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煤销集团赵屋煤业有限公司作 业 规 程工 作 面 名 称 : 15301 运输巷编 制 人: 霍爱国区 队 长: 李德施工单位:采掘队编制日期:2010 年 7 月 22 日执行日期: 2010 年 8 月 1 日受控标记: 受控目 录1审批意见 贯彻记录 第一章 概况 3第一节 概述 3第二节 编写依据 3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水文地质情况 4第一节 地面相对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4煤(岩) 层赋存特征 4煤 层顶底板 4第四节 地质构造 5第五节 水文地质 5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5第一节 巷道布置 5第二节 支护设计 5第四章 施工工艺 9第一节 施工方法 9第二节 凿岩方式 1
2、0第三节 爆破作业 10第四节 装运岩(煤)方式 11第五节 管线及轨道敷设 12第六节 设备及工具配备 12第五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第一节 劳动组织 13第二节 正规循环作业 14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第六章 生产系统 15第一节 通风系统 15第二节 压风系统 16第三节 防尘系统 17第四节 防灭火 17第五节 安全监测系统 18第六节 供电系统 19第七节 排水系统 19第八节 运输系统 19第九节 通讯系统 19第七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192第八章 安全技术措施 22第一节 施工准备 22第二节 “一通三防 ”管理 22 第三节 顶板管理25第四节 爆破管
3、理 26第五节 防治水管理 32 第六节 机电管理 32第七节 运输管理 36第八节 其 它 42 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概述3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巷道名称:15301 运输巷。位置及相邻关系:北为 15301 回风巷、东为未开采井田,西面为皮带运输上山,南为 1201 工作面。二、巷道用途:为 15301 工作面运输、行人、通风使用。三、巷道性质:本工作面所掘巷道为准备巷道。四、开口位置、方位、设计长 度、坡度、工程量、开竣工时间、服务年限:开口位置:15301 运输巷已掘进 360m,由此继续向前炮掘。巷道方位:N834544。设计长度、工程量:巷道剩余 55 m 岩巷,50m 煤
4、巷,共计 105m。巷道坡度:15上山。开竣工时间:开工日期:2010 年 8 月 1 日,竣工日期:2010 年 9 月 15日服务年限:同本工作面。附工作面巷道平面布置图第二节 编写依据经过审批的设计及批准时间:本工作面所掘巷道施工的依据是矿井采煤机械化升级改造施工设计。二、地质说明书:本工作面所掘巷道地质资料的依据是山西煤销赵屋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批准时间为 2007 年 12 月。第二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4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工程名称 15301 运输巷井下标高 11401150地面的相对建筑物及其它该工
5、作面在赵屋村以东方向,为丘陵地带,工作面地表为山地无村庄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北为 15301 回风巷、东为未开采井田,西面为皮带运输上山,南为 1201 工作面。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煤(岩)层赋存特征。煤层特征表项目 指标 备注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m 平均 2.3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38绝对瓦斯量(m 3/min) 0.45煤尘爆炸危险性 具有爆炸性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情况表顶底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硬度 岩石特征老 顶 泥 岩 8.20灰黑色,偶含粉砂质,具植物化石碎屑及黄铁矿结核。直接顶 石灰岩 7.90 深灰色,具裂隙,充填方解石脉。直接底 砂质泥岩
