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第 21 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课型:新授 执笔: 授课时间: 审核: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能力培养:理解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意义,认识我们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性。来源:学优中考网学习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邓小平“三个面向” 、 “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导意义,展望我国教育发展的前景一、 课前预习 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1、1986
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 ,我国逐步实行义务教育。2、到( )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3、目前,我国( ) 、 ( )发展水平,已居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4、20 世纪 90 年代,党和政府实施( )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 )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5、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 ,面向( ) ,面向( ) 。6、党和政府把( )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要求实施(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来源:xyzkw.Com7、20 世纪 90 年代,为迎接新实际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 ) 、 ( )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8、1989 年,中国少年
3、基金会首倡并组织实施了一项募集海内外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称为( ) 。9、我国的第一所希望小学是在( )省。二、课堂研讨1、阅读下列材料: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对这个规定,有人认为,儿童入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又有人认为,上学是我们自己的事,既是我们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也是我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依法执行。不能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看了上述材料,请问你怎样理解上述法
4、律条文中你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上述两种观点哪一种对?为什么?2、 思考回答:总有一些儿童由于种种现实问题而辍学,我们应该怎么办?(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处理那些侵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人和事。另一方面要发动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大力兴办“希望工程” 、 “阳光工程” ,切切实实地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改善办学条件,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得的权利。 )三、课堂测试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A.小学教育 B.基础教育 C. 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2、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什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A. 科技 B. 教育 C. 文艺 D. 体
5、育3、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 )A 1983 年 B 1986 年 C 1999 年 D 2000 年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谁提出的(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蔡元培5、下列关于我国基础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 B 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经费收入C 各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D 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居发达国家首列6、下列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 高等教育一形成相当规模 B 办学条件明显提高C 已经建设成了许多世界一流大学 D 成为我国重要的科技方面军7、下列选项,由邓小平直接提出来得是(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向科学进军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863 计划A B C D8、我国基础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 )A 国家投入 B 民间集资 C 社会捐资 D 海外捐资9、下列关于义务教育法的认识正确的是:A公民家庭确实困难可以放弃义务教育 B义务教育就是免费教育C义务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D公民可以放弃受教育的权利10、到 2000 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几年义务教育 ( )A 5 年 B 6 年 C 9 年 D 12 年1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B “曙光 2000”是 863 计划的成果。C第一所希望小学是安徽金寨县南溪镇的希望小学。D20 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位分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来源:学优中考网 xyzkw学后记: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