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29620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十六课 小石潭记【教学任务】学习目标 1.熟练背诵课文。.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重点 积累重点文言实虚词,背诵课文。难点 揣摩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课时 二课时课型 教读课第二课时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1.听写词语。清冽 坻屿 怡然 翕乎 寂寥蒙络摇缀 俶尔远逝 悄怆幽邃.解释句中划横线句子的意义。(1)为嵁(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悄怆( )(5)乃记之而去( )(6)明灭可见 ( ).把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 (2)坐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背诵课文,并对其他同学的背诵作出评价。指名听写。练习答案:(1)不平的岩石(2)愣住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那样(4)忧伤的样子(5)记下(6)时隐时现明 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确任务了小石潭这篇课文,疏通了文意,弄清了内容和结构;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本课目标。合作探究1齐背第一小节,引导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小节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请找出来。想想有什么作用?(2)这一段写景

3、用了什么写法?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就像看一部山水风景影片。指名背第二小节,小组合作学习探讨:(1)第二小节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2)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3)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结:这一段没有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正面写鱼的生动活泼,侧面写水的清澈透明,写的是鱼,见的是水。绘形,绘神,绘影,绘色,即便是最高.(1)生在书上划出景物及动词。生1:写了篁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生2:用“隔”、“闻”、“伐”、“取”、

4、“见”等动词。生3: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生4:另外,我们从下文也可知道,小石潭的景色很优美,但是却被遗弃在荒远之地,这样一来,小石潭更加能够引起作者的共鸣。.(1)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2)清澈。侧面描写。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3)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

5、面。明的画师,也很难达到这样超妙的艺术境界。齐背第三小节,引导讨论以下问题:(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手法的妙处在哪里?(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指名背第四小节,讨论以下问题:第四小节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1)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

6、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2)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展示交流1(1)面对小石潭如此的美景,柳宗元有着怎样的情感呢?生再读全文,划出相关语句。(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在文中找,景中有

7、没有作者心境的反映?生再读全文,划出相关语句。生1:“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生2:“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表现环境的幽深。柳宗元来游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我们要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背景介绍:柳宗元因为参与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被贬来到了偏僻荒凉的永州,正值三十多岁施展才华之时,一呆就是10 年,后又被贬柳州。在永州时,他不被重视,只有游遍永州山山水水,写成永州八记。如果说,李白是苦闷时“借酒消愁愁更愁”,那么柳宗元则是“借景消愁愁更愁”。他是想寄情山水,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了失意之

8、感。“以其境过清”,“清”表现了环境的凄清给作者心情带来的幽凉。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齐读第四段,感受作者的失意与哀伤。(配乐)拓展迁移同学们,其实呀,中国文人太多这种遭遇了:怀才不遇,抱负难施,惟有借文字抒写出来,柳宗元是一位,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还了解其他怀才不遇的人吗?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总结反思那是时代的悲剧啊!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如果有兴趣,我想请大家利用课外时间,对这一系列的文人作一番深入的了解,从他们的作品中去走近他们内心,去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气与坚韧。(生交流如何排解心中的烦恼。)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