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贵州省建设湘黔高铁经济带工作任务清单序号 事项 合作内容 工作安排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备注1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将贵州贵阳经湖南张家界至湖北襄阳客专、贵州兴义经独山至湖南永州至郴州至江西赣州等铁路纳入中长期铁路规划调整并列入“十三五”规划。积极衔接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争取将贵州贵阳经湖南张家界至湖北襄阳客专、贵州兴义经独山至湖南永州至郴州至江西赣州、渝怀高铁等铁路纳入中长期铁路规划调整,并根据规划情况适时启动有关项目前期工作。省铁建办 省发展改革委2加快推进贵州铜仁至湖南怀化、贵州黎平至湖南靖州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同步开工建设。两省同步开展铜仁至怀化、黎平至靖州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 2
2、016 年同步开工建设。启动天柱至新晃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省交通运输厅 省发展改革委3共同做好铜仁凤凰机场航线、航班开发、培育工作,联手打造黔湘临空旅游经济带。加强两省对铜仁凤凰机场航班航线补贴标准协调,共同出资补贴航班航线。铜仁市人民政府和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牵头,联手打造黔湘临空旅游经济带。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铜仁市人民政府4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推动清水江沅水高等级航道建设,推进托口、三板溪、白市等一批电站通航设施的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尽快打通清水江沅水长江的水运通道。开展清水江沅水高等级航道项目协商,协调项目业主加快推进托口、三板溪、白市等一批电站按四级标准建设通航设施,力争打
3、通清水江沅水长江的水运通道。 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5二、推动产业互补联动发展加强资源深加工合作,支持建立有色金属冶炼、有色冶金新材料等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开发铝、钛等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项目,合作建设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锰系硅系新材料产业带、锰工业集聚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带(集聚区、基地)。深化两省在资源勘查、矿产开发、精深加工、循环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共同开发铝、钛、锌等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项目。省国土资源厅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厅46继续推动两省有色冶金企业同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贵州大学、湖南稀土研究院、贵州科学院、贵州铝镁设计院等科研院所开
4、展长期产学研合作,建立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和再生金属回收等产学研战略联盟。省科技厅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局、省教育厅、省投资促进局7加强资源深加工合作,支持建立有色金属冶炼、有色冶金新材料等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开发铝、钛等金属冶炼及深加工项目,合作建设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锰系硅系新材料产业带、锰工业集聚区等一批特色鲜明的资源深加工产业带(集聚区、基地)。加强贵州铜仁、黔东南自治州与湖南怀化等毗邻区域在铝、钨、锌、钛、锰、硅、矾、钾、稀土等资源深加工合作,积极发挥“锰三角”资源优势,加快构建锰系硅系新材料全产业链条,共建一批以锰深加工为重点的特色鲜明的资源深加工集聚区(基地)。省经济和信息
5、化委省国土资源厅、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局、省科技厅、省投资促进局,铜仁市和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8合作推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互相支持举办农产品展会,共同推进武陵山区优质茶叶基地、特色中药材产业带等建设。依托区域特色农业资源,重点在沪昆高铁沿线和毗邻区域共同打造茶叶、油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基地),加快武陵山区优质茶叶基地、特色中药材产业基地及产业链建设。省农委省扶贫办、省林业厅,铜仁市和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9加强现代服务业合作,共同推进一批科考探险型、山地水上运动型、健康疗养型等康体养生基地建设。以梵净山、张家界、舞阳河、黎从榕、通道万佛山、常德柳叶湖等一批旅游度假区为合作平台,支持双方
6、企业及专业机构共同推进一批科考探险型、山地水上运动型、健康疗养型等不同形态、不同层次的康体养生基地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发展委,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10二、推动产业互补联动发展支持两省企业在对方工业园区落户,鼓励双方企业在沪昆高铁沿线共建优势特色产业园区,支持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和湖南新晃开发区开展跨省园区共建,共同建设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鼓励和支持两省企业建设或共建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加快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与湖南新晃开发区跨省共建园区,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商务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511三、合作共建无障碍旅游区依托高铁沿线文化、生态、民俗等旅游
7、资源,连片开发湖南张家界、湘西、怀化和贵州铜仁、黔东南等地的旅游资源。2016 年上半年提出湘黔高铁经济带建设旅游合作工作方案,共同打造侗文化,两省与广西联合申报侗族村寨世界文化遗产。省旅游发展委、 省文化厅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人民政府12 共建“大武陵山”文化旅游区。以贵州铜仁市和湖南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等区域内国家级景区及苗族、土家族文化富集区为依托,加强铜仁市“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对接,共同争取国家加快落实“武陵山片区规划”的相关项目和支持政策,共同打造集生态观光、科普考古、佛教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健康养生为一体
