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3《铁骑兵》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26141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铁骑兵》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铁骑兵》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铁骑兵》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3《铁骑兵》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3《铁骑兵》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 3铁骑兵学习目标1.识记并运用 “陨落、勒转、宿营、骚乱、捣毁、老巢、毫不迟疑”等词语。2.浏览课文,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提取本文的叙事线索,体会八路军战士的精神品质,并说说文中所蕴藏的作者情感。3.品味优美流畅、亲切的语言。4.说说文中所设置的悬念,并了解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学习重点1.浏览课文,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提取本文的叙事线索,体会八路军战士的精神品质,并说说文中所蕴藏的作者情感。2.品味优美流畅、亲切的语言。3.说说文中所设置的悬念,并了解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学习难点说说文中所设置的悬念,并了解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

2、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学 习 过 程 备注布置预习1.学生自主掌握生字词情况(包括读音、字形、解词、连词成句等) 。2.朗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用横线划出文中能表示地点的词语,复述本文的故事,说说本文的叙事线索。(2)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请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含有景物描写的句子,品味并说说本文语言有着怎样的特点。(4)文中设置了哪些悬念?这些悬念有何作用? 一、预习展评学生展示所掌握生字词情况(包括读音、字形、解词、造句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1. 识记并运用“陨落、勒转、宿营、骚乱、捣毁、

3、老巢、毫不迟疑”等词语。2.浏览课文,复述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提取本文的叙事线索,体会八路军战士的精神品质,并说说文中所蕴藏的作者情感。3.品味优美流畅、亲切的语言。4.说说文中所设置的悬念,并了解设置悬念对展开情节和增强故事性、生动性的作用。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 1:用横线划出文中能表示地点的词语,复述本文的故事,说说本文的叙事线索。预设问题 2: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请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预设问题 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含有景物描写的句子,品味并说说本文语言有怎样的特点?学生记录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学生展评预习成果教师明确学生提出

4、问题并合作探究预设问题 4:文中设置了哪些悬念?这些悬念有何作用?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文中的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他的外貌、语言、动作来具体分析。五、当堂达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5 分)橡树之迷一个严寒的冬季,我和几个从没见过寒带原始森林风光的年轻人,到原始森林去探险观光。为了躲避一头因受惊扰而暴怒的黑熊,我们在惊恐中拼命地奔跑,等我喘着粗气停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掉了队,已是孤身一人,处在莽苍阴森的林海深处,迷失了方向。我在森林中兜转。两天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进了一片低矮的橡树林,只觉得眼前突然一亮:我终于走出了林海,见到了完整的太阳!见到了完整的太阳,心中也燃起了生命的希望。我

5、知道,橡树的果实-橡子,是可以食用的。小时候,我曾吃过橡子面制作的食品,不仅耐饥饿,口感也不错。我急不可耐地寻找橡子,可树上的橡子都被鸟儿和松鼠吃掉了,只留下空空的壳。我趴在地上,扒开积雪,挖地三尺,还是一无所获。我绝望地靠在一棵枯死的橡树上。凛冽的寒风一阵紧一阵,吹得肌肠辘辘、精疲力竭的我一阵紧一阵地颤抖。我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副空荡荡的躯壳,我已经整整两天没吃东西了!对生命的渴望使我作出最后的努力。我使尽最后的力气,用匕首刮剥枯死的橡树皮,想用它们燃起一堆篝火驱散寒冷。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被刮去树皮的树干上有许多小洞,每个小洞都镶嵌着一粒橡子-饱满成熟的橡子,珍珠般闪亮的橡子!我疯狂地用匕

6、首挖着小洞里的橡子我噙着泪,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那树干,缀着一个个小洞,每个小洞,都是鬼斧神工,不大不小,不深不浅,刚好镶进一粒橡子,-简直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篝火在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洁白的雪地,橡树林显得分外绚丽。我用烤熟的橡子驱散了绝望,恢复了体力,靠北斗星认准了方向,最后回到了住地。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我的内心深处也沉淀着一个难解的迷。前不久,遇到一位研究寒带原始森林的专家,才知道拯救了我生命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森林中常见的啄木鸟。专家说,啄木鸟同许多在寒带森林定居的动物一样,每年秋季都要为自己贮存食物过冬,为了不使贮存的食物被其他动物盗走,它便在树上啄洞,把食物贮存在其中

