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针灸科(样稿).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4716810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科(样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针灸科(样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针灸科(样稿)1979 年后,全省各地市医院先后建立针灸科或针灸室。1981 年,广州中医学院开始招收针灸专业 5 年制本科生,并被批准为针灸硕士学位授予点。同年, “广东省名老中医”司徒铃、陈志朋被聘为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针灸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1983 年,全省已有 63 家中医院开设了针灸科。1984 年,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成全省第一个针灸病房,开设床位 45 张。随后,广东省中医院、深圳、佛山、肇庆华佗医院等各地中医院先后陆续建成针灸病房,开始对病人进行以针灸为主的系统治疗。同年,广东省针灸学科的教学科研基地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成立,首任系主任为教授靳瑞。司徒铃教授和靳瑞教授当年

2、还担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 针法灸法学和针灸医籍选的主编。1985 年,靳瑞教授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86 年,广州中医学院获针灸博士学位授予权。至 1989 年底,全省基本实现县级以上中医院及西医院均设有针灸科或针灸室,病房床位 171 张,针灸医师 323 人。治疗病种在原有以中风和疼痛为主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脑病、痛症、内分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老年病等系统的疾病。针灸治疗手段也日渐丰富,广泛开展了子午流注、天灸、发泡疗法、激光针、微波针、电磁针、超生针、鼻尖、指针、蜂针等特色针灸疗法。1993 年,广东省针灸学会成立,并设立了针灸临床、经络研究

3、、针法灸法、针麻、耳针、针灸器械等 6 个专业委员会,陈全新任首届针灸学会会长。同年,陈全新、靳瑞、张家维、杨文辉 4 人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 。1997 年,张家维被任命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998 年 3 月, “靳三针研究中心”在广州成立,并举办了 2 次全国“靳三针”研讨班,此后陆续在全国各地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开设了 80 多家分中心,诊治患者达数10 万人次。1999 年,广州中医学院针灸系正式改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至 2000 年底,全省已有 400 多家医院设有针灸科或针灸室,设有 10 个针灸病房,病床总数 300

4、余张,针灸医师约 2000 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约 120 人。针灸医疗环境和设备明显改善,各地针灸科已逐步拥有了多功能心电血压呼吸监护仪、氦氖激光治疗仪、电磁波频谱治疗仪、电子灸仪、脑循环治疗仪、经络导平仪等专用仪器设备,并利用经颅多普勒(TCD)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核磁共振(MR) 。单光子发生断层扫描(SPECT)等现代医疗手段开展针灸临床工作。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针灸专科专症的建设,到 2000 年底全省已开设有中风、瘫症(偏瘫、脑瘫、面瘫、外伤性截瘫) 、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颈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 、过敏反应

5、(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荨麻疹、慢性结肠炎) 、胃肠(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 、妇科病、男性不育、减肥、美容等 20 多个专科专症。科研方面:1984 年,何智明等对 1101 人开展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发现经络现象在人群中普遍存在,该课题获 1992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杨顺益主持的“针刺补泻”获卫生部电教奖优秀奖;1992 年杨文辉等“脾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协作组)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93 年杨文辉等主持的“单式补泻手法的实验研究:不同针法对机体作用特异性”荣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4 年,司徒铃等

6、主持的针刺补泻手法电视录像 ,获卫生部医学教育局电化教育优秀电视片奖;1995 年,赖新生主持的“针灸治疗型变态反应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6 年,再次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同年,邱汉春等主持的中国针灸学经络系列视听教材和靳瑞教授“颞三针疗法”获世界卫生组织(WHO) 、世界针灸学会( WFAS) 、美国针灸学会(AAA)联合颁发的金奖;同年,杨文辉主持的“中国针灸学系列录音教材(协编) ”获世界针灸联合会美国针灸学会金奖;1998年,靳瑞等主持的“针灸颞部穴位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至 2000 年底,广东省

7、共主持国家和部省级课题 45 项,经费累计 92.6 万元,取得国家、省级、厅局级成果奖项 19 项。主编出版各类针灸专著近 100 部,在全国各级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达 1200 多篇。对外交流方面:1979 年,广州中医学院开始举办国际针灸培训班,为世界各地培养专业针灸人员。同年,靳瑞作为我国派出访外的中华医学代表团中唯一的中医专家,出席了英国皇家医学会临床会议,会上他将传统补泻手法揉合独创的“三针”针法进行演示。1980 年,他应邀出席了日本高级医学大会东京汉方第十四届会议。1980 年司徒铃、林文仰应邀前往曼谷运用针灸回阳就逆、醒脑开窍方法成功抢救一位中风昏迷患者;1986 年,汕头市

8、中心医院杨瑞春老中医治愈泰国海军上将巴读总司令的四肢僵硬;1997 年,符文彬主任医师应泰国国际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 Thsmnoon Wanglee 的邀请赴泰国为原泰国三军总司令 Kamol 将军治疗血管性帕金森氏症,取得良好疗效。到 2000 年底,全省应邀出国讲学的针灸人员近 300 人次,接受世界各地的外国进修人员达 1200 多人,为世界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 2000 多名针灸人员。编辑部点评:改稿先划分了针灸科发展历程、科研、对外交往三个部分,后按时间顺序撰写各部分内容,并在 2000 年这个时间点上作总结介绍,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其它科可以参照改稿,适当调整,增减内容(如添加“教育”部分,概述1979 年以前的情况等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针灸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