8、的“大武陵山”健康文化旅游区。省旅游发展委 省卫生计生委、铜仁市人民政府13 共建舞阳河(舞水)文化旅游区。以流域沿线的镇远、施秉、新晃、芷江等区域内国家级景区和文化富集区为依托,突出“苗侗文化”、“历史文化”、“山水风光”等资源禀赋,共建舞阳河(舞水)健康文化旅游区。省旅游发展委省卫生计生委、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14 共建清水江文化旅游区。以流域沿线贵州黔东南自治州的剑河、镇远与湖南怀化的会同、通道等为重点,以共同推进跨区域高等级旅游公路连接为合作切入点,深入挖掘提升“苗侗文化”、“家祠文化”、“红色文化”、“商贾文化”等文化元素,共同打造清水江健康文化旅游区。省旅游发展委省卫生计生委、黔东
9、南自治州人民政府15三、合作共建无障碍旅游区共同打造以长沙韶山怀化镇远凯里贵阳安顺为主轴的旅游精品线路。以沪昆高速公路、湘黔铁路及沪昆客专为轴线,依托沿线重点旅游城市和黄果树、大屯堡、花溪、西江苗寨、剑河温泉、镇远古镇”、芷江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坊、韶山、岳麓山等知名景区,2016 年底前建成长沙韶山怀化镇远凯里贵阳安顺旅游精品线路。省旅游发展委 沿线各市(州)人民政府616共同打造以岳阳常德凤凰铜仁遵义毕节主轴的旅游精品线路。以杭瑞高速公路为轴线,依托沿线重点旅游城市和百里杜鹃、遵义会议会址、乌江画廊、梵净山、苗王城、九龙洞、凤凰古镇、桃花源、“岳阳楼等知名景区,2017 年底前建成岳阳常德
10、凤凰铜仁遵义毕节旅游精品线路。省旅游发展委 铜仁市、遵义市、毕节市人民政府17共同打造以张家界凤凰铜仁镇远黎从榕为主轴的旅游精品线路。以张花高速、包茂高速、杭瑞高速、松从高速为轴线,依托沿线重点旅游城市和张家界、红石林、芙蓉镇、凤凰古镇”、“梵净山、九龙洞、镇远古镇、肇兴侗寨等知名景区,2016 年底前建成张家界凤凰铜仁镇远黎从榕旅游精品线路。省旅游发展委 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18三、合作共建无障碍旅游区建立区域旅游合作联盟,共同开拓旅游市场,积极开展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促进“快旅慢游”、“一程多站”、“一线多游”等旅游方式多样化。实施跨省“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支持开
11、展互为目的地和客源地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共同开发“一程多站”、“一线多游”式旅游线路。省旅游发展委 沿线各市(州)人民政府19继续支持湘商以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贵州城市区域型市场和大型超市、连锁店布局建设。加强市场准入合作,继续支持两地企业以独资、合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湖南、贵州大型超市、连锁超市、连锁店及社区(乡镇)商贸中心布局建设。省商务厅省投资促进局,沿线各市(州)人民政府20四、继续加强经贸交流合作 积极参加对方举办的经贸活动,充分利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湘商大会等平台,互通会展信息,共享会展设施。充分利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湘商
12、大会等平台,加强各类投资贸易交流活动。加大对签约项目落地、投产进度的督查、跟踪服务,推进签约项目落地投产。双方互通会展信息,共享会展设施,启动黔湘两省中心城市及邻近区域会展合作试点。省商务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投资促进局、省工商联21五、继续深化能源领域合作继续实施“黔煤入湘”和“黔电入湘”等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实施“黔煤入湘”和“黔电入湘”工程,积极支持和推进黔东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分别纳入两省能源(电力)中长期发展规划储备项目,适时启动前期工作。省能源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有关市(州)人民政府722建立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机制,深化电源点建设、电力输送、煤炭开发、能源通道建设等方面合作,共同
13、推进省际能源合作示范项目实施,支持湖南企业参与贵州能源基地建设。建立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机制,深化电源点建设、电力输送、煤炭开发、能源通道建设等方面合作,2016 年签订两省深化能源合作框架协议。依法支持湖南企业参与贵州能源基地建设。省能源局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有关市(州)人民政府23六、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推进高铁沿线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打造沿线绿色走廊。协同推进湘黔高铁沿线裸露山地造林绿化及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造林更新。 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沿线各市(州)人民政府24以清水江、舞阳河、锦江等沅水水系以及武陵山山脉为重点,协同实施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矿区整治、跨界流域污染防治、世
14、界遗产保护等工程,联手打造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16 年共同提出湘黔高铁绿色走廊建设方案,以清水江、舞阳河、锦江等沅水水系及武陵山山脉为重点,协同实施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世界遗产保护等工程,联手打造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省文化厅,沿线各市(州)人民政府25建立生态环保联防联治机制,共同研究制定黔湘环境联合执法实施方案。2016 年底前共同研究制定黔湘环境联合执法实施方案。 省环境保护厅沿线各市(州)人民政府26六、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加强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监管和交界断面水质监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和监测数据共享制度,共同应对和
15、处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共同保护好碧水蓝天。加强清水江、锦江等沅水水系的水环境保护合作,协同实施矿区整治、源头水污染防控、沅水水运清洁示范、沅水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安全饮水保障等工程,健全信息通报和监测数据共享制度,开展跨界断面和省界分水线省际联防联控联治,共同应对和处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有关市(州)人民政府27七、推进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共同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以产业扶贫合作为抓手,加强双方在文化旅游、以大健康为目标(以生物医药特别是中药材种植、加工为重点)的健康服务业、生态农业、园区共建等多方面的合作,推动集中连片特困
16、地区加快发展。协同推进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共同争取国家出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殊扶持政策,实施差别化的产业扶持政策,研究制定文化旅游、以大健康为目标(以生物医药特别是中药材种植、加工为重点)的健康服务业、生态农业、园区共建和外商投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卫生计生委,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828创新武陵山区扶贫开发模式,探索推进黔东-湘西区域扶贫攻坚示范先行区建设,合力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专项建设。积极推进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强在旅游项目规划、旅游线路、对外促销、品牌建设、人
