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4726107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第四章+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4.1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原则 4.2电力拖动方案确定原则和电机的选择 4.3电气控制线路的经验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 4.4电气控制系统的工艺设计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是 根据生产工艺,设计出合乎要求的、经济的电气控制线路;并编制出设备制造、安装和维修使用过程中必须的图纸和资料,包括电气原理图、安装图和互连图以及设备清单和说明书等 。由于设计是灵活多变的,即使是同一功能,不同人员设计出来的线路结构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应该随时发现和总结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思路,才能做出最为合格的设计。 4.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一般原则

2、一、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一台电气控制系统的新设备,一般包括以下设计内容:( 1)拟定电气设计的技术条件(任务书); ( 2)选择电气传动形式与控制方案;( 3)确定电动机的容量;( 4)设计电气控制原理图;( 5)选择电气元件,制订电机和电气元件明细表; ( 6)画出电动机、执行电磁铁、电气控制部件以及检测元件的总布置图;( 7)设计电气柜、操作台、电气安装板以及非标准电器和专用安装零件;( 8)绘制装配图和接线图;( 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使用说明书。根据机电设备的总体技术要求和电气系统的复杂程度不同,以上步骤可以有增有减,某些图纸和技术文件也可适当合并或增删。 二、电气控制线路

3、设计的一般原则当机械设备的电力拖动方案和控制方案已经确定后,就可以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是电力拖动方案和控制方案的具体化,一般在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线路的要求控制线路是为整个设备和工艺过程服务的。因此,在设计之前,要调查清楚生产要求,对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结构特点和实际加工情况有充分的了解。电气设计人员深入现场对同类或接近的产品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加以分析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控制方式,起动、反向、制动及调速的要求,设置各种联锁及保护装置,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机械和工艺对电气控制线路的要求。 (二)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力求

4、使控制线路简单、经济(1) 尽量选用标准的、常用的或经过实际考验过的环节和线路。(2) 尽量缩短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长度。设计控制线路时,应合理安排各电器的位置,考虑到各个元件之间的实际接线,要注意电气柜、操作台和限位开关之间的连接线。例如 :图 4-1是 电气柜接线 ,要求起动按钮 SB1和停止按钮 SB2装在操作台上,接触器 K装在电气柜内。图 4-1( a) 所示的接线不合理,按( a) 图接线就需要由电气柜引出 4根导线到操作台的按钮上。图 4-1( b) 所示线路是合理的,它将起动按钮 SB1和停止按钮 SB2直接连接,两个按钮之间距离最小,所需连接导线最短。这样,只需要从电气柜内引 3

5、根导线到操作台上,节省了一根导线。 (a)不合理的线路 (b)合理的线路图 4-1 电气柜接线(3) 尽量减少电气元件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并尽可能采用性能优良,价格便宜的新型器件和标准件,同一用途尽量选用相同型号的电气元件。(4)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触点以简化电路。在满足动作要求的条件下,电气元件触点愈少,控制线路的故障机会率就愈低,工作的可靠性愈高。常用的方法有: 在获得同样功能情况下,合并同类触点。如图 4-2所示,( b) 图将两个线路中同一触点合并比( a) 图在电路上少了一对触点。但是在合并触点时应注意触点对额定电流值的限制。 利用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有效地减少触点数,如图 4-

6、3所示。对于弱电电气控制电路,这样做既经济又可靠。 在设计完成后,利用逻辑代数进行化简,得到最简化的线路。 图 4-2 (a) (b) 合并同类触点 图 4-3(a) 不加二极管 (b) 加二极管 (5) 尽量减少电器不必要的通电时间,使电气元件在必要时通电,不必要时尽量不通电,可以节约电能并延长电器的使用寿命。 (a) 不合理线路 (b) 合理线路图 4-4以时间原则控制的电动机降压起动线路(三)保证控制线路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 选用的电气元件要可靠、牢固、动作时间短,抗干扰性能好。 ( 2) 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在交流控制电路中不能串联接入两个电器的线圈,即使外加电压是两个线圈额定

7、电压之和,也是不允许的,如图 4-5所示。( 3) 正确连接电器的触点。同一电气元件的常开和常闭触点靠得很近,若分别接在电源不同的相上,由于各相的电位不等,当触点断开时,会产生电弧形成短路。如图 4-6所示。图 4-5 两个接触器线圈串联 (a) 产生飞弧 (b) 消除飞弧(b)图 4-6 电气触点正确连接方式 ( 4) 在控制线路中,采用小容量继电器的触点来断开或接通大容量接触器的线圈时, 要计算继电器触点断开或接通容量是否足够 ?不够时必须加小容量的接触器或中间继电器,否则工作不可靠。在频繁操作的可逆线路中,正反向接触器应选加重型的接触器。( 5)在线路中应尽量避免许多电器依次动作才能接通

