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4 页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二【教学构想】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讲授此课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在说明事物的时候,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为了更好地说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的组织材料的方法。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说明的顺序,对文章作整体的把握。 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讲授此课时,我抛弃传统的细致讲解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先对课文作整体把握后,设计了几个有趣的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的开展中,把握说明文的特点。最后共同分析语言特色,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2、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让学生领悟说明文的特点。 3学习在说明中运用描写的方法。 4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学生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重难点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观看图片;感知课文;设计活动;共同分析。 教学步骤 学生介绍纪念碑。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特色。体会语言特点。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资料,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相关情况作一定的了解,加深认识,并学会整理中心资料。) 一、导入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第 2 页 共 4 页 (不
3、同角度摄影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对纪念碑的外观、基本构成作了解。) 2请一位同学看着图片介绍纪念碑。 3先不作评价,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也是说明、介绍纪念碑的,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说明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二、整体把握课文 读完课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畅谈。 (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方位词的使用,说明时抓住事物的特征,语言饱含情感等,教师适时做总结。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并充分地肯定学生。) 三、分小组设计活动 1学生当导游,介绍瞻仰的路线及瞻仰顺序。 (学生活动:画方位词;可以让多名学生尝试,互相补充;其他学生总结说明顺序。) 路线:(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
4、写 )越过(广场) 一踏着( 石道)一踏上(台阶)一到了( 平台)一走下(台阶) 一离开( 纪念碑) 。 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 )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 碑顶。 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介绍 lO 幅浮雕) 东-一南-西 (1839 年-解放战争) 第二课时 (继续进行活动安排) 2看着浮雕图片,学生当革命史迹的讲解员。 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出来。 总结:说明文中记叙、描写的作用。介绍 lO 幅浮雕时,将每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人、时、地、事等记叙因素交代明白。总之,在说明文中运用记叙和说明,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3作为普通的瞻仰
5、者,说说纪念碑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先说特征: 巍峨-高达 3794 米,有 10 层楼那么高 雄伟-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庄严-纪念碑是用一砌成的,它象征 装饰花纹象征 8 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 第 3 页 共 4 页 次说感受: 抓住开头和结尾的句子。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 -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 ,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代价“。 (活动环节的设计富有个性化,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施展学生的才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
6、性。) 四、师生共同总结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本文的语言很精练准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如:“落成“、“瞻仰“、“巍峨“怎样讲?不用“落成“,而用“建成“ 、“造好“ ,不用“瞻仰“ ,而用“参观“,行不行? (“落成“,含有庄重、庆贺的意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兴建,意义十分重大,如果用“建成“、“造好“等一般性字眼,就无法表现作者的崇敬心情。“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仰望,用它比用“参观“这一类字眼贴切、庄重得多。这种“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 ,是贯穿全篇的。因此,这一节起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又如:“10 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
7、大浮雕高 2 米,合在一起长40 68 米。“ 这些句子用数字准确地描述了浮雕的高大壮观。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本文的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1导入激趣,让学生活跃起来。 欣赏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学生的看图介绍,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愉陕地学习。 第 4 页 共 4 页 2小组活动设计,增添课堂魅力。 我精心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学生当导游、讲解员,充当瞻仰者的身份,允许多名学生参与其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下面的学生也有事可干,他们可随时补充、纠正并总结。这样让他们真正感觉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不断主动把握学习机会,同时培养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师生共同参与品味语言。 这一环节注重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其积极作用。 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如果要使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教师应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审视,使之不断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