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我的童年季羡林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所描述的童年的几个片段。2过程方法:学习作者用朴实真挚的语言叙述故事和利用小标题组织故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作者的童年作对比,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习重点:了解有关季羡林的文学常识;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苦涩,理解文章主题。学习难点:体味看似平常的句子中所蕴含的作者的人生感悟,口味季羡林的散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特点。课 型:自读互动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二、自学环节1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 2009)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
2、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 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 24 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2检查预习诞生 dn 教谕 y 椽子 chun 溺爱 n 光大门楣 mi肃然起敬 孤苦伶仃 浑浑噩噩 习以为常万象更新:宇宙间一切事物或景象 变更龙肝
3、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来源:gkstk.Com蹿房越脊 cun: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的走三品读环节1感知课文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来源:学优高考网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 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2理清思路来源:gkstk.Com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第一部分(1)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第二部分(2 13)写我童年的生活。第一层(2 10)交代我的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 乡的生活。 第二层(1113)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3合作探究(1)作者开篇即说“ 回忆起自己的
4、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结合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如此形容自己的童年?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拓展 AN: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段生活? 示例】季羡林先生的我的童年,让我们看到了季先生那“一片灰黄”的早年生活,他的童年生活与我们今天的幸福生
5、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应从季先生的生活中汲取一些精神营养,即面对困境时不要怨天尤人,要敢于克服,奋发向上,这样才无愧于时代、家庭给予我们的厚爱。(2)为什么作者吃起白面馒头来“仿佛是龙肝凤髓一般 ”?国为在作者的童年时代,家境极其贫困,根本吃不到白面馒头,在作者眼中,白面馒头就是“龙肝凤髓”,是“世间”最好的东西。3)、全文除了按时间顺序叙事外,还按怎样的感情线索组织全文?作者出生的年代正是清王朝刚被推翻的时期,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社会背景是“一片灰黄”。作者的家庭是“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父辈们也是饿得被迫弃家到济南去谋生,家庭背景也是“一片灰黄”。自己小时候常吃红高粱面饼,很少能吃上白面
6、馒头,奶奶省下来的半个白面馒头则成了“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白面饼子差点儿挨打,童年极差的饭食给“我”的印象也是“一片灰黄”。“我”小时在家没有进过正规的私塾,只是认得几个字,整天的生活就是玩乐,小伙伴们也没有多少出息,这种生活也是“一片灰黄”。最后离开家乡,留下了“永久的悔”(作者曾有永久的悔一文),这对作者来说,更是“一片灰黄”。这种“灰黄”的记忆,自然贯穿全文,成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4)、本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结构全篇,有何好处?小标题起到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每个小标题都是对该部分内容的概括性总结,让读者一目了然,不仅明白该部分的主要内容,而且可以了
7、解文章由哪几部分组成。另外小标题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从而突出重点。4品味语言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例如:“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 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 ”虽无过多的 描述也只是平平淡淡的记述事实,都让人读来心酸。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本文回忆了我的童年生活,再现了 20 世纪初山东农村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状况,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四、写作环节写读后感:读完本文,你有些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