8、另一个电器的控制线路,如图 4-7电器正确连接方式 ,( a) 所示不合理 ,( b) 图为正确线路。( 6) 避免发生触点 “ 竞争 ” 与 “ 冒险 ” 现象。通常我们分析控制回路的电器动作及触点的接通和断开,都是静态分析,没有考虑其动作时间。实际上,由于电磁线圈的电磁惯性、机械惯性、机械位移量等因素, 通断过程中总存在一定的固有时间 (几十毫秒几百毫秒),这是电气元件的固有特性,它的延时通常是不确定、不可调的。(a)不合理 (b)减少元件依次动作图 4-7电器正确连接方式 * 在电气控制电路中,在某一控制信号作用下,电路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时,常常有几个电器的状态发生变化,由于电气

9、元件总有一定的固有动作时间,往往会发生不按预定时序动作的情况,触点争先吸合,发生振荡, 这种现象称为电路的“ 竞争 ” 。另外,由于电气元件的固有释放延时作用,也会出现开关电器不按要求的逻辑功能转换状态的可能性,我们 称这种现象为 “ 冒险 ” 。 “ 竞争” 与 “ 冒险 ” 现象都将造成控制回路不能按要求动作,引起控制失灵 。例如 图 4-8 是时间继电器组成的反身关闭电路中 触点竞争与解决的方法。(a)“ 竞争 ” 与 “ 冒险 ” ( b)合理电路(b)图 4-8 时间继电器组成的反身关闭电路 * 要避免发生触点 “ 竞争 ” 与 “ 冒险 ”现象的方法有 :应尽量避免许多电器依次动作

10、才能接通另一个电器的控制线路 ;防止电路中因电气元件固有特性引起配合不良后果,当电气元件的动作时间可能影响到控制线路的动作程序时,就需要用时间继电器配合控制,这样可清晰地反映元件动作时间及它们之间的互相配合;若不可避免,则应将产生 “ 竞争 ” 与 “冒险 ” 现象的触点加以区分、联锁隔离或采用多触点开关分离。 ( 7)在控制线路中应避免出现寄生电路。在电气控制线路的动作过程中, 意外接通的电路叫寄生电路(或假电路) 。图 4-9所示是一个具有指示灯和热继电器保护的正反向控制电路。在正常工作时,能完成正反向起动、停止和信号指示;但当热继电器 FR动作时,线路就出现了寄生电路(如图 4-9中虚线

11、所示),使正向接触器 KM1不能释放,起不了保护作用。 图 4-9具有指示灯和热继电器保护的正反向控制电路中的寄生电路 避免产生寄生电路的方法有:在设计电气控制线路时, 严格按照 “线圈、能耗元件下边接电源(零线),上边接触点 ”的原则,降低产生寄生回路的可能性 ;还应注意消除两个电路之间产生联系的可能性,若不可避免应加以区分、联锁隔离或采用多触点开关分离 。如将图中的指示灯分别用 KM1、 KM2的另外常开触点直接连接到左边控制母线上,就可消除寄生电路。( 8) 设计的线路应能适应所在电网情况,根据现场的电网容量、电压、频率,以及允许的冲击电流值等,决定电动机应直接或间接(降压)起动。 (四

12、)操作和维修方便电气设备应力求维修方便,使用安全。电气元件应留有备用触点,必要时应留有备用电气元件,以便检修、改接线用,为避免带电检修应设置隔离电器。控制机构应操作简单、便利,能迅速而方便地由一种控制形式转换到另一种控制形式,例如由手动控制转换到自动控制。 4.2 电力拖动方案确定原则和电机的选择 电力拖动方案是指确定电动机的类型、数量、传动方式及电动机的起动、运行、调速、转向、制动等控制要求,是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为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及电气元件选择提供依据。确定电力拖动方案必须依据生产机械的精度、工作效率、结构以及运动部件的数量、运动要求、负载性质、调速要求以及投资额等条件。 一、确定拖

