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docx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4714938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敦煌艺美术技艺研承班级:11级汉语(会展)姓名:张晓兵学号: 11115114147敦煌艺术美术技艺研承一、敦煌艺术的发源敦煌艺术以莫高窟为中心。莫高窟位于敦煌市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处。洞窟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 1600 公尺长的崖壁上,坐西向东,与三危山遥遥相望。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西元 366)年,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代等十一个朝代。据武周圣历元年(公元 698 年)李怀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 莫高窟创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 366 年), 上起北凉十六国, 下至元, 清, 历时一千多年。二、发展历史敦煌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前 111)建郡后,经两

2、汉、三国、两晋数百年的开拓经营,这个丝绸之路上的喉咽重镇,政治稳定,经济不断繁荣,文化更加昌盛。通过西域传来的佛教和佛教艺术,在这里扎下了根,前秦建元二年(366),沙门乐傅和其后的禅师法良创建了莫高窟第一批洞窟。其后经过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等十一个时代,修建洞窟七百余个。窟区长约一公里,南区为主体,建佛窟四百九十二个,保存着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三千多身。北区建禅窟,工匠、僧侣起居窟,痊窟等约二百五十余个。加上东西千佛洞、榆林窟、五个庙、一个庙、水峡口、昌马等石窟,共八百七十窟左右,壁画约五万多平方米,形成了举世无双的佛教石窟艺术博物馆。敦煌佛教艺术创

3、始于公元 366 年,终于 1368 年,其间延续整整一千年。时代更替,思想演变,内容出新,风格各异,形成了一部敦煌佛教艺术史。印度佛教艺术经过中亚、西域传至敦煌,经历了逐渐中国化的历程。南朝汉化的佛教艺术,通过中原,沿着丝路,传至敦煌,交汇于莫高窟,并通过敦煌传至西域,反馈中亚和印度。东来西去必经的敦煌,在交汇中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式的敦煌艺术,也就是中国化的佛教艺术,给世界佛教文化和艺术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三、特征(一)崇高与优雅 在敦煌艺术中,最能体现优雅美学风格的是伎乐飞天、反弹琵琶、菩萨。如果说“伎乐飞天”汲取了多元文化特点而成为华夏艺术的乐舞精神在敦煌的典型体现,那么“反弹琵琶”

4、乐舞形象在敦煌石窟中的出现则提供了遥相呼应的艺术美神,她们共处一窟,传达出天上人间的整体共鸣,从而表现了“天籁”与“人籁”的互通效应。在“反弹琵琶”因其优雅动人的音乐舞蹈艺术所唤起的视觉美感外,还与画面的主体人体美紧密相关。如果说, “伎乐飞天”是糅女性身体的阴柔之美与男性躯体的阳刚之气合二为一的话,那么,到了中唐则以“反弹琵琶”的舞姿集中表现了女性之美的艳影:如果说“伎乐飞天”因带有西域的野性之美而保留有几躯裸体飞天而露出了赤足和丰乳肥臀,从而张扬出一股清新野逸之风的话,那么,中唐时期塑造出来的大量优美人体则是人类理性之美的集中表达。总之,有性而无性的发展演变无疑本真的传达出对生命的礼赞,从

5、天上到人间的转移则是人性贯通佛性的依据。(二)对称与和谐敦煌壁画艺术以其形式上的和谐、色彩上的搭配、音韵感的调动、构图上的圆满和布局上的巧构等,使不同艺术类型彼此融合,并相互补充,在整体效果上形成了一种气象万千、形式完美的和谐场景,信仰与审美、理想与现实在此达到了审美的统一。最终,它为中华艺术和人类文化建立了和谐美的典范。(三)阳刚与阴柔敦煌乐舞文化也体现出阴柔与阳刚的美学风格,其既有中原风格的温婉妩媚(东),又有西域龟兹乐舞的万种风情(西),更兼西凉乐舞的婀娜多姿(本地),三者在相互借鉴的条件下共同创造出敦煌舞蹈的刚柔相济、形神兼备的舞蹈风格。同时早期造窟历史的美学特点总体上也以“阴阳相济”

