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8 页 长江目标导航 名师引领目标导航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名师引领【背景介绍】本文写于 1961 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 ,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 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 50 多部。他早期的
2、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其叶笛集于 1959 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阅读点拨】文章表面上看,是一篇散文,用的是散文的连行的句式,但是,实际上,这是一篇散文诗,形式上是散文,内涵上是诗的。 首先,作者写他经过南京浦口车站的时候的感受,集中写对于长江江面和两岸景观的感受,把长江当作载体,以
3、象征的手法来表现对于祖国的感情。全文有着明显的抒情格调。 其次,作者的大部分抒情是隐含在描述之中的,但是,情绪有起有伏,当他的情绪到达高潮的时候,他就激动起来,情不自禁地直接抒情,唱出了自己对于古老而又年青的祖国的自豪的颂歌: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所照耀,你这样早便醒过来了,水呵,风啊,玫瑰色的曙天呵,我们一起来歌唱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祖国的赞歌。 可以看出,郭风写的长江,虽然从表面上看来,写了一些现实的景观,但实际上,他笔下的长江,不仅仅是长江,而且是祖国欣欣向荣的一种象征。【思路分析】(1)内容结构:全文可分三部分:12 描写长江美景 36“哦,长江”抒发对长江的赞美。 78 抒情议论,照应文
4、章开头,点明主旨。 第 2 页 共 8 页 (2)写作特点:1、借景抒情的写法。借描写长江来赞美祖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拓展提示: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第一写景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第二、写景要有选择。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第三、写景要有情致。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学习机
5、要】1、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2、了解长江的常识,通过长江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感的熏陶。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一系列修辞和重复的手法的作用。师生互动 共解难题1,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哦,我们的古老的,古老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千年万载的哺育了亿万子女的乳娘。(喂养)B 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弄着微波。(仔细地看 )C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美好的仪表举止)D 电影院太小了,每当来了一场好电影,人们便开始了各种关系的角逐。 (泛指竞争或竞赛)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在具体语言环境
6、中对词义的理解。做好这种类型的题,需要平时对生字词词义理解的积累,还需学生结合语境对词语进行理解。2,选出作品与作者、时代、出处、国别不对应的一项( )A 郭风长江当代英雄和花朵中国B 叶其扬壶口与龙门当代黄河新歌中国C 毛姆江之歌现代散文佳作 108 篇英国D陈衡哲长江之歌 现代中国现代散文选 中国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在学习时注意积累。3,选出下列不是比喻修辞的一项。 ( )A 于是他们使出全部的力量,像着了魔似的,大幅度地加倍弯腰,有时力量用到极限就全身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像田里的牲口。B 他这次不像以往哪么立刻起身,观众也不像以往那样马上给他掌声。C
7、几十年过去了,还是这条大河,我却再也回不到我的童年了,部队迁走了,那个大院还有那两棵“伟丈夫” ,也早已不见了踪影。第 3 页 共 8 页 D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比喻的辨别,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识别,并非有“像”的句子就是比喻句。4,对句子中的“活”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冲锋的动作真猛,活像一只刚下山的小老虎(逼真地)B 王老师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 (生存)C 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活动)D做学问,即讲究实,也讲究活。 (活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下词语的理解,注意多义词的辨别。5,下列句子中带点的成语
8、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条街成了商业街之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B 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C 正因为它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情况,学生需注意成语的意义,不可望文生义。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听到了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B 实行改革以后,这个厂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C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王刚很快取得了进步。D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全队的名声和命运,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9、。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识,注意常用病句类型。7,给加点的字注音。曙天( ) 穿梭( ) 吞噬( )湍急( ) 餍( ) 澎湃( )狂澜( ) 荡涤( )答案: 解析:此题意在夯实字音,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积累。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站在高山之巅,望_,_。惊涛澎湃,掀起_;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A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 4 页 共 8 页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B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_,_,向