6、 6.24 灰黑色,局部发育炭质泥岩为顶。老 底 细砂岩 3.00 灰黑色,石英为主,致密坚硬。地质构造该矿属沁水煤田的陵川矿区的北部,井田位于太行山块隆中缘,5晋获褶断带的东侧。区域内构造总体表现为向西倾的单斜并叠加次级的宽缓的褶曲构造,褶曲轴向北西。井田西部赵屋背斜、赵屋南向斜、赵屋北向斜构成,东部为桥蒋背斜、东牢向斜等。两翼地层倾角3 5。水文地质15 号煤层以上的岩砂、灰岩为主要充水层的岩溶、裂隙充水矿,一般富水性较弱。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 较为简单,只有局部地段淋水,因为是上山掘进,不需要配备排水设施,涌水自流到皮带运输上山水窝,由污水泵排到井底水仓。预计最大涌水量 0.5m3/h。
7、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 巷道布置1 过断层岩石部分巷道布置:15301 运输巷巷道断面毛宽 4400,净宽 4200,毛高 2700,净高 2600, S 荒 =11.88m2 ,S 净 =10.92m2 。方位角为 834544,巷道以 15上山掘进。第二节 支护设计一、巷道断面: 巷道断面及支护见断面支护图。二、支护方式:1、临时支护:用 3 根长 4.2m、3 寸钢管制作的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前探梁用锚杆作为起吊点,最大临时支护长度 1.5m,。最小临时支护长度0.7m。2、永久支护:过段层部分巷道采用锚网喷支护作为永久支护(煤巷部分支护、断面尺寸规格待定),实行二掘一喷。支护
8、使用圆钢锚杆,锚杆排距60.8m、间距 0.8m,顶部每排安装 6 套锚杆,两帮各安装 3 套锚杆,规格为161650mm,用普通膨胀水泥药卷锚固。金属网 规格4.5 mm的钢筋焊接的长 宽= 1.51m,喷体厚 100mm,砼强度 C20。巷道初喷紧跟迎头喷厚 3050,复喷距迎头不大于 6m,并达到设计厚度。(喷浆工作待运输系统形成后, )质量要求见巷道工程质量表巷道工程质量表巷道规格及名称 (mm)项 目 质量标准(mm) 部位拱基线 2100墙中 2100左墙脚 2100拱基线 2100墙中 2100巷道净宽 右4200墙脚 2100腰线至拱顶腰线下巷 道净 高 2600测全高 260
9、0锚杆锚固力 KN 78.4喷层厚度 100 100表面质量 表面平整度 150基础深度 100mm 100mm锚杆间排距 800800mm 800800mm锚杆孔深度 50mm 1650-1700mm锚杆角度 75 75 75锚杆安装 牢固、紧贴 岩面 牢固、紧贴岩 面 牢固、紧贴岩 面锚杆距迎头 700mm 700mm 700mm初喷距迎头 6000mm 6000mm 6000mm工业卫生 三无一畅 清洁卫生 7三、锚杆安装工艺:1、打锚杆眼:打眼前,首先按照中、腰线严格检查巷道断面规格,不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时必须先进行处理;打眼前要先敲帮问顶,仔细检查顶、帮围岩情况,找掉活矸、危岩,确认安
10、全后、方可开始工作,锚杆眼的位置要准确,眼位误差不得超过 50,眼向误差不得大于 15。锚杆眼深度应与锚杆长度相匹配,打眼时应在钎子上做好标志,严格按锚杆长度打眼,深度控制在 1600-1650范围内, 锚杆眼打好后,应将眼内的岩渣、积 水清理干净。打眼时,必 须在临时 支护的掩护下操作。打眼的顺序,应 由外向里、先顶后帮的顺序依次进行。2、安装锚杆:安装前,应将眼孔内的积水、岩粉用压风吹扫干净。吹扫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孔口一侧,眼孔方向不得有人,把 2 块泡好的普通膨胀水泥药卷送入眼底,把锚杆插入锚杆眼内,使锚杆顶住药卷,用木板垫住锚杆螺母,用大锤打入锚杆,使其紧固。四、喷射混凝土:喷 射 混
11、 凝 土 必 须 用 标 号 不 低 于 425 水 泥 ,中 等 粒 度 砂 子 及 5mm的 石 子 ,混 凝 土 强 度 抗 压 60MPa、抗 拉 1.4MPa,配 比 为 水 泥 :河 沙 :石子 =1:2:2;速 凝 剂 型 号 为 J85 型 、掺 入 量 一 般 为 水 泥 重 量 的 2 4.0%,过 段 层 取 上 限 ,喷 淋 水 区 时 ,可 酌 情 加 大 速 凝 剂 掺 入 量 ,速 凝 剂必须在 喷 浆 机 上 料 口 均 匀 加 入 。1、准备工作:检查锚 杆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清理喷射现场的矸石杂物,接好风、水管路, 输 料管路要平直不得有