6、为特征,既体现了北凉、北魏的浑朴与厚重,又凸显出西魏、北周的秀逸与圆融;既达到了贯通中西的思想内容,又突出了自身的主体特色,从而由娱佛开始逐步迈出了娱神、娱己和娱人的雍容步履。 “伎乐飞天”是糅女性身体的阴柔之美与男性躯体阳刚之气合二为一的典范。敦煌飞天,自从十六国北凉开窟以来,历经了十多个朝代的千余年时间,现存六千余身。早期十六国北朝时期,带有典型的西域样式和风格,显得有些健壮而笨拙,有男性的特征,飞动感不强。而到隋唐时期,是敦煌飞天发展的高峰,完成了飞天中国化、民族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的历程,表现了空灵、欢乐的精神境界和雍容华贵的民族风格。(四)悲壮与英勇敦煌在北魏时代,社会动荡不安

7、,这一时代的绘画艺术充分反映了“流血” 、“杀戒”等内容,这里的“血”不仅仅是萨陲那太子、尸毗王“自我牺牲”的“壮举” ,它还应该是敦煌民众守土卫国的决心和勇气,这些绘画蕴含着一种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与英勇之美” 。 劳度叉斗圣变是敦煌经变画中少见的以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内容的经变画。经变主要表现的是外道劳度叉和佛弟子舍利弗斗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其中劳度叉先后依法力变成宝善、白牛、宝池、毒龙、黄头鬼、大树等,又指使魔女以美色诱惑舍利弗;舍利弗则相应的以金刚击宝山、狮王咬白牛、白象踏宝池、金翅啄毒龙、天王咬黄头鬼等破劳度叉法力,又使天火烧外道经坛,最后又使风神施威,制服魔女,

8、拔起大树,摧毁劳度叉坐帐。二者斗法的结果是舍利弗一方获胜,迫使六师外道皈依了佛教。整个场面表现了舍利弗无比英勇的精神(五)庄严与浪漫故事主人翁的崇高超人的痛苦,超人的忍受力,抛舍一切的狂热,执着赤诚的信仰。这种种交织着呻吟、叹息,同时又激昂、庄严、遥远而又沉重的历史回声,让我们感觉到人类的坚忍、毅力、英勇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如北凉“毗楞竭梨王本生” ,画中的毗楞竭梨王交脚而坐,以超人的忍耐力承受着肉体的极大痛苦,表情坦然,隐忍自持,表现出矢志求佛道的坚定信念。旁边的劳度又仅穿一裤衩,双眼圆睁,紧盯着正砸进大王身体的铁钉,右手高举铁锤,正准备狠砸下来。两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对比强烈,十分传神。大

9、王膝下哭哀的眷属,更增强了画面的悲剧气氛。 敦煌在北魏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这一时代的绘画艺术充分反映了“流血” 、“杀戒”等内容,这里的“血”不仅仅是萨陲那太子、尸毗王“自我牺牲”的“壮举” ,它还应该是敦煌民众守土卫国的决心和勇气,这些绘画蕴含着一种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与英勇之美” 。 劳度叉斗圣变是敦煌经变画中少见的以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内容的经变画。经变主要表现的是外道劳度叉和佛弟子舍利弗斗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其中劳度叉先后依法力变成宝善、白牛、宝池、毒龙、黄头鬼、大树等,又指使魔女以美色诱惑舍利弗;舍利弗则相应的以金刚击宝山、狮王咬白牛、白象踏宝池、金翅啄毒龙、天王

