水茫茫,平
2、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 屏风 “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在古人的笔下屏富有了独特的情蕴,下面,让我们看看今人陈从周先生是怎样说明“屏”这种器物的,他对“屏”有着怎样的情感。二、听文赏物走近屏。听老师朗读课文,配古筝曲,用少量的屏风精品制成课件播放。感受屏文化的内涵。三、默读感知走进屏。刚才我们欣赏了屏,感受到它独特的文化意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屏” ,了解屏的特点。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书中圈点标注,思考下列几个问题。1、 什么是“屏”?“屏者,障也。 ”用来遮挡阻隔的东西。2、 “屏”有什么作用?(理解:障,者也,艺术点缀,似隔非隔,神秘作用、缓冲视线
3、)请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什么是屏?屏是可以用来隔开空间,挡风,缓冲视线,并且进行艺术点缀作用的东西。3、 “屏”有哪些种类?明确: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任何事物都有它分类的标准,本文对屏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明确:按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4、 “屏”的制作和放置要注意哪些问题?制作:造型轻巧 色彩高雅 绘画有诗意(理解:诗意)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大家对全文的整体感知效果很不错。四、研读揣摩品“文”味。朗读这篇介绍器物的小品文,我们都觉得它结构灵巧,文笔优雅,文味十足,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学生充分的朗读
4、,品味、发现,你觉得,作者写作本文运用了哪些技巧,使文章赋有浓郁的文学意味?1、贯串始终的叙述穿插,增添了行文的情韵。如“记得童年” ,带出了自己听诗销魂之事,接着又直述了“后来每次” ,读诗见画对屏的神往之意,直至今日,小时候,近来我也注意到”作者在对屏的功能、种类、设置安放的描述中,将自己与屏的相关经历穿插其中,给读者真切的实感,使行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情致。2、有意无意的旁引,丰富了屏风的内涵。如“过去的院子和天井中” 必置一屏, “旧社会男女有别” 只好借助屏风一见, “古代的画中” 常见屏, “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 屏用得就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 一般都有屏等,充分向读者展现了旧
5、时人们独有的文化现象与生活情景,传达出一种动人的温馨与神韵,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审美情趣, 。3、诗文的化用和点缀,表现出文雅的风韵。“闲倚画屏” “抱膝看屏山” 悠闲,教人遐思,引人入画。“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为何引用牡丹亭中的话? 说明本段第一句话,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年流萤。 ”的诗情画意(1)文章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2)屏风和古诗词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都凸显了中国文化,两者是相称的。4雅词雅语的适时运用,彰显了语言的魅力。大量的雅词,如“纳凉、销魂、擅长、休憩”等,优雅而富有文采。文中还使用了诸多文言词语, “屏
6、者,障也” 、 “皆可置之”之“皆” , “尚少诗意”之“尚” 、“未始不能” 、 “诚如是”等等,给全文布散了一种典雅古旧的书卷气。还有抒情味浓郁的词句,感染力极强。如“心生向往之情” “富有诗意” “令人销魂” “神秘”“微妙” “吸引人” “闲滋味” “称道”等。尤其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的那种自豪感,甚至是怀旧感,分明给人一份隐隐的触动,让你更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的爱,从而使读者也平添一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与热爱。穿插介绍:陈从周,已故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玲珑剔透之美玉,诗书音画文艺无所不通,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块“屏” ,他的小品文旁鹜而不琐碎,清淡而不泛情趣
7、,散发着人文美感的气息。作者陈从周创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呢?赞美屏,表达对屏的喜爱,以及后人不要冷落和淡忘这些优秀的文化,要弘扬民族文化。五、拓展迁移探“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每一个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屏风只不过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大世界。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如“帘,扇、镂窗、蜡烛、匾、尺牍、篆刻、陶器、茶具、根雕、漆盒、国画、盆景、刺绣、剪纸、景泰蓝、唐三彩六、蓄情运笔成妙文。请选择一件熟悉而喜爱的器物,学习作者灵活多变的行文技巧,创作一篇小品文,并尽可能展现物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