12、急弯,接头要 严密,不得漏风, 严禁将非抗静电 的塑料管做输料管使用。8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电空载试运转,紧固好磨擦板,不得出现漏风现象。 喷射前必须用高压风水冲洗岩面,在巷道顶和两帮应安设喷厚标志。 喷射人员要佩戴齐全有效的劳保用品。2、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喷射顺序为:先墙后顶,从墙基开始自下而上按螺旋轨迹运行,喷枪头与受喷面应尽量保持垂直。喷枪头与受喷面的垂直距离以0.81.0m 为宜。人工拌料时采用潮拌料,水泥、沙和石子应清底并翻拌三遍使其混合均匀。喷 射 时 ,喷 浆 机 的 供 风 压 力 在 0.4MPa,水 压 0.5MPa,加 水 量凭 射 手 的 经 验 加 以 控 制
13、 ,水 灰 比 为 0.4 0.5。喷 射 过 程 中 应 根 据出 料 量 的 变 化 ,及 时 调 整 给 水 量 ,保 证 水 灰 比 准 确 ,要 使 喷 射 的湿 混 凝 土 无 干 斑 ,无 流 淌 ,粘 着 力 强 ,回 弹 料 少 ,一 次 喷 射 混 凝土 厚 度 50 70 为 宜 。 3、喷射工作:开机时必须先给水,后开风,再开机,最后上料;停机时,要先停料,后停机,再关水,最后停风。喷射工作开始后,严禁将喷射枪头对准人员,喷 射中突然发生堵塞故障时,喷射手应紧握喷头并将喷口朝下。4、喷射质量:喷 射 前 必 须 清 洗 岩 帮 ,清 理 浮 矸 ,喷 射 均 匀 ,无
14、裂 隙 ,无 “穿 裙 ,赤 脚 ”。施工中现场备用材料不能少于3天的用量,并在专用料场中挂牌管理,码放整 齐。五、粉尘浓度: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应符合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要求9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标准最高允许浓度粉尘中游离 SiO2含(%)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80 2 3六、降尘方法:降尘方法采用湿式打眼、水炮泥定炮、扒装前洒水、爆破时使用水喷雾、爆破后冲刷岩帮、开放水幕。第四章 施工工艺第一节 施工方法施工前,生产技术科必 须提前标定中、腰线,施工单位严格按线施工。施工前由外向里对施工地点 10m 范围内的支护进行检查,对缺少枇子的工字钢棚要补齐枇子,对工字钢棚掉
15、架、淋肩不合格的棚要整改,并掩护好巷道内的 电缆、风筒及风水管路,防止放炮崩坏,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始掘进,严格按设计施工。1、施工方法:巷道采用炮掘掘进、锚喷支护、耙装机扒装、皮带运输的方式施工。2、工艺流程:安全检查(顶板、瓦斯、工程质量、通 风、探头位置等)敲帮问顶临时支护断面轮廓定位检查断面尺寸打上部10眼打下部眼放炮、排烟验炮打锚杆、出矸喷浆。严格执行二掘、一喷的施工工序。第二节 凿岩方式本规程所施工的巷道均采用打眼放炮的方法破岩。一、打眼机具: 采用 Y7655 型风钻打眼,风源来自井上压风 机。二、装载、运输:施工中采用 P-18B 耙斗式耙装机装岩、 80 皮带运输。喷浆机型号为
16、 PC-6 型。第三节 爆破作业见炮眼布置三视图、爆破说明书、掏槽方式为楔形掏槽法。一、炸药、雷管:使用煤矿硝胺二类乳化炸药、15 段毫秒延期电雷管,电雷管必须固定编号。二、装药结构:正向装药结构。三、起爆方式:起爆使用 MBF-200 型隔爆式 发爆器全断面一次起爆,联线方式为串联联线。封孔材料为水炮泥和炮泥、炮泥选用带有一定硬度的黄泥。 爆破参数表炮眼名称 序号眼数 眼距 眼深装药量卷/眼 重量连线方式放炮顺序掏槽眼 1-4 4 1000 1700 4 2.4 I辅助眼 5-28 24 600 1500 3 10.8 II11底眼 29-39 11 500 1500 3 4.95 周边眼
17、28-47 20 400 1500 2 6 合计 62 25.05串联预期爆破效果表序号 项 目 单 位 数 量1 炮眼利用率 882 每循环进尺 m 1.323 每循环爆破实体 m3 11.884 炸药单耗 / m3 2.1465 雷管单耗 个/ m3 5.22爆破原始条件序号 名 称 单 位 数 量1 净断面 10.922 毛断面 11.883 炮眼深度 m 1.54 炮眼数目 个 625 总装药量 25.5第四节 装、运岩(煤)方式一、装岩(煤)方式:巷道掘进施工中,用 P-18B 型扒斗式耙装机装岩,耙装机尾轮的固定位置应高出岩堆 8001000以上,尾轮用吊锚固定,孔深度不小于 60
