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认识新闻体裁的特点,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3、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和“六要素”【教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读新闻、说新闻学生上台交流最近看的新闻及其感受二、介绍新闻背景观看渡江战役视频三、新闻直播间以学生自主排练的新闻播报和采访形式进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四、揣摩文章情感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我军、敌军)五、分析新闻六
2、要素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经过可分为哪几个层次?3、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六、分析新闻的五个结构1、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2、导语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3、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 都很泄气)是什么,起什么作用?七、赏析语言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 。这样写说明了什么?4、通过比较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1)注意比较两句(下同) ,体会加点词语含义的不同之处。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越过 安庆、芜湖线, 到达 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共 渡过了三十万人。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 突破 安庆、芜湖线, 渡至 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24 小时内即已 渡过 30 万人。(2)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结果 就在 21 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八、课外拓展自读报纸,找出新闻的结构九、归纳总结(“三五六” )十、我是校园小记者作业:写一则新闻,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