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氧疗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氧疗 脑在头颅骨内,由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组成。大脑为球形,大脑半球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脑由无数的神经细胞和脑质细胞组成,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脑动脉粥样硬化时,营养细胞的小动脉血流量减少,脑细胞的功能也会减退。当脑动脉发生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或肿瘤压迫时,脑细胞可发生变性、坏死。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本身血管发生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所造成的脑组织供血障碍。脑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发病率为 150200 人10 万人。脑血管病死亡率达 101.31117 52 人10 万人,占各类疾病死亡总人数的 1520。脑血管疾病的
2、发病率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年龄越大,发病率也越高。现代医学将脑血管疾病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列为当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脑的平均重量为 1500 克,为全身重量的 23,但其耗氧量却占全身摄入氧气总量的 2O。大脑的代谢每 24 小时需要氧 72 升和葡萄糖 150 克。心脏每收缩一次输出血液为 70 毫升,其中 1015 毫升供给脑部。而且,脑组织的能量储备和无氧代谢能力极小,一般只储存着极少量(约 2 克)的葡萄糖和糖原,能量代谢几乎全部依靠血流不断地运送来葡萄糖和氧气。在正常体温下,如果缺氧,大脑的生理功能只能维持 46 分钟,中脑能维持 510 分钟,小脑能维持 1015分钟,延
3、髓能维持 2030 分钟。也就是说,如果人体缺氧,脑组织、特别是大脑的皮质会首当其冲,当葡萄糖和氧的供给减少到临界水平时,脑细胞的功能就只能维持几分钟。因此,当病人患脑血管疾病时就会影响到呼吸中枢,造成缺氧。缺氧又可使大脑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脑组织充血水肿,脑水肿又促使缺氧现象更为严重。严重的脑缺氧,毛细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很快发生肿胀,压迫毛细血管,使管腔变得狭窄甚至变形,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发生肿胀,形成大小不等的疹样突起,使管腔狭窄或堵塞,血流受阻,引起缺血或瘀血,加重脑缺氧和水肿。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病情多危重。突然发作时,如果没有立即补给氧气的措施,即使抢救存活,也有
4、13 以上遗留下永久性残疾,有的还有再次复发的可能。所以,氧保健和输氧急救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脑血管系统常见脏疾病有脑缺血、脑血栓与脑栓塞、脑眩晕等。此外,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不直接引起脑缺氧,但最后的结果都导致脑组织缺氧,如脊髓损伤,颅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如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症)等。脑 缺 血 人的大脑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依靠血液运送,如果脑部缺血,就会引起脑部一系列的病变。脑部缺血时间越长,葡萄糖和氧气就越不能满足脑细胞的需要。因此,脑细胞就会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成为只能维持生理代谢而毫无意识的植物人。所以,对脑缺血应积极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叫一
5、过性脑供血不足,多发生在体虚或精神突然紧张、激动的时候。发病机制主要是脑血管痉挛或微小栓塞,使脑血流量明显减少,使脑供血不足。这种类型的脑供血不足,病情很急,但症状持续时间短,通常只有几分钟,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病状可自行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但可反复发作。这类病人在发作时多有眩晕、恶心、呕吐、一过性半身麻木,一过性偏瘫及短暂的意识障碍等症状。对于短暂脑缺氧的治疗原则是扩张血管,使血液顺利流过脑部,可采取静点脉通,口服 PSS、脑益障、西比灵等。由于短暂缺血是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产生脑组织一过性缺氧,所以有条件吸氧者应补充氧气,一般以氧流量 2 升分为好,待症状完全缓解再停止吸氧,这样可以
6、提高血液中的血氧浓度,同时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也增加,使脑组织的缺氧症状得到纠正。同时,血氧浓度的提高可使血液粘稠度下降,微小血栓化解。自发病次日起,每日吸氧 12 次,每次 12次时,连续 23 周,可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大脑急性缺氧多是由于脑供血障碍造成的,初发作时病人表现为兴奋多动,有欣快感,判断力降低,精细运动失调等反应。随着缺氧加重或时间延长,大脑由兴奋转为抑制,病人反应迟钝,表情淡漠,嗜睡,丧失意识甚至惊厥。对这样的病人应立即给以氧疗,目的是提高血氧分压,以改善病人机体的缺氧状态。如果病人临床出现昏迷,偏瘫、失误等症状,医生会根据病人脑部病变性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以防止脑组织