18、0。1)、扒装司机在操作前,必须认真检查耙装机和各部件的完好状况及吊挂稳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当扒装和打眼平行作12业时,扒斗距迎头不得小于 6m,同时在扒斗运行范围内不得有人工作或行走。2)、耙装机必须有封闭式金属挡绳栏和防扒斗出槽的护栏,且扒装前,必须 及时洒水防尘。3)、耙装机作业时必须照明。4)、斜巷每 30m 移动一次耙装机。且移动时要有班长现场指挥。斜巷移动耙装机以自身电机为动力,25KW 绞车作为辅助动力,移动时下方不得有人。6)斜巷稳固耙装机除卡好四个道卡子,机身上方打一钢丝绳吊锚外,还必须 将耙装机四个轮子用地锚固定住。二、运输方式:1、矸石、煤运输方式:施工中采用
19、 P-18B 耙斗式耙装机装岩、80皮带运输。2、运料:支护材料用 25KW 绞车运输。运输路线见运输路线图。第 五 节 管 线 及 轨 道 敷 设在 掘 进 施 工 中 所 敷 设 的 电 缆 、风 水 管 路 、风 筒 等 均 应 按 规 定 的 位 置要 求 吊 挂 牢 固 整 齐 。电 缆 勾 每 隔 2m 一 个 ,电 缆 垂 度 不 超 过 50 。水 管要 接 口 严 密 ,不 得 出 现 漏 水 现 象 ,水 管 距 迎 头 20m 范 围 内 使 用 一 寸 胶管 ,20m 外 使 用 二 寸 铁 管 ,要 随 工 作 面 前 进 及 时 延 长 ,以 备 迎 头 正 常 用
20、水 。风 筒 要 环 环 吊 挂 ,风 筒 口 距 迎 头 不 大 于 10m。迎 头 掘 进 临 时 轨 道 的 敷 设 必 须 符 合 质 量 标 准 化 验 收 标 准 中 的 规定 ,轨 距误差不大于 10,不小于 5;轨道间隙不超过 5,内外错不大于 2;轨枕间距不大于 1m,构件齐全 紧固有效。 第 六 节 设 备 及 工 具 配 备 情 况 表13设 备 及 工 具 配 备 情 况 表序号 设备工具名称 型号规格 功率 单位 数量 备 注1 局部通风机GDK2*11KW 11KW 台 2 备用 1 台2 耙装机 P-18B 18KW 台 13 风钻 Y7655 型 部 24 喷浆
21、机 PC-6 型潮式 5.5KW 台 15 皮带 SSZJ-80 80 台 16 风 镐 G10 部 2鄂式 PEM1000*650 55KW 台 1第 五 章 劳 动 组 织 及 主 要 技 术 经 济 指 标第 一 节 劳 动 组 织巷道掘进采用每天“三八 ”制两掘一喷组织生 产,每班 1 个循环,循环进尺 1.32m。早班为喷浆班。井下施工劳动力组织表出 勤 人 数工 种早 班 中 班 夜 班 合 计打 眼 工 0 3 3 6爆 破 工 0 1 1 2耙 装 司 机 0 1 1 2推 车 工 3 0 0 3班 长 1 1 1 314运 料 工 2 1 1 4喷 浆 工 2 0 0 2皮
22、带 司 机 0 2 2 4合 计 8 9 9 26第 二 节 正 规 循 环 作 业为保证正规循环作业的完成,迎头施工作业必须根据劳动组织的人员配备,合理安排工序,工序和工序之间尽量做到交叉进行,平行作业,以充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技 术 经 济 指 标 表序号 项 目 单 位 指 标 备 注1 在册人数 人 312 出勤人数 人 26按每天计算3 出勤率 % 854 循环进尺 M 1.325 效率 m/工 2.36 月循环次数 个 60 按 30 天/月计算7 循环率 % 908 月进尺 m 79.29 炸药消耗 公斤/m 3 2.14610 雷管消耗 个/
23、m 3 5.2211 锚杆消耗 套/m 151512 锚固剂 根/m 3013 喷射砼 m3/m 1.9214 水泥 t/m 0.38415 石子 m3/m 0.76816 砂子 m3/m 0.76817 速凝剂 /m 11.48第 六 章 生 产 系 统第 一 节 通 风 系 统施工过程中,采用压入式通风,局部通风机安设在15301联络巷离三岔门口大于10m的新鲜风流中。一、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每个独立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应按巷道断面、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炸药用量、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风速和人数等规定要求分别进行计算,并必须采取其中最大值。(一)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 =