13、动方式电动机的拖动方式有: 单独拖动 ,即一台设备只有一台电动机拖动; 分立拖动,即一台设备由多台电动机分别驱动各个工作机构,通过机械传动链连接各个工作机构。电气传动发展的趋向是缩短机械传动链,电动机逐步接近工作机构,以提高传动效率。因而在确定拖动方式时应根据工艺及结构的具体情况决定电机的数量。 二、确定调速方案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调速要求,为了达到一定的调速范围,可采用齿轮变速箱、液压调速装置、双速或多速电动机以及电气的无级调速传动方案。在选择调速方案时,可参考以下几点:( 1)重型或大型设备主运动及进给运动, 应尽可能采用无级调速 。这有利于简化机械结构,缩小体积,降低制造成本。( 2)精密

14、机械设备如坐标镗床、精密磨床、数控机床以及某些精密机械手,为了保证加工精度和动作的准确性,便于自动控制也应采用电气无级调速方案。 ( 3)一般中小型设备如普通机床 没有特殊要求时,可选用经济、简单、可靠的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配以适当级数的齿轮变速箱。为了简化结构,扩大调速范围,也可采用双速或多速的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在选用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额定转速时,应满足工艺条件要求 。在选择电动机调速方案时,要使电动机的调速特性与负载特性相适应,否则将会引起拖动工作的不正常,电动机不能充分合理的使用。例如,双速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当定子绕组由 连接改接成 YY连接时, 转速增加 1倍,功率却增加很少 ,

15、因此它适用于恒功率传动。对于低速为 Y连接的双速电动机改接成 YY后, 转速和功率都增加 1倍,而电动机所输出的转矩却保持不变 ,它适用于恒转矩传动。分析调速性质和负载特性,找出电机在整个调速范围内转矩、功率与转速的关系,以确定负载需要恒功率调速还是恒转矩调速,为合理确定拖动方案和控制方案以及电机和电机容量的选择提供必要的依据。三、 电动机的选择和电动机的起动、制动和反向要求 1电动机的选择电动机的选择包括电动机的种类、结构形式、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电动机的种类和转速根据生产机械的调速要求选择, 一般都应采用感应电动机,仅在起动、制动和调速不满足要求时才选用直流电动机;电动机的结构形式应适应机

16、械结构和现场环境,可选用开启式、防护式、封闭式、防腐式甚至是防爆式电动机;电动机的额定功率根据生产机械的功率负载和转矩负载选择,使电动机容量得到充分利用。一般情况下为了避免复杂的计算过程,电动机容量的选择往往采用统计类比或根据经验采用工程估算方法,但这通常具有较大的宽裕度。2电动机起动、制动和反向要求一般说来,由电动机完成设备的起动、制动和反向要比机械方法简单容易。设备主轴的起动、停止、正反转运动和调整操作, 只要条件允许最好由电动机完成。机械设备主运动传动系统的起动转矩一般都比较小,因此,原则上可采用任何一种起动方式。对于它的辅助运动,在起动时往往要克服较大的静转矩,必要时也可选用高起动转矩

17、的电动机,或采用提高起动转矩的措施。另外,还要考虑电网容量,对电网容量不大而起动电流较大的电动机,一定要采取限制起动电流的措施,如串电阻降压起动等,以免电网电压波动较大而造成事故 传动电动机是否需要制动,应视机电设备工作循环的长短而定。对于某些高速高效金属切削机床,宜采用电动机制动。如果对于制动的性能无特殊要求而电动机又需要反转时,则采用反接制动可使线路简化。在要求制动平稳、准确,即在制动过程中不允许有反转可能性时,则宜采用能耗制动方式。在起吊运输设备中也常采用具有连锁保护功能的电磁机械制动(电磁抱闸),有些场合也采用回馈制动。 4.3电气控制线路的经验设计法和逻辑设计法 电气控制线路有两种设

18、计方法, 一种是经验设计法 , 另一种是逻辑代数设计法 。这两种设计方法在第二章都作过介绍,下面对这两种方法分别进行较详细地介绍。一、经验设计法所谓经验设计法就是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直接设计出控制线路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根据生产机械的工艺要求,适当选用现有的典型环节,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综合成所需要的控制线路;另一种是根据工艺要求自行设计,随时增加所需的电气元件和触点,以满足给定的工作条件。 (一)经验设计法的基本步骤一般的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包括主电路和辅助电路等的设计。1主电路设计主要考虑电动机的 起动、点动、正反转、制动及多速电动机的调速,另外还考虑包括短路、过载、欠压等各种保护环节以及联锁、照明和信号等环节 。2辅助电路设计 主要考虑 如何满足电动机的各种运转功能及生产工艺要求 。设计步骤是根据生产机械对电气控制电路的要求,首先设计出各个独立环节的控制电路,然后再根据各个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进一步拟定联锁控制电路等辅助电路的设计,最后再考虑根据线路的简单、经济和安全、可靠,修改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家电行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