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地数码集团 技术支持中心,MapGIS K9 基础平台培训,MapGIS K9五大功能版块,2,数据处理,图框生成,投影变换,整图变换,误差校正,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影像镶嵌,矢量数据处理,影像数据处理,影像裁剪,影像融合,整图变换,整图变换包括对矢量数据的平移 放缩 旋转,整图变换,这里以比例尺是1:1万的行政区划图为例,比例尺由1:1万变为1:1千;,1:1万图,局部放大图,整图变换,将该区要素添加到当前地图,并设为当前编辑状态; 第一步:点击“通用编辑”菜单,选择“整图变换”,弹出参数输入对话框对话框;,7,整图变换,第二步:设置图形变换参数1:1万到1:1千,x和y的比例设为10,勾
2、选“作用于图形参数”,“确定”,整图变换完成!,8,备注:勾选作用于图形参数,图形参数参与比例变化系数计算: 目的比例/当前比例,整图变换,利用整图变换变为1:1千的比例尺后的图形如下:,9,1:1000图,局部放大图,投影变换,图形输入完毕后,经常需要将图形从一种坐标转换为另一种坐标,或从一种投影系转换为另一种投影系等,这就需要对图形进行投影变换。,10,投影变换基础知识,地图投影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将地球表面(椭球面或圆球面)表示在地图平面上,由于地球是椭球面或圆球面是不可展开的曲面,即不可能展开成平面,而地图又必须是一个平面,所以将地球表面展开成地图平面必然产生裂隙或褶皱;投影:就是建立地
3、球表面上点(Q,)和平面上的点(,)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的过程;投影变换:就是将不同的地图投影函数关系式变换的过程;,11,投影变换基础知识,北京54坐标系:解放后,东北黑龙江边境上同苏联大地网联测,推算出其坐标作为我国天文大地网的起算数据;因此,1954年北京坐标系是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其原点不在北京,而在苏联普尔科沃。该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作为参考椭球,高程系采用正常高,以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缺点:误差累计较大、参考椭球和国际的不一致; 西安80坐标系:其大地原点设在西安永乐镇,简称西安原点。椭球参数选用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16界大会的推荐值。简称
4、地球椭球参数或地球椭球;,12,投影变换基础知识, 由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后经克吕格扩充并推导出计算公式,故称为高斯-克吕格投影,简称高斯投影,为了控制变形,本投影采用分带的方法; 6度分带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度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 3度分带法从东经1度30分算起,每3度为一带。这样分带的方法在于使6度带的中央经线均为3度带的中央经线; 我国1:2.5-1:50万地形图均采用6度分带;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13,投影变换基础知识,14,由于高斯-克吕格投影每一个投影带的坐标都是对本带坐标原点的相对值,所以各带的坐标完全相同,使用时只需变一个带号即可