24、100q瓦掘 k ( m3/min)式中: Q掘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m 3/min);q 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88(m 3/min。k掘进工作面 备用风 量系数,取k 掘通 = 1.9。Q掘 = 1000.881.9 =167m3/min。(二) 按掘 进 工作面最低风速计算Q掘 =SV式中:Q 掘进工作面最低需风量S掘进巷道断面,取9.1816V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按15 m 3/min计算因此:Q 掘 = SV=9.1815=137.7 m3/min(三 ) 按人数 计算Q掘 = 4n (m3/min)式中:n 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取20人。Q掘 = 42
25、0=80(m3/min)(四 ) 按炸 药量计算Q掘 = A 500/T(m3/min)=25.05500/40= 313.125(m3/min)式中:A 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用量,Kg 。T为稀释炮烟所用的时间。(五 ) 按局部通 风机的实际吸风量计算Q掘 = Q局机 I(m3/min)=516 m3/min式中:Q 局机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258m 3/min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取 2台。516m3/min 313.125 m3/min通过以上计算,现有2台211KW型局部通风机满足风量要求,且备有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三、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和通风
26、系统:1、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局部通风机安设在15301联络巷离三岔门口大于10m的新鲜风流中。2、通风系统:局部通风机风筒15301 运输巷迎头15301 运输巷15301 联络巷回风上山风井 地 面 。后 附 通风系统。第二节 压风系统17风源来自地面压风机,经地面付井轨道大巷回风上山皮带运输上山15301 运输巷分别用 2 寸铁管和 1 寸胶管接至迎头。后 附 压风系 统。第 三 节 防 尘 系 统防尘水源来自地面蓄水池付井轨道大巷回风上山皮带运输上山15301 运输巷分别用 2 寸铁管和 1 寸胶管接至迎头。 。每百米设三通一个,迎头外设一道喷雾。在迎头外 620m 内安设爆破喷雾,耙
27、装机上方设一道水幕实现扒装喷雾。掘进迎头的回风口混合风流 20m 范围内设一道能封闭全断面的常开水幕。采用湿式打眼,定炮使用水炮泥,爆破喷雾、扒装洒水,冲刷岩帮,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防尘系统图同压风系统图侧式供水钎子巷道内水幕 扒 装 洒 水装水炮泥水针冲刷岩帮水管第 四 节 防 灭 火巷道采用炮掘进行施工,防火的重点是防爆破产生火源,防设备、机械摩擦生热、缆线和人为火灾。发生火灾时用备用的沙子、岩粉灭火器直接灭火。用控制风流、调节风流、全断面喷雾控制火势蔓延。防火水源来自地面蓄水池防火系统地面蓄水池付井轨道大巷回风上山皮带运输上山15301 运输巷分别用 2 寸铁管和 1 寸胶管接至迎头
28、。 侧式供水水管18巷道内水幕 扒 装 洒 水 管装水炮泥水管冲刷岩帮水管第五节 安全监测系统一、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的配备和使用:1、区队长、技术员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对其分管范围内的甲烷进行不间断的监测,如有报警现象(甲烷报警点为 1%)必须进行处理。2、爆破工下井担任爆破工作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在爆破地点每次爆破时进行“一炮三检” 工作,并做好 记录,上井后由发放人员填制“ 一炮三检 ”报表。3、当 班 的 班 组 长 下 井 时 必 须 携 带 便 携 式 甲 烷 报 警 仪 ,并 把常 开 的 报 警 仪 悬 挂 在 掘 进 工 作 面 5m 范 围 内 无 风 筒