7、发生严重损伤。现代化医院里的高压氧舱就是为了使病人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弥散和脑组织的含氧量,达到改善脑缺血、缺氧等症状,尽快恢复意识和肢体功能。脑 梗 塞 脑组织因血管堵塞而引起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即为脑梗塞。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病,它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动脉粥样硬化时,由于粥样斑块表面粗糙,极易引起血液在斑块上凝固,凝块可在病变处引起血管闭塞,特别是在血流缓慢时(如睡眠、卧床)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脑血栓形成,也叫脑血栓。脑栓塞是指身体其他部位的柱子脱落,随血运行到了脑部,阻塞于脑的某处血管当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脑组织坏死。 无论是脑血栓还是脑栓塞,病状都是头晕无力,
8、肢体麻木,语言障碍,失误以至半身不遂。脑血栓形成一般在睡眠当中。往往病人在入睡前身体尚好,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直到早晨起床后才突然发现一侧肢体无力。脑栓塞的病人的情况则不同,常常是在活动中突然发现上述症状。在医院里,对脑血栓与脑栓塞病人的治疗基本是相同的。给药的原则是积极扩张血管,常使用的药物如脉通、川穹嗪、维脑路通、烟酸静点,脑益嗪、抗栓丸、PSS 等口服。同时,还对病人进行溶栓治疗,如链激酶、蝮蛇抗栓酶等都是溶解血栓的常用药。与此同时,补充维生素 BI、B6,各种氨基酸 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脑梗塞是梗塞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为使脑组织尽量少损伤,所以氧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对症疗法。当血氧浓度增加
9、后,血液粘稠度降低,从而减少脑组织的损伤、对于急性脑梗塞病人,一般以鼻管吸纯氧,流量多为 4 升分,如有条件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更佳。在恢复期,病人可在家中接受氧疗,每次 12 小时,连续治疗两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病人能在康复期每天吸少量新鲜氧气,可以有效地防止脑梗塞复发。脑 眩 晕 眩晕指人对自身和空间位置关系的错觉,出现阵发性的自身和周围景物的旋转,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或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会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的病因多为内耳、颅神经等处病变引起,需要进行氧疗的眩晕主要为美尼尔氏病。 美尼尔氏病本病病变为内耳缺血缺氧,多为突然起病,数目数月数年发作一次,持续数分钟至数日,劳累及情
10、绪激动可诱发。发病时病人感到视物旋转,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大汗,耳鸣,面色苍白,不敢睁眼或动头,发作后听力减退。病人在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防止因体力不支而跌倒,一般服用阿托品、镇静剂及神经营养药。有吸氧条件的病人应尽快吸氧,因为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有助于缓和内耳缺氧状态,使症状逐渐缓解。在家中吸氧可一日一次,流量为 12 升分即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氧疗 当今世界上,不少科学发达的国家对许多危害人体生命的疾病已能控制,人均寿命不断延长,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相应地上升到第一位或第二位。就冠心病而言,美国每年约有 50 万人死亡,占人口死亡总数的 1312,占心脏病死亡人数的 5070;我国心脏病死
11、亡率占各种疾病死亡率的 1020,并呈上升趋势。以全国生活水准较高的城市北京为例,心脏病的发病率在 1958 年为十万分之七十,到 1991 年已上升到十万分之一百五十。因此,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患者也应懂得有关自我保健知识。 心脏疾病的氧疗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人体中血液循环的核心动力装置,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全身的血管里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着,完成人体所需物质的运输和代谢。健康人在休息的时候,心脏每分钟平均跳动 60100 次。当从事体力活动的时候,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最高次数可以相当于 220 次减去年龄。健康的成年人心脏跳动一次,输送出大约 150 毫升血液。如果
