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习内容 古代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3.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学习重难点1.认准字音、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情节。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巧妙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一、课前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鞍鞯( ) 胡骑( ) 金柝( ) 策勋( ) 赏赐( ) 理云 bn( ) pi 头( ) 扑 shu( ) 阿 z( )2解释下列句中加
2、点的字词。木兰当户织( ) 昨夜见军帖( )旦辞爷娘去( ) 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 ( ) 安能辨( ) ( )3 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4.搜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的故事。5.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的还没有解决的疑问。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课文,概述故事情节。听范读课文,思考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二) 人物赏析,品读探究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3(三)品读探究:1.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
3、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2.第 5 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3.第 6 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四)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五)语言品味: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赏析:(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4、)(六)拓展延伸: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三、当堂达标:(一)填空。1 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4知识链接:(一)关于乐府诗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其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汉武帝时,进一步扩大了乐府的规模。这种风尚沿袭到南北朝时期后,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为诗体了。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已有了乐府专章,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诗歌,亦即凡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 。 (二)关于“互文” 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
5、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3.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4.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5.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6.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情景的句子: 7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8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描写爷娘: 描写阿姊: 描写小弟: 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4.品味“开” 、 “坐”
6、 、 “脱” 、 “著” 、 “理” 、 “帖”这 6 个动词的表达作用。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学习反思:1木兰诗有多处互文。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种用法在古代诗歌中,特别是在古代格律诗中是常见的。如唐王昌龄诗中的“秦时明月汉 时关”就是一例。(三)北朝民歌的奇葩 语言 运用的经典木兰诗铺排方式及其作用北朝民歌木兰诗是我国民歌中的一朵奇葩,与西洲曲一起被视为我国南北朝诗歌中的双璧。 木兰诗成功地塑造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英雄木兰的形象,并以精美的语言和多种方式的铺排手法见长。在叙事时常抓 住能更好刻画木兰形象的
7、地方加以铺排。铺排时又多用排句、叠句,回旋复唱,摇曳多姿,弥足玩味。 一、 按心理铺排。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这一问一答的铺排 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当然,也可看做是歌者的口气,因为它是口头传唱的民歌嘛!其目的是引出木兰的自述,她是为父亲被征而发愁。这四 句并非多余,除了具有民歌的风味外,对后面说出的原因“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这一铺排注重了人物的性格刻画,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妇女形象。 二、 按方位铺排。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
8、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其中的“东” 、 “西” 、 “南” 、 “北”四个方位词并不是实指,而是虚拟,意在表达“许多地方” 。按东西南北方位词语铺排,除了工整贴切、和谐优美、读起来音调抑扬顿挫外,还能很好地渲染了木兰出征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充分地表现了木兰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的主动性和坚决性。 三、 按时空铺排。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这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 途,马不停蹄,日行 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时间从每天的“旦”到“暮” ;地点从家乡到黄
9、河、黑山直到燕山。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 争氛围,同时有见其迤逦行军、艰苦转战。透过“不闻” 、 “但闻”的重复词语,可以想见木兰的离乡思亲之情。这八句按时空铺排,是把叙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处的典型例子。 四、 按辈分铺排。如:“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六句按“爷娘” “阿姊” “小弟”的长幼顺序进行铺排,写木兰在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地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一家人准备为木兰洗尘,都是写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分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