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杜甫诗三首一、目标呈现1 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3、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河山,培养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感受诗人忧时忧国思家的感情。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 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资料链接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杜甫:号称
2、“诗圣”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朝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 这三首诗写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 ,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当时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yn)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写作背景,天宝十四载(755
3、)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辘(l)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石壕吏 唐肃宗乾元元年(759)春天,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军打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路经这些地方,一路上所看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于是他就其所见所
4、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三吏” “三别”,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石壕吏是“三吏”中佳作, ,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二、预习热身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抄写两遍。(1)岱宗夫如何 岱( ) (2)决眦入归鸟 眦( )(3)白头搔更短 搔( ) (4)浑欲不胜簪 簪( )(5)老翁逾墙走 逾( ) (6)三男邺城戍 邺( ) 戍( )(7)如闻泣幽咽 咽( ) (8)老妪力虽衰 妪( )2.解释词语。(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5、(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3.完成下列文学常识,试背诗歌。(1)杜甫是_代大诗人,字_,他被称作_,其诗作被称作_,都收集在_。(2) “三吏”是指杜甫写的_、_、_;“三别”是指他写的_、_、_;“三吏” “三别”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三读课文,提出你不能解决的问题(1) (2) (3) 三、 活动探究 活动一 学习望岳 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首联:颔联:颈联:尾联:2.理解赏析诗歌的竟境美。(1)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全诗中最让你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说说偏爱这两句的理由。(3)
6、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3.学生齐背望岳 。活动二 学习春望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首联:春望所见颔联:春望所感颈联:春望所盼尾联:春望所思2. 以“望”为切入点比较两首诗:望岳 春望“望”的对象不同远望: 近看:“望”的视角不同近看: 远望:“望”中所感不同“望”中所寓之情不同3.这两首诗风格迥异的原因是什么?从写作背景来说:从写作题材来说:从思想感情来说:由此可见,诗人的个人境遇、诗歌的写作题材、主题思想都可以影响诗歌的风格。4.背诵两首诗并找出两首诗中的对偶句进行默写背诵。(小组内互背,小组与小组齐背赛出优胜小组)活动三 学习石壕吏1.朗读这首诗,本诗写了
7、件什么事?请用现代说话交流的方式在组内每人依次口头翻译。2.“有吏夜捉人”中的“夜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石壕吏中写老妇和县吏的对话时,运用了藏问于答的方法,只写了老妇的语言,而略去了县吏说的话,请你运用想象将县吏说的话补写出来。吏:_妇:“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吏:_妇:“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吏:_妇:“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4.课文题目为石壕吏,为什么全文却以老妇人作为主要描写对象?5.诗中有主要有几个人物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石壕吏:老妪:活动四 学习本文,你还有什么疑难或困惑?请说
8、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四、盘点提升1.诗歌主题:望岳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春望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长安城的破败荒凉,人事全非的春望之景,表达了自己在连绵战火中家书隔断,期待得到亲人消息的焦虑心情。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感人至深。石壕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表现诗人对叛军的憎恶,对国家能平叛战争的渴望,同时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也对统治者爪牙的残暴作了含蓄的揭露,对劳动人民表示的深切同情。五、我的收获课外积累1.积累杜甫诗二
9、首,体会不同历史时期其作品的特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j)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背景】作于 763 年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头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汴(bin)等州,叛军头领薛嵩(sn)、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y),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由此结束。正流寓梓州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
10、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水中的小沙洲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萧萧:风吹落的响声 万里:指远离故乡 长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一生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繁霜鬓:形容白发多。 潦倒:衰老多病,志不得伸。【背景】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时,深秋登高有感而作的一首七律诗,后人赞之为“古今七律第一”。2.对联欣赏a.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仄 起 平 收 , 音 调 和 谐b.猜对联活动猜地名:草 堂 留 后 世 ; 诗 圣 著 千 秋
11、 。(成都杜甫草堂)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武汉黄鹤楼)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州醉翁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广州黄花岗)猜人物: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 (屈原)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日 月 同 悬 出 师 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 莲 居 士 谪 仙 人 ( 曹 植 、 李 白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
12、去;美 芹 悲 黍 , 冀 南 宋 莫 随 鸿 雁 南 飞 ( 辛 弃 疾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 清 照 )猜行业: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药店)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茶店)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理发店)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书店)寒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裁缝店)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珠宝店)名 联 荟 萃 :泰山南天门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百级,俯临千嶂奇观。”祝寿联:福似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翁。开业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结婚联:长天欢翔比翼鸟,大地喜结连理枝。春 联:春光一片连天碧,笑脸千张映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