29、 一 侧 ,当 报 警时 ,停 止 工 作 ,进 行 处 理 。4、机 电 流 动 电 钳 工 下 井 担 负 机 电 维 修 工 作 时 ,必 须 携 带 便 携式 甲 烷 报 警 仪 ,在 检 修 工 作 地 点 20m 范 围 内 检 查 甲 烷 气 体 浓 度 ,有 报 警 现 象 时 ,不 得 通 电 或 检 修 。二、甲烷传感器及甲烷断电仪的配备和使用:1、掘 进 工 作 面 甲 烷 传 感 器 安 设 在 距 迎 头 不 大 于 5m 的 巷 道内 ,其 报 警 浓 度 为 1.0%CH4,断 电 浓 度 为 1.5%CH4,复 电 浓 度 为1.0%CH4,断 电 范 围 为
30、掘 进 巷 道 内 全 部 非 本 质 安 全 型 电 器 设 备 。2、甲烷传感器应布置在巷道的上方,垂直悬挂,距顶板不得大于 300,距巷帮不得小于 200,风筒的对帮。后 附 监测、监控系统图第六节 供电系统19该迎头掘进施工中,电源来自井下原移变硐室,供电方式为集中供电, 经 QBZ-400 开关,再用不同平方电缆 ,经过综合保护开关,供迎头各机械设备用,电缆要吊挂整齐,电缆钩每二米一个,电缆的垂度不大于 50。配电点设置在 15301 运输巷的安全地点,必须采用风电闭锁检漏继电器等设备。供电系统:移变硐室15301 运输巷。后 附 供电系统图。第七节 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迎头15301
31、 运输巷皮带运输巷集中运输上山井底永久泵房副井地面。后 附 排水系统图 。第八节 运输系统运煤、矸石系统:迎头15301 运输巷皮带运输巷集中运输上山。运料系统:副井井底车场大巷轨道巷回风上山皮带运输巷15301 运输巷迎头。后 附 运输系统图。第九节 通迅系统本工作面安设的电话,能够直接和主副井绞车房、井底车场、变电所、 、水泵房、 带式输 送机集中控制硐室、井下主要水泵房、井下中央变电所、 矿井地面变电所和地面通风机房、矿调度室相互直接联系。第七章 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一、灾害预防:(一)水灾预防及措施:施工中坚持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的原则进行探放水当迎头出现挂红、挂汗、空气变冷、
32、变臭、发生雾气、水叫、 顶板淋水20加大、两帮及底板涌水等其它异状时,要及时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及时报告调度室处理。当发生涌水时,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派专人监视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机时,立即切断电源,有组织的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撤出人员时,严格按照避灾线路避灾。(二)、煤岩尘防治及火灾的预防措施:搞好综合防尘,通过冲刷岩(煤)帮、湿式凿岩、水炮泥、扒装洒水、放炮喷雾等手段来降低风流中的煤岩尘含量。严禁电器设备超负荷运转,杜绝电器设备失爆,避免因机械设备运转不良产生火花及高温热源。井下所有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自己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当
33、迎头发生火灾时,迅速组织灭火、若火势无法控制时,受火灾威胁区域内的人员立即戴好自救器,沿火灾避灾路线进行避灾,并切断电源。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向调度室报告。电器设备着火时,首先切断电源。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汽油、煤油、布 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运至施工地点,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剩余的汽油、煤油必须运回地面处理,严禁在井下存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峒室内。(三),瓦斯、煤尘的灾害预防及措施:1严禁无计划停风,避免瓦斯积聚。 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检查员每班至少两次到迎头检查瓦斯,并及时了解工作面有害气