5、;,中、小比例尺标准图框,投影变换,数据处理,中、小比例尺非标准图框,大比例尺标准图框,大比例尺非标准图框,四类图框生成,类投影,成批文件投影,点要素,线要素,区要素,小比例尺的标准图框,以1:1万为例,其他小比例尺的标准框生成方法与之类似; 第一步:单击“工具”“生成梯形图框”“生成1:1万图框”,小比例尺的标准图框,第二步:设置起始点经纬度,以及椭球参数,设置类名,其它可以默认,17,注:起点经纬度就是图幅左下角的经纬度坐标,小比例尺的标准图框,第三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图框参数,“确定”,选择图框保存位置,这样,生成的图框自动添加到当前地图;,18,注意: “将左下角平移为原点”和“ 旋转
6、底边水平”这两项一般不选。,小比例尺的非标准图框,第一步: “工具”“生成梯形图框”“生成任意梯形图框”, 第二步:输入起始经纬度,去掉“绘制标准分幅图框”前的勾,这里以生成1:10万图框为例,19,小比例尺的非标准图框,第三步:设置投影参数,分别设置空间参照系类型、地理坐标系名称和投影类型,20,空间参照系,地理坐标系,投影坐标系,小比例尺的非标准图框,第四步:点击“确定”后,弹出如下对话框,根据需要,对相应参数进行设置; 注意:“将左下角平移为原点”和“旋转底边水平”这两项一般不选。,21,小比例尺的非标准图框,第五步:设置好后,“确定”,选择保存位置,最后,生成的图框自动添加到当前地图。
7、,大比例尺的标准图框,以1:2000为例,其他大比例尺的标准框生成方法类似;第一步:单击“工具”“生成矩形图框”“生成1:2000矩形图框”,23,大比例尺的标准图框,第二步:弹出“1:2000图框”如图,设置横纵向起始公里值、公里值间隔和选择矩形分幅方法,其他可采用默认设置,单击“确定”按钮,选择保存位置,即可生成1:2000标准图框;,大比例尺的标准图框,1:2000标准图框如图:,25,大比例尺的非标准图框,以1:2000为例,其他大比例尺的非标准框生成方法类似; 第一步:单击“工具”“生成矩形图框”“生成任意矩形框”,26,大比例尺的非标准图框,矩形分幅方法为: 任意矩形分幅;设置起始
8、公里值、 结束公里值、公里值间隔设置比例尺,第二步:设置图框参数,大比例尺的非标准图框,1:2000的非标准框,如下图,28,类投影,如图,分别栅格影像图(高斯大地坐标系北京54,3度分带38号带)和矢量图框(1:1万北京54 ,3度分带38号带),它们不能套合在一起,因为坐标位置不同,需要对图框进行投影转换;,29,类投影,第一步:单击“工具”“投影变换”“类投影” 第二步:打开图框,30,类投影,第三步:选择保存位置,设置目的空间参照系,设为 “高斯大地坐标系北京543度分带38号带”,点击“应用”,确定即可;,类投影,投影后,将栅格影像和图框套合显示如下图:,32,成批投影或转换,第一步
9、:点击“工具”投影变换“成批投影或转换”, 第二步:打开源地理数据库和设置保存目的数据库位置,选择待变换的地理要素;,33,成批投影或转换,第三步:选择“投影变换”,弹出对话框,设置目的空间参照系,点击“执行”按钮,转换完毕。,误差校正,在图形的扫描输入或是数字化过程中,由于操作的误差、数字化设备的精度以及图纸的变形等因素,使得输入的图形存在局部或整体的变形。为了减少输入图形的变形提高图形精度,要经过误差校正。,35,误差校正,误差的来源:在矢量化的过程中,由于操作误差,数字化设备精度、图纸变形等因素,使输入后的图形与实际图形所在的位置往往有偏差;有些图元,由于位置发生偏移,虽经编辑,很难达到
10、实际要求的精度,说明图形经扫描输入或数字化输入后,存在着变形或畸变,须经过误差校正,清除输入图形的变形,才能使之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36,误差校正,误差的分类:源误差、处理误差和应用误差; 其中数据处理误差远远小于数据源的误差,应用误差不属于数据本身的误差,因此误差校正主要是来校正数据源误差; 误差校正方法:全自动误差校正、交互式误差校正; 前者适合控制点较多,误差校正精度要求较高的图形,后者与之想反注意:无论是交互式校正还是自动校正,都只能校正图形的变形而不能通过校正去改变图形的比例尺。,37,误差校正,全自动误差校正的基本原理:系统自动采集实际控制点和理论控制点的坐标值,并计算出实际控制
