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中集体备课专用稿纸主备人:时间 地点 九年级办公室 召集人科任教师课题 一四、春 课时 3 课时(总第 课时)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描写春景的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二、朗读质疑探究解疑三、理解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受,珍惜春光,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重难点重点:体会课文描写春景的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难点:体会课文描写春景的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 分钟)1、导入新课2、出示学习目标(1)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体会课文描写春景的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2)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3)理解作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
2、受。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5 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末尾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起什么作用?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看看它们的顺序能否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样的影响?2、 “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3、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4、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好不好?5、如何理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6、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学生自学,对不会的问题做好批注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 分钟左右)1、运用比喻、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 “美” “力”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
3、比喻巧,意义深,而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 ,形象的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进程。所以顺序不能颠倒。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为一段,则层次不明显,表达效果没有这样强烈。2、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3、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的质地和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4、不好。因为蜜蜂的嗡嗡声音不是从嘴巴里“叫”出来的,而是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所以不能用“叫” ;而且用“闹”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
4、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一个“闹”字,境界全出。 “叫”只能表明“喊叫” ,用在这里,感情色彩也不浓。5、 “却”照应前文的“薄雾”而转折,经过雨的冲洗,树叶不仅“绿”而且“发亮” 。这是正面描写。 “逼”写出了树叶“青”的程度,是侧面描写。6、本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 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选用准确的词语写出春天景物的特征;大量运用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的短语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运用许多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描绘景物特点,抒发感情。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2 分钟左右)见课件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1 分钟左右)背诵课文,阅读朱自清其他散文。自主备课记录 教研活动记录板书设计一四、春
5、朱自清本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写作特色 准确的词语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 叠词叠句和对称、排比的短语短句的运用精彩生动的比喻句、拟人句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
6、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 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 一问三不知 ”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