17、才培养、救援应急和市场管理等方面深层次合作。2016 年底前共同研究建设黔东湘西区域扶贫攻坚示范先行区。积极推进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综合示范区建设,共同协调重庆、湖北向国家争取在片区内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省扶贫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旅游发展委、省环境保护厅,铜仁市人民政府29加强社会事业合作,巩固黔湘“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等合作模式,以职业教育合作为重点,依托湖南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铜仁、黔东南等重点产业园区,加强“校(职院职校)园(区)合作”。加强“校(职院职校)园(区)合作”,以职业教育合作为重点,支持湖南品牌职业教育机构在大龙、岑巩、镇远等工业园区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省教
18、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铜仁市和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30鼓励两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共建共享科技创新信息平台。鼓励和支持湖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黔设立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支持隆平高科、中南大学等国内知名研发机构参与贵州以“五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研发创意设计,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应用。鼓励和支持湖南大型科研单位、重点高校在黔设立科研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投资促进局31加强两省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探索在铜仁、吉首、怀化等毗邻区域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跨区域互认试点。建立健全异地务工人员
19、权益保障机制,加强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劳动就业等权益的保障服务,共建区域协调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两省流动就业人员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2017 年前在铜仁、吉首、怀化等毗邻区域探索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跨区域互认试点。建立健全两省异地务工人员权益保障机制,相互支持对方异地务工人员服务协会及驻外劳动管理站工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计生委,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32八、继续强化社会治理合作打破地域界限,在环保联合执法、联合应急演练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环境执法协作与资源共享,保障区域环境安全。2016 年建立健全两省环境信息通报制度、监测数据共享制度及环保执法合作
20、机制。打破地域限制,积极探索开展环保联合执法、联合应急演练等。省环境保护厅省林业厅、省气象局,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933加强社会治安协作,建立完善治安信息共享和防控协作机制,建立合作区域刑侦警务、重大安保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合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网络,构建跨省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和案(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进两省及毗邻区域建立完善区域间情报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工作,健全社会治安、跨区域犯罪、矛盾纠纷预警排查纠纷化解机制。深化警务协作,通过两地安全联席会议、警务协作联络员制度和重大安保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刑侦警务、反恐及安全应急协作;依托公安信息
21、网络,开展“网上侦查”、“网上控制”、“网上研判”等合作。省公安厅 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34九、创新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沪昆高铁的辐射带动,共同创建湘黔中西部区域合作示范区。2016 启动湘黔中西部区域合作示范区创建,共同编制湘黔中西部区域合作示范区实施方案。 省发展改革委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35加强政策对接和规划衔接,共同推动贵州铜仁市、黔东南州和湖南吉首市、怀化市等毗邻区域编制区域合作规划,推进次区域务实合作。2016 年共同委托咨询机构编制湘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实施方案,推进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和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开展次区域务实合作。省发展改
22、革委 铜仁市、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36九、创新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加强黔中、长株潭等城市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共同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平台。加强黔中、长株潭等城市群之间的发展战略对接,开展贵州贵阳、铜仁、黔南、黔东南与湖南怀化等高铁沿线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联手打造一批高铁新城,共同推进湘黔高铁新型城镇带建设。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沿线各市(州)人民政府1037十、积极推进新区高层次合作建立贵安新区和湘江新区国家级新区的高层次合作交流机制,强化在产业培育、对外开放、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互动合作和经验借鉴,开展高端项目对接,促进大数据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全面合作。以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联盟倡议为基础,开展绿色技术和管理方式创新合作。建立贵安新区和湘江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合作机制,开展互访交流,探索建立湘江贵安新区飞地经济试验区。贵安新区管委会、湘江新区管委会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投资促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