10、南北两岸C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D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8 根据课文,在文中划线处填上适当的句子。答案: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万丈狂澜;解析:该题意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积累必要的诗句。9 句子前有符号的句子用到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用到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 。分析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各是什么?答案:A B;CD ;本体均是“黄河” ,喻体分别是“摇篮” “屏障” 。解析:该题意在落实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10 结尾两句的重复是否多余?可否删去一句?说明你的理由。
11、答案:不可。因为连用两句,采用反复,加强语义表达,突出黄河的特点。解析:该题是对语句作用的分析,同时兼顾反复作用的体会,让学生在阅读中注意语句的品析。11、本诗通篇都以第_人称的口吻抒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第二人称,这种人称的好处,便于情感的抒发和交流,把黄河拟人化,强调黄河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解析:此题旨在考察对人称作用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应多加体会合揣摩。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第 5 页 共 8 页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
12、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 长江 啊 长江12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节诗歌的内容。第一节:第二节:答案:第一节主要书写长江母亲般的情怀;第二节主要写长江是无穷源泉。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抓住主要信息的能力。13、阅读第一节,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用原句回答)答案:“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理解,注意语句的前后呼应的把握。14、阅
13、读第二节,从那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答案:“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解析:同上。积累运用 学会创新一、基础知识1,根据拼音写汉字。波光 lnln( ) li( )览 如 l( )平地 山 din( ) 磅 b( ) 简 lu( )2,根据意思归纳词语。A形容波浪互相橦击。 ( )B混浊的波浪直冲向天空。 ( )第 6 页 共 8 页 C像在平坦的地上走一样。 ( )3,仿照句子,在续写两个句子。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速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
14、_;冬天的雪,_,_。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 黄河/滚滚。B 相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C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D 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 之上5,下了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气魄 澎湃 狂谰 头颅B 浊流 宛转 摇篮 乳汁C 扮演 屏障 浩荡 荡涤D 臂膀 哺育 滋长 尘埃6,根据句意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信任是_友谊之蜜的花朵,理解是_心灵的桥梁。 羡慕不是奋斗的同义词,_不是_的代名词。A. 酝酿 沟通 追求 盲从B. 酿造 交流 盲从 追求C. 酝酿 交流 嫉妒 竞争D. 酝酿 沟通 嫉
15、妒 竞争二、阅读练习(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 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 小时内即已渡过 30 万人。21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 23 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
16、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一篇新闻,主要包括_ 三部分,其中_ 是新闻内容的提要,_部分大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_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上文导语部分和主体部分是:( ) .开头至“.横渡长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开头至“.区域”是导语,以下是主体。.开头至“.扩展中”是导语,以下是主体。 .上文详写和略写的是:( ).中路军渡江战况略写,西路军战况详写。.中路军渡江战况详写,西路军战况略写。.中路军西路军
17、战况都是详写。 第 7 页 共 8 页 .上文横线上的句子是分析中西路军节节胜利的原因的,它用什么表达方式? ( ).记叙的方式.说明的方式.议论的方式 .上文从两方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方议论为什么一详一略?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锐不可当:不含:业已: .文中多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和表示具体数字的词语,对其作用理解得不正确的一项:( ).增加新闻的具体性和真实性.体现新闻的时间性和时效性.;因为事件仍在发展变化,这样写可以避免作者发稿时与读者看到新闻时,事情发生变化而产生的误解.显示新闻的思想性与可读性 .用横线画出文中议论的句子。.中路军所
18、遇的敌情是怎样的?10.文中“此种情况”是指什么情况?11.文中在议论敌人毫无斗志的两方面原因时,一略一详,略议的内容是,详议的内容是。12.根据词语的感情色彩给下列词语归类:英勇善战纷纷溃退泄气锐不可当毫无斗志 褒义词:贬义词13.写出下面句子的主干: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4.上文的时间和数字都很具体,体现了新闻具有的特点。15.上文选自 写的16.括号里的文字叫电头,交代了参考答案:一、1、粼粼 浏 履 颠 礴 陋、澎湃 磅礴 如履平地、略、二、1、标题、导语、主体,标题,导语,主体、 、略写我军,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已说明了这一切;详写敌军,一是把
19、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这里重点说明,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dng不包括已经、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我军英勇善战 敌军方面的情况、;、前锋切断铁路线、具体性、真实性、第 8 页 共 8 页 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讯社名称(发电机关) 、发电时间、发电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