12、一个人平均每分钟心跳 72 次,那么,每天要跳动 103,680 次,总的输送血量为 15,000 升。到了 70 岁的时候,这个人的心脏总共跳动了 25 亿次。心脏位于胸腔内,其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重量大约是 280310 克。 13 位于胸部正中线的右侧,23 在正中线的左侧,心脏被房间隔和室间隔分成左、右两半,分别叫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之间、心室之间是不相通的,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通,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都是走向开关的瓣膜,保证血液能沿一定方向流动。心脏与大血管根部有囊性膜包裹,这就是心包。心包膜内有少量浆液,当心脏收缩搏动时,可起润滑作用。心脏本身的血液供
13、应由主动脉发出的冠状动脉来承担,动脉是专管心脏向外运输血液的管道,静脉是血液返回心脏的管道。毛细血管的一端与细小的动脉相连,一端与细小的静脉相连,人体的各部的物质交换都是在毛细血管内进行的,氧气、营养物质、酶和激素等物质被送到各组织,各组织的代谢产物又被送往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心脏在体内有节奏地收缩和扩张,是保证心脏射血机能所必要的条件。但是,当一个人患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瓣膜疾病、心律紊乱、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塞或心包疾患等疾病时,心脏的收缩力、代谢及其协调活动发生障碍,心脏的输血量就木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各个组织器官由于缺血缺氧受到不
14、同程度的损伤。在各种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最高,病程很长,又会由于劳累、情绪波动、受凉、饮食不当等多种原因经常急性发作,直接威胁生命。如果病人在家里不但备有急救药品,又备有便捷、可靠的供氧设备,就能够在出现发病前兆的时候或者刚刚发病的时候,由自己或家人立即补充给氧,及时控制和缓解病情。转危为安。即便仍旧需要急救医生诊治或者到医院进一步诊治,也可以赢得宝贵时间,避免心、脑由于缺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大大降低造成严重后遗症的可能性。对于有条件送医院救治的病人,应先让病人吸入足够的氧气,为医生救治赢得时间,因为只有含有足够氧气的血液才能使心功能渐趋正常。对于各
15、类心脏病患者,应提醒他们在家中置备必要的制氧设备,以便在感到身体不适时就自己动手吸氧,以减轻心脏负担,在较短的时间内缓解病情。这对边远地区或运送入院有困难的患者尤为重要。动脉粥样硬化症 在心血管系统疾患中,另一种常见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症。这种粥样硬化斑块并不限于发生在冠状动脉,所以多在体检时才被发现。动脉内膜上的脂质沉积,向血管腔内突出且粗糙不平,脂质斑块如同粥样物,故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长期高血压也可以造成小动脉及动脉壁中层硬化,这种情况称为动脉硬化。平时所说的动脉硬化,实际上是包含了上述两种病变,因而是不够确切的。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常侵犯大、中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
16、脉及肾动脉,可以引发冠心病、急性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动脉粥样硬化一般缺乏明显症状,发生什么症状常取决于哪些器官受累及,症状有无或轻重则取决于器官缺血的程度和发生的急缓。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狭窄而供血不全时,可出现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发病前常有诱发因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开始时的主要症状是较大范围的压榨感剧烈胸痛,病区可能扩大到上腹部和颈部;也有病人无胸痛,而感觉腹涨、恶心、呕吐,常误认为肠胃疾病。如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则发生心肌梗塞,主要感觉是呼吸困难。心肌梗塞的面积超过左心室面积的 25对,往往发展为心力衰竭。脑的动脉粥样硬化,可因脑缺血而出现头晕、头痛、智力减退、行动迟缓和震
17、颤性麻痹。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则会出现失语、偏瘫甚至意识障碍,称为急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多尿、夜尿甚至尿毒症。出现发病前兆后采取急救措施的快慢,对于挽救生命和避免永久性后遗症有十分关键的意义。中老年人突然感觉胸闷、胸部疼痛或者其他不明原因的不适感时,应该首先考虑心、脑血管梗塞的可能性,立即吸氧是防范症状恶化的有效措施。动脉粥样硬化惯常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病理改变,所以要特别注意医疗与保健。病人除了改变嗜酒、吸烟等不良习惯外,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扩张血管药物,如烟酸、长效硝酸甘油等。病人应长期定时补充氧气,以保证血液含氧量。有条件的家庭最好能预备一套简便、快捷、安全的制氧设备,避免意外事故发生。按照最新的医学报导和氧疗实例反映,若干长期冠心病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过较长时间(一年以上)坚持氧疗,同时配合适当用药和体育锻炼,心电图和其他检测结果出现了瘤疾明显好转的迹象,其稳定程度有待于继续观察分析。这可能是心脏疾患病人的一个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