11、点的误差系数,根据所得到的误差系数来依次校正点、注记、线、面要素;误差校正需要三类文件:、实际控制点文件:用点型或线型矢量化图像上的“+”字格网得到 ; 、理论控制点文件:根据文件的投影参数、比例尺、坐标系等在“投影变换”模块中所建立的一个相同大小的标准图框;、待校正的点、注记、线、面要素;,38,误差校正,在地图编辑器里添加需要进行误差校正的要素,可以看到矢量化的文件已偏移到黑色的理论框外面; 图中红色方里格网是需要采集的实际值,黑色理论框提供对应的理论值,全自动误差校正,第一步:在菜单栏空白处右键,将“采集校正控制点”命令勾上,菜单栏就会有如下图的工具条,点击“新建控制点文件”命令;,40
12、,全自动误差校正,第二步:点击“设置控制点采集参数”命令,弹出如下设置对话框,根据数据情况,进行参数设置;,41,误差校正,第三步:将“方里格网.wl”设为当前编辑状态,点击“自动采集控制点”命令,如下图,42,误差校正,第四步:将“标准.wl”设为当前编辑状态,点击“自动采集理论控制点”命令,弹出理论值与匹配值对话框;单击确定,43,全自动误差校正,第五步:点击“另存控制点文件”按钮就完成保存控制点文件(*.pnt)。,44,全自动误差校正,第六步:单击“矢量校正”命令,弹出如图对话框,打开待校正的简单要素类,设置保存路径,选择“根据控制点校正”,并打开上一步保存的控制点.pnt文件,“校正
13、”; 注记类校正步骤类似;,45,全自动误差校正,打开校正后的结果文件和标准框文件,查看校正结果套合情况。,手动误差校正,采集实际值时同时输入理论值 第一步:添加待校正的图层,将该图层设为当前编辑状态,点击“新建控制点文件”按钮; 第二步:设置采集控制点参数, “采集实际值时是否同时输入理论值”前的打勾,并设置采集搜索范围和小数位数。,47,手动误差校正,第三步:选择采集实际控制点命令 ,在当前编辑的图层中点击选择已知控制点,弹出“是否选择该 点”的对话框,点击“是”,弹出“输入控制点理 论值”对话框,如图所示。同样的采集方法,依次输入多个控制点的信息,另存控制点文件;,48,全自动误差校正,
14、第六步:单击“矢量校正”命令,弹出如图对话框,打开待校正的简单要素类,设置保存路径,选择“根据控制点校正”,并打开上一步保存的控制点.pnt文件,“校正”; 注记类校正步骤类似;,49,影像处理,影像镶嵌影像裁剪,影像镶嵌,以下是左右两幅影像,通过镶嵌功能,可以把两幅影像镶嵌成一幅影像,51,影像镶嵌,打开MapGIS遥感影像系统,影像镶嵌,第一步:选择“影像处理”“影像镶嵌”,影像镶嵌,第二步:添加需要镶嵌的影像文件,影像镶嵌,第三步:设置镶嵌范围、镶嵌设置,影像镶嵌,第四步:输出设置、镶嵌预览和影像镶嵌,影像镶嵌,第五步:影像镶嵌,镶嵌结果浏览,影像裁剪,在MapGIS遥感影像系统中完成影
15、像的裁剪 选择“影像预处理”“分块裁剪”,裁剪模式: 按块大小 按块数目 AOI区裁剪 适量区裁剪 自定义多边形 按影像范围裁剪,影像裁剪,裁剪结果浏览,影像融合,高光谱低分辨率影像,全色影像,局部放大影像,局部放大影像,影像融合,影像融合的基本流程:,影像融合,第一步:打开,开始程序MapGIS K9遥感处理平台,通过“添加图层”的方式把“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添加上来。,影像融合,第二步:单击“影像信息” 分别查看两幅影像的分辨率是否相同 若不同要对多光谱的影像数据进行重采样,使两个影像的分辨率相同。,全色影像信息,高光谱影像信息,影像融合,第三步:影像重采样。两幅影像的分辨率不同(全色影像分辨率为0.6,多光谱为2.4),对多光谱影像进行重采样,修改分辨率为0.6。,影像融合,第四步:影像融合 在“影像预处理”菜单中选择“影像融合”。,影像融合,第五步:多源影像融合设置 分别选择参与融合的“全色影像”、“多光谱影像”和“融合方法”(常用加权融合法),,影像融合,融合后影像,局部放大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