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桑子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说明: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表达效果及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如词的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
2、风中的姿态。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见到欢愉喜善的作品,即使有也不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那些使人深受感染的作品往往都是愁思穷苦之词。中国古代诗人也好将“愁”字入诗,在中国古诗词中含有“愁”字的诗词不胜枚举,如“愁如塞月恨边云”,“百年愁里过”,“吴山点点愁”“无愁不到心”,“新月与烟愁”,“明日黄花蝶也愁”,几乎无处不可用“愁”。文人可能是多愁的,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具有愁思,也善以愁入诗。
3、因此,借助本文也可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学中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反复诵读,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2难点:理解词中“愁”之外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以及欧阳修积极的人生追求。说明: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词重感情,词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通过诵读,引发出独特的想象,进而产生个性化的审美,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对于词中的“愁”,学生通过诵读是能够理解到的,但“愁”之外欧阳修独特、开阔的情感空间及积极的人生追求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除了文本的理
4、解之外,还引入了冯延巳的采桑子进行对比,以凸显欧阳修的积极的人生追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导入新课 1 介绍“西湖十景”,点出有关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点,导入本课的学习。2教授词的一般常识。(词是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词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1 根据已有的经验,回忆、判断。识记有关常识。(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
5、、中调、长调。)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积累词的一般常识。 诵读感知,理解文意1 教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停顿及语调的抑扬顿挫。2 组织学生集合智慧,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词中的西湖美景。 (“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 垂柳阑干尽日风” 、“双燕归来细雨中”)1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2 自由交流,博采众妙,代表发言。3 落英缤纷、柳絮纷飞的暮春景色,常会引起人们的惋惜之情。昔日湖上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盛况已不复见,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始觉春空四字既表达了若有所失的空虚感,又有一种繁华喧闹过后的清醒感。反复朗读感受词的韵律美与情境美,从语言的品味、内化提升到对词的意境的自我表述。阅读
6、鉴赏 提问:在古人的诗词中,百花凋零,落红满地,多表现孤独伤感之情,为什么欧阳修却一反往常,说是“群芳过后西湖好”?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四人小组思考问题,交流学习。(此词上片写西湖景色,下片写人,关键在“游人去,始觉春空”,游人一走,诗人才感空虚寂寞。可见西湖的好与不好,与群芳的关系并不大,而在于游人在不在。游人走后,感受作者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的情怀,理解他寄情湖山之外的重视人文景观的审美意识。又有燕子飞来,取代了游人的位置,一阵喜悦掠上心头,所以诗人仍然觉得西湖好。)拓展延伸 引入冯延巳的采桑子,组织学生朗读,并与课文比较。(重点放在“群芳过后西湖好”与“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的不
7、同情感的比较)1 朗读后交流感受。2 在描绘的景物及作者流露的情感两方面进行比较。(冯延巳的“愁”是肝肠寸断无法排遣的,欧阳修的“愁”是胸襟开阔,积极包容的。)从词所描绘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布置作业 选做题:1 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课文。2 收集欧阳修的另九首采桑子,就喜欢的一首进行研读,准备交流。 完成作业。 通过改写,深化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收集其他的采桑子词,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拓展学习范围。 思路点拨本文的教学,也可与四十一课柳永的蝶恋花进行比较阅读。两首词中所描绘的春景的残照狼藉,与两位词人所流露“望极春愁”和“群芳过后西湖好”,在同与不同之间,把握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8、 练习举隅1 积累名诗佳句颂西湖。(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林升题临安邸)(4)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宋孙锐平湖秋月)2探究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1)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唐白居易长相思)(2)郁孤台下清江水,
9、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宋辛弃疾菩萨蛮)(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宋李清照武陵春)(4)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附答案:2(1)闺中怀人之愁;(2)国破家亡之愁、报国无门之愁;(3)思念、孤独之愁;(4)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之愁。附冯延巳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