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70356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导学目标】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导学内容】1.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或_。实验证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 。表示为:F 1l1=F2l2 即 12lF杠杆平衡的条件取决于 是否相等。杠杆平衡时,力和力臂成_比,即力臂越长,力就_。2.分类:动力臂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平衡时 F1_F2,属于省力杠杆。动力臂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平衡时,F 1_F2,属于费力臂杠杆。动力臂_阻力臂的杠杆,杠杆平衡时,F 1_F2,属于等臂杠杆。省力杠杆,省力但费_;费力杠杆,费力但省_;等

2、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又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_的。判断所使用的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可利用杠杆平衡时,通过比较 F1与 F2的大小来比较;也可以通过比较动力臂 l1与阻力臂 l2的大小来确定。【典型例题】例 1.如右图所示,现要在杠杆的另一端 B 端画一个最长力臂的力使杠杆保持平衡,请画出这个力。例 2. 密度均匀的直尺 AB 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的部分 OB 是全尺长的三分之一当 B 端挂 5N 的重物 G 时,直尺的 A 端刚刚开始翘起,如图 8 所示,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 ( )A.2.5N B.5N C.10N D.无法确定例 3.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3、”实验中:(1)实验前,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 (图中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2)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一般要做三次实验,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3)如右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支点两侧的钩码下方分别再挂一个等重的钩码后,杠杆_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 。例 4. 校园大扫除时,甲、乙两同学用一根 1.8 米长的扁担在两端用力抬起一袋重 120的垃圾,若甲承受 80的压力,问:垃圾袋悬挂处离甲用力处有多远?若将垃圾袋向乙移近.米,则甲承受的压力减小了多少?【小结】 【导练巩固】1下列工具中:镊子;

4、羊角锤;铡刀;(4)理发剪刀;(5)裁衣剪刀;(6)天平;(7)大扫帚;(8)筷子;(9)剪铁皮的剪刀;(10)道钉撬;(11)火钳;(12)起重机的起重臂;(13)撬棒;(14)汽车的脚踏板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属于等臂杠杆的是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 (填序号)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将杠杆中点支到支架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_边调,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 ()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 (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3用一根杠杆撬一块质量t 的石头,如动力臂是 160,阻力臂

5、是 20,则至少要用_的力才能把石头撬动4、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 “小小秤砣压千斤” ,前者说的是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 来提高砍柴的工效;后者可以用 来解释。5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 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 D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6如图所示,把一根均匀的米尺,在中点 O 支起,两端各挂四个钩码和两个钩码,恰好使米尺平衡,按下列方式增减钩码或移动钩码,下列几种方式仍能保持米尺平衡的是( )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 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 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7如图所示轻质杠

6、杆 O上悬挂着一重物,O 为支点在端用力使杠杆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此杠杆一定是省力杠杆沿竖直向上用力最小此杠杆可能是省力杠杆也可能是费力杠杆沿杠杆 O方向用力也可使杠杆平衡8一根杆秤,因秤砣磨损一部分,用它称得的质量比被称物体的真实质量( )偏大 偏小 不变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9如右图所示,杠杆 AB 分别在 F1、F 2或 F3作用下保持静止,A为支点,则关于三个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 1最小 BF 2最小 CF 3最小 D三个力一样大10、一根轻质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上 200N 和 300N 的重物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增加 50N,则杠杆: ( )A、

7、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11、如图所示,杠杆上每一小格距离相同、每个钩码质量相同,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 ) A、在支点左边离支点两小格处挂四个相同钩码B、在最左端挂一个相同的钩码C、在左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D、在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12、如图所示是一侧带有书柜的办公桌,现在要用一个最小的力将其一端稍抬离地面。请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和这个力的力臂,并用“O”标明这个“杠杆”的支点。13、如图所示,O 为杠杆 AC 的支点,在 B 处挂一小球,AOOBBC,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画出施加在杠杆上最小动力 F1的力臂 L1,并标出 F1

8、的方向。1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 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 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1 1.5 10 12 1 20 103 1 20 1.5 10(1)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2)小明的第 3 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15如图所示是我们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数据,有的同学指出:杠杆的平衡

9、条件也可以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 支点BC AO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平时许多同学也经常用这种观点分析杠杆问题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支点到动(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并不总是力臂请你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些器材,通过实验证明杠杆平衡条件在普遍情况下应该是“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 l )你补充的器材有: 、 。( 2 )写出操作步骤:16.过去农村用的舂米工具是一个杠杆,下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O 为固定转轴,在 A端连接着石球,脚踏 B 端可以使石球升高,抬起脚,石球会落下击打稻谷。若石球重50N,要将石球抬起,脚至少用多大竖直向下的力?(摩擦和杠杆自重均忽略不计)答案1、2.3.5 9 10 6 1 4 7 8 11 12 2、右 水平 变大 3、12.5 4、杠杆可以省力 5 D 6 C 7 C 8 A 9、B 10 A 11D 14、水平 力臂 左 15 2 动力乘以动力臂不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15、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16.20N【你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