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 第5单元 5杜甫诗三首 教案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2984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 第5单元 5杜甫诗三首 教案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 第5单元 5杜甫诗三首 教案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5 单元 25 杜甫诗三首章、节 第五单元 课时 第 2 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了解背景;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2发挥联想和想像,再现诗中的情节。3赏析本诗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的艺术特色。重点难点 赏析本诗情节生动、构思巧妙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 教师复备一介绍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 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河阳一带又骚动起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 民苦不堪言。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 脸,所听

2、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 “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 “三吏”是指杜甫写的 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 ”是指他写的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三吏” “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动而流传最广。二.检查字词预习1.给下列字词注音。(1)老翁逾墙走 逾( ) (2)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3)如闻泣幽咽 咽( ) (4)老妪力虽衰 妪( )2解释下面的词。(1)吏呼一何怒 一何: (2)老翁逾墙走 逾: 走:(3)急应河阳役 应: (4)独与老翁别 别:三研读课文1理清情节发展脉络,指导学生背诵。按照开端、发

3、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 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 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 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的意境,把握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分析人物 形象。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 “捉人” “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诗歌的思想内

4、容,并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教学过程教师复备24赏析本文巧妙独特的构思艺术: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简单,但诗人只用 120 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情节发展的全过程,精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归功于诗人巧妙独特的构思。从诗题上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一出现只用“吏呼一何怒”来点出他的威势,此后就让他转入 “幕后”。对老妇则用明写,把她所

5、说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 。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情节中可能 隐去了吏的“怒”“呼”。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曰“三男邺城戍 ”;再问“尚有他人否”,答曰: “室中更无人”;最后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总之,差吏的“怒”“呼”贯穿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四课堂总结当堂成诵,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五验学提能(达标评价)自主质疑,深入理解诗意。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诗 人同情老妇的遭遇,为何总是一言不发,难道他不该上去义正辞严指责官吏吗?临行独与老翁别,似乎也没有安慰的表示,如何理解诗人的沉默?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幽咽”的人是谁? 3石壕吏未抓年青的“孙母”而带走“力虽衰”的老妇的原因是什么? 4石壕吏为何不抓杜甫? 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石壕吏差吏夜捉人老妇哭诉苦难 战争给老百姓的灾难深重老妇自请服役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