10、咬黄头鬼等破劳度叉法力,又使天火烧外道经坛,最后又使风神施威,制服魔女,拔起大树,摧毁劳度叉坐帐。二者斗法的结果是舍利弗一方获胜,迫使六师外道皈依了佛教。整个场面表现了舍利弗无比英勇的精神。 (六)庄严与浪漫 敦煌壁画艺术作为宗教的艺术已随宗教的远遁而衰落,而艺术本身作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存在,却犹如人类的终极关怀一样长存。例如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其宗教性法衣虽然仍存,但作为佛教教义上的那个菩萨早已荡然无存。产生之初的宗教之场早已不复存在,可观音菩萨在中土早已超出了宗教信仰的局限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打上了浓重的生活烙印。在这里,中国人的实践理性与礼教决定了现实“宗教”的阙如,而只能求助于外置的文化形态

11、。既然现实中崇尚美的终极观念,不妨将对宗教的渴望与现实的追求结合起来,于是最终诞生了中国式的“美神”观音。在敦煌壁画艺术中,观音不再仅仅是佛教中的一尊菩萨,更是能够救苦救难的、大慈大悲的救世主,形式上则是一个慈眉善目,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美神形象。可以说,作为中国美神的观音既真切的表达了佛性的奥妙,又巧妙地传达了世俗的主题(解决现实问题),从而让人们咀嚼和回味庄严与浪漫融于观音菩萨一身的奇妙现象。 在敦煌壁画中还有反映释迦牟尼前生累世修行的故事,这是宣传佛教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思想。同时强调的是释迦牟尼之所以成佛靠的是个人修行,靠的是个人努力、个人奋斗,并且强调成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的重

12、重困难和牺牲,因此这种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的人生励志意义。如西魏时期的五百强盗成佛因缘。故事描绘了五百强盗因经常拦路抢劫,被国王派大军围剿,被俘后受到割鼻、挖眼等酷刑,然后放逐山林;佛大发慈悲,使盲贼双眼复明;五百强盗从此放下屠刀,皈依佛门为僧。西魏时期一些表现山林环境和野生动物的画面也值得注意。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探索宇宙奥妙,是西魏时期壁画选材既庄严又浪漫的一大特色。 莫高窟的壁画可以看出宗教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如何在奇妙的结合,是需要多方面来加以理解的。莫高窟壁画中的一些大型经变,在构图、色彩及线纹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这些经变构图都是宗教的主题,但更以发

13、挥富有创造性的浪漫想象见称。维摩经变中对于运用理性探讨真理的论辩所引起的种种令人兴奋的异象,劳度叉斗圣变中对于敌对的不能调和的斗争等等,都是通过宗教的主题,用淋漓尽致的动人的浪漫想象创造了惊心动魄的构图,而表现了多方面的生活的知识。于是,佛性彰显出菩萨的庄严,而人性舞动出飞天的浪漫!四、地域特色敦煌,地处北纬 40 度,东经 92 度,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丝绸之路之重要地标,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从公元 4 世纪开始,随着佛教东传与兴盛,敦煌连续开窟造像,千年不断,形成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宝藏。特别是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 ,整体保存了一千多年间的雕塑与

14、壁画作品。这是在传统汉晋文化的基础之上,融合吸收外来文化,产生的具有民族风情及民间趣味的艺术瑰宝。敦煌现存 812 个洞窟,计有历代壁画 5 万多平方米。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大量 810 世纪的绘画作品得以面世,一般统称为“敦煌遗画”或“敦煌绢画” 。而敦煌藏经洞所出的 5 万余件写卷,年代上自东晋,下迄北宋初年,数量巨大,极大丰富了中国书法史的景观。五发展现状20 世纪初期,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的敦煌藏经洞的重新发现及国际“敦煌学”的滥觞,使敦煌艺术传播世界。敦煌也成为中国艺术家心目中的圣地。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坐马车、骑骆驼、还是乘火车、汽车或是搭飞机,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和艺术家奔赴敦煌,面对千年艺术经典展开临摹、写生和艺术创作。敦煌的重新发现,慰藉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艺术家的心灵。敦煌,已然成为中国美术发展的源头活水。而今,敦煌的整体保护与管理日益科学规范,敦煌莫高窟已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音乐美术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