7、。我惊呆了,好半天默然无语-当年拯救我生命的,竟然是啄木鸟!专家还告诉我:“啄木鸟贮存食物只选枯死了的树,它们甚至比人类更懂得保护养育了它们的大森林。”啊,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1.文中说,“同伴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请概括“我”的奇特经历。(不超过 60个字)(3 分)2.文章结尾说,“我的橡树,我的啄木鸟,你们现在还好吗?”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具有怎样的含义和作用? (4 分)3.文中划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具有什么作用?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4 分)4.关于这篇文章的中心,有人认为是“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有人认为是“要感恩大自然,珍爱大自然”。你同意哪一

8、种?为什么?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理由。(4 分)教师根据学情精讲点拨学生当堂完成,教师检查点评六、布置预习学习心得第 3 课 铁骑兵【合作探究】预设问题 1:用横线划出文中能表示地点的词语,复述本文的故事,说说本文的叙事线索。复述故事略。叙事线索:离开大部队的骑兵的行踪。预设问题 2: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请从敌我两方面加以分析)从我方看:首先是战士们怀有坚定的革命信念,具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因此,即使掉队了也能不畏艰苦、坚持战斗;又因为战士们不仅勇敢而且机智,所以能“巧妙地甩开了追击的敌人” ,转战敌后,在特殊情况下能正确分析形

9、势,做出果断决定,用游击战术袭扰敌人。其次是离不开人民的支持,这一点从课文中农民的热情可见一斑。从敌方看:深陷在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日本侵略军,虽然貌似强大但本质上是虚弱的,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所以,骑兵们的一排马枪就叫敌人吓破了胆,不得不停止“扫荡” 。预设问题 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有景物描写的句子,品味并说说本文语言有怎样的特点?句子:(1)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上就飘起大雪来。(2)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八路军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品味作用:(1)这一句的景物写出了天气的恶劣。为八路军战士的出场渲染了紧张的气氛,预示他们将会遇到严峻的考验。(

10、2)本句用星星脱离轨道就会陨落反衬八路军战士掉队了却能主动打游击。突出了八路军战士不畏艰苦、英勇无畏的精神。语言特点:描写性语言优美生动,叙述性语言亲切,如话家常。预设问题 4:文中设置了哪些悬念?这些悬念有何作用?悬念有:骑兵们掉队了,一天,他们跑到二更天听到远处有一片吵叫,仔细一听却是河水的声音。河面看起来不过半里来宽,没想到水好深。隔着河有几点火光像是村落,到山顶一看却是一座城。班长吩咐朝城里放枪,惹得敌人慌忙应战。直到最后解开悬念,遇到的那条河是黄河;看到的一座城是包头;放的一排马枪竟能打乱敌人的军事部署,迫使日寇停止了“扫荡” ;掉队的八路军平平安安回到了根据地。作用:这些悬念的设置

11、,既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又凸显了骑兵们艰苦转战敌后的精神风貌,并为下面的情节发展(战士们袭击敌人)作了铺垫。【精讲点拨】预设问题:文中的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他的外貌、语言、动作来具体分析。班长的外貌“是个矮汉子,左腮有一条刀伤,弯弯的,像是月牙” “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 ,文中突出了“月牙形的刀伤” ,写出一位身经百战的军人的形象,脸上的刀伤是他英勇杀敌的见证;来到河边他“毫不迟疑,第一个鞭着马走下河去” ,表现了他身先士卒;当感到水越走越深,越走越急,他立即“勒转马头退到岸上” ,避免灭顶之灾;当闯来闯去总是敌人的地方时,他灵机一动吩咐朝城里放了一排马枪,竟产生

12、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可以看出班长是个很机智果断的人。总的说来,这是一个英勇杀敌、身先士卒、机智果断的抗日英雄。【当堂达标】1.我在原始森林中迷失了方向,饥寒交迫,陷入绝境。后来意外发现橡子,靠橡子获得希望,恢复体力,走出困境。(3 分。两层意思,每层 1.5 分。每层内容要点齐备,有欠缺酌扣)2.第一问: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抒写,用亲切询问的语气。第二问:表达了作者亲近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的深切情感。(4 分,各 2 分。基本符合即可)3.渲染了作者身处的困境和心中的绝望。烘托了作者获救后万分欣喜、充满希望的心情。(4 分,各 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4.应是第二种理解。文章写作者遇险获救的经历,是为下文揭示获救原因,抒发对大自然的感激、关爱之情服务的。文中虽有关于身临绝境、渴望生命,最终摆脱困境的描写,但不是文章的主旨所在。(4 分。取第二种理解的,能从上下文关系作出合理分析,给 4 分,分析有欠缺酌扣;取第一种理解的,若能作出有据的分析,最多给 2 分,若理由不充分,给一分,明显不合理不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