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老师一. 教学目标1. 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2. 感受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3. 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4. 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二. 重点、难点作者的情感体验。学习内容:三. 整体感悟这是一篇回忆自己老师的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从内容上看,文章主要从刘老师教学和放风筝两个方面来进行叙述和描写,既体现了刘老师的基本特点,又展示了刘老师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尊敬的充满人格魅力的
2、刘老师。文中,作者还不时穿插一些表达自己情感的语句,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最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情饱满,从另一个侧面烘托了刘老师的形象。本文在选材与材料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作者与刘老师交往的时间不短,能让作者记住的关于刘老师的事肯定很多,但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在人物的刻画与结构的安排上,本文也很有特点。刻画人物,作者直接描写了刘老师外貌、语言、动作,而且都抓住了人物独特的地方。作者还描写了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情,间接地烘托了刘老师的形象。在结构的安排上,作者先描写景物,引起回忆,然后是回忆的具体内容,
3、最后是结束回忆,抒发感情,各部分内容之间,非常注重过渡与衔接,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的。学习时,一方面要抓住文章对刘老师的刻画这一主要内容,把握人物的特点和情感世界,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抓住表现作者感受和情感的内容,体会刘老师对作者的巨大影响;再一方面,了解本文在材料的选择与安排、人物的刻画等方面的特点,学习并掌握写人类文章的一些基本写法。通过学习,大家要能从刘老师身上获得启发,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知识。苏叔阳曾说:“作家要有能点燃别人心灵的激情之火。 ”自 1994 年患癌症后,他仍笔耕不辍, 我的老师就是他“点燃别人心灵”的又一把“激情之火”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4、。文中记叙的是三十年前读书时的一位历史老师,他对待自己身体的残疾乐观而豁达,他的教学风格独特而饱含激情,尤其是他放风筝时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挚爱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作者的叙述深情中含有赞叹,怀念中蕴含着追随。四. 研读与赏析特色赏析1. 诗情浓郁。浓郁的诗情,给文章染上了强烈的抒情色彩。这种浓郁的诗情,既体现在文章的人物塑造上,也体现在文章的遣词造句上。课文中的刘老师是一位身有残疾的老师,但他超越了残疾:课堂上机敏的自嘲,显示他并未被残疾带来的精神压力所控制;板书时的跳跃旋转,表明身体的缺陷并未影响他的工作;对祖国的深情、对学生的亲切,让人感受到他那博大的爱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更袒露出他
5、那颗赤子之心,袒露出他生命的健康和强壮。这种超越世俗的浪漫情怀,就是一首诗;这样的人生,亦是诗一般美好而动人。文章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都是同样的健康、明朗,如同诗一般优美。 “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这是写自然之景,亦是在彰显着作者心中的生命活力;“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 ,寥寥数语,便将人带到一个书卷气浓浓的课堂上,这种营造意境的功夫看似平常,实则不易;“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这样的句子,本身就像诗一般醇美
6、。2. 细节传神。文章对刘老师形象的刻画,得力于生动传神的细节。板书时“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 ,令学生激动得心跳;提问时“关切地瞧着同学” , “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 ,让学生刻骨铭心;将风筝送入蓝天时“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 ,气喘吁吁抓住线绳时脸上那“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使“我”深深感动刘老师那独特的人格魅力,穿越了近三十年岁月的风尘依旧撼动人心,这就是细节的力量。句段: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天里尽情飘舞,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
7、端。品析:这一段是景物描写。突出了生命的活力,作者睹物思人,引出自己所想。句段: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的泥巴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品析:这一段是刘老师对自己缺腿原因的解释。句段: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我们说笑。甚至于,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他终于气
8、喘吁吁地抓住线绳,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品析:这一段是作者回忆刘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风筝的情景。难点解析:1. 回忆老师,不重点写老师教学和奉献,却大写老师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是为什么?因为老师身体残疾,缺了一条腿,通过放风筝, “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充分地表现了老师生命的顽强;放风筝后的满足与喜悦,可以看出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正是老师这种顽强的生命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性格及精神感染了作者,才致使三十年后还不能忘怀。同时,这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2. 怎样理解“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这句
9、话的含义?这里的“风筝”已经不再是实指的风筝,而是引申了一个概念,他暗示我们,刘老师的顽强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影响了作者的人生理想。五. 学法指导1. 选用以下话题说一个小片断, “在我记忆深处微笑的老师” , “在我记忆深处生气的老师” ,“在我记忆深处缓缓踱步的老师”一方面可以学习用细节表现人物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调动情绪,创设一种氛围,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2. 文章回忆部分分为两层,一部分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我”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记叙课外活动时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场景。可以通过关键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的写作重点,从而理解“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10、的含义。3. 文章的语言明朗而优美,散发着阳光的味道。大家要集中品味议论抒情句,感受文中汩汩流淌的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或者品析文中的小片断,在传神的细节中体味刘老师那跨越命运的达观和守护生命的执着。4. “为何近三十年后又想起了刘老师?”可以用这样一个主问题来牵引全篇的阅读。 “因为刘老师就像春天一般充满了活力” , “因为刘老师就像春天一样给学生以温暖” 。进而了解作者的经历,体会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由感知全文内容的层面过渡到把握文章重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上来。5. 推荐魏巍我的老师 、海伦凯勒我的老师和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等文章,体会:只有热爱校园热爱自己的老师,才会发现蕴藏在校园里那平常日子中的美丽而高尚的灵魂。六. 体验反思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 ,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 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 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 起翅膀,翩翩起舞,直 入云霄。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那浮在他脸上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