34、体21状况,爆破工要做到“ 一炮三检“ 并记录好,班 组长利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每 2 小时检查一次瓦斯浓度,坚决做到瓦斯超限不作业。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悬挂在迎头外 5m 处的地点。2、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1%时,必须停止使用电钻;爆破地点附近 20m 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 1%时,严禁爆破。掘进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 度达到 1.5时,必 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进行处理;电动机或开关地点附近 20m 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 1.5 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 ,切断电源,进行处理。掘进工作面内,体积大于 0.5m3 内积聚的瓦斯 浓度达到 2时,附近20m 内,必
35、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 电源进行处理。3、严格执行炮眼布置,装药量、炮眼装填的规定。4、对发生高冒地点,要及时采取充填或导风措施。防止有害气体积聚,并将 处理结果记入专用记录本中备查。5、掘进头供电要与采煤面分开,并使用风电闭锁装置。(四)防止自燃发火的措施:1、掘进巷道严禁堆积浮煤,积尘要及时清除。2、凡发生冒高超过 2m 或空洞体积超过 6m3 的情况要及时填实或设导风板,防止积聚热量发火,并将处理结果记录在案,以备检查。3、健全完善防火管路系统(与防尘共用),管好用好本工作面防火管路,装备及设施。4、完善检测措施,做到一氧化碳超限不作业。二、避灾路线:若迎头发生水、火、瓦斯、瓦斯煤尘
36、等灾害时,施工人员应按如下路线进行撤离并熟悉各避灾路线:迎头15301 运输巷皮带运输巷移变硐室轨道巷井底22车场付井。后附避灾线路图。第八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 施工准备1、施工前,由区(队)长负责组织,由技 术人员(编写人员)负责传达批准的掘进作业规程。传达后进行考试、签字,成绩合格方可下井作业。不合格的人员必须补考,补考合格后再下井作业。轮休或请假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学习,并考试合格。干部工人学习、考试成绩分别登记在掘进作业规程学习考试记录表上。2、施工前,地测科必须提前标定好中、腰 线,施工单位严格按线施工。3、开门前,应提前按设计要求,接好 风筒,准 备各种支护材料。第二节 “一通三
37、防”管理一、通风、防瓦斯管理1.井下空气的成分,应符合下列要求:(1) 掘进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不得低于20% ,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2)有害气体最高容许浓度,应符合下表要求:表8-1名称 符号 最高允许浓度(%) 备注一氧化碳 CO 0.0024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 0.00025二氧化硫 SO2 0.0005硫化氢 H2S 0.0006623氨 NH3 0.004(3)当巷道中空气成分不符合上述规定时,必须向矿调度度室报告,由矿总 工程师组织通风部门采取措施,及时处理。2.局部通风机和风筒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局部通风机必须由指定人员负责管理,保证正常运转。(2)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大于10米的地方,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的配风量必须大于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