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7445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22课 新闻两篇 教案 苏教版七下 (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闻两篇 主备课人 使用人 形成时间 2014 年 8 月 27 日 使用时间 2014 年 9 月 日课题 新闻两则 共( 3 )课时知识与技能1积累“绥靖、阻遏、锐不可当、安然无恙、神采奕奕”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2掌握新闻相关知识。3知道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4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难点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议论的作用。考点 把握

2、新闻的主要内容及导语。学生易错、混、误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录音机课堂过程活动(学科灵活处理、形式由各学科自定)2第一课时课型:预习课一、复习(10 分钟)-温故1、了解单元提示内容。2、导入新课(P1)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3、背景资料(P6、7)1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1)时代背景简介 1947 年 7 月到 9 月,中国

3、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 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 1 月 21 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 年 12 月 31 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 ,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 。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 年 4 月 15 日,国共双

4、方谈判,我方提出 8 条 2l款,限蒋介石 20 日前表态。20 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 月 21 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 。21 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 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2)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

5、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大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2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 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 112 万人,1947 年 6 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

6、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lo月 10 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 152 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 年到 1949 年 1 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 1948 年 11 月 5 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葫芦岛” ,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 1948 年 11 月 6 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4、新闻知识:(P8、9)3(

7、1) 、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 、 、语言简明扼要。 (准确性) (3) 、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4) 、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A、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新闻的标题可以是单行标题也可以用双行或多行标题。 标题的本体是正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

8、也叫主标) ,通常是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正题前可以加上引题(引标) ,正题后可以加上副题(副标) ,这样就形成了双行或多行标题。 B、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 1 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C、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D、背景,就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E、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另外,用电讯发出的新闻通常还有个“电头” 。用

9、来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 (5) 、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二、新课内容:(知新)(一)预习交流(自主、合作)1、 听录音, H:八年级备课一单元第一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mp3 配乐朗读.mp3。然后默读课文1 至 2 遍,生字注音、生词释义,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P10) 2、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11) 如果你来当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 学生自渎、讨论、交流。 重点指导: 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 “封锁”

10、 “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3、整体把握课文 (1)指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P12、13) 时间: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至 22 日 22 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 1000 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件起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作战 事件经过与结果:中路军 30 万人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 35 万人渡过三分之二,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35 万人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

11、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14)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内容提要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及时准确 导语: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概述事件 主体:从“20 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渡江战况 4(3)简要分析电头内容:(P15)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 ,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4

12、)分析导语的语言特点:(P16) “百万大军” ,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 “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 ,说明了战线之长; “冲破敌阵” , “横渡长江” ,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九江(不含) ”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 “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 短短一句导语,概括了报道的全部内容,语言简洁、洗练。既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 (5)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至句(P17、18) 第一层(从“20 日夜起”到“已渡过 30 万人” ):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

13、点、渡过人数。 第二层(从“21 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4、课堂反馈(1)把主体部分的内容列成表格 渡江部队 渡江地点 渡江时间 渡江兵力 渡过兵力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归纳总结新闻知识:1

14、、 新闻概念: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的记叙文2、新闻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简明3、 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标题 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 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 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 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 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4、 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5、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议论第二课时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锐不可

15、当 要塞 阌乡 绥靖A.dn si shu tu Bdn si wn niCdn si shu su Ddn si wn su2根据下列句子提供的意思填写词语(1)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溃退 ) (2)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锐不可当 )5(3)田地中间纵横交错的小路( 阡陌 ) (4)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要塞 )3下列各句中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C )A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B.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C.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比喻) D 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 30 字

16、)连云港日报 5 月 12 日讯 在 600 平方米的舞台上先变出一架 30 米长的飞机,然后瞬间将其变得无影无踪,眨眼之间,飞机又在距离海滩 500 米外的海上出现。 这精彩的一幕将于 6 月底在我市连岛上演,这一大型魔术节目由我市杂技团团长、魔术家汪其魔主创,曾获全国魔术大赛最高奖金菊奖,因舞台太小而不得不放弃了今年的央视春晚,省委书记李源潮听说汪其魔要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这个魔术后,称他是“我们江苏人的骄傲”提示:汪其魔将于 6 月底在连岛表演“海上大变飞机”魔术(导解:要有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并且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5.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小标题(15 字内)据新华社三峡

17、工地 5 月 20 日电 200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整,经过 34 小时的连续浇筑,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顺利收仓,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总浇筑时间为 3 080 天,海拔高程 185 米今年汛期,大坝开始全面挡水,长江中下游 l 500 万人、150 万公顷良田从此可以解除洪水威胁三峡工程全部建成后,还将在发电、通航、旅游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示例:三峡大坝全线竣工(建成);三峡建成世界第一坝;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建成 导解:概括出主要事件、字数符合要求即可。二、阅读与鉴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8、 69 题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西起九江(不合),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4)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5)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6)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7)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

19、甚为微弱(8)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9)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10)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 35 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 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

20、阴诸县的广6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本文导语部分是第_句?并说一说导语涉及到哪些内容?从哪几方面总领全文? 是第句。交代了渡江做战人数、地点(区域)、结果冲破地震,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战况三方面总领全文。 7第(5)句中“至发电时止”换成“现在”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至发电时止”表明战斗正在进行之中,更能体现新闻及时的特点,“现在”所表达的时间比较模糊。8第(8)句中的“此种情况”是指什么?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9作者在记叙中插入两句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

21、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10.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的起因是什么?请你根据新闻内容进行归纳(4 分) 提示: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 11.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既生动地表现了解放军将士们斗志昂扬,同仇敌忾,所向披靡,战国辉煌的气势,又洋溢着胜利的豪情?请找出来写在下面(4 分) 提示:冲破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突破 歼灭 击溃 控制 12.文中有些词语描写了敌军士气低落,被动挨打,不堪一击的状态?请找出写在下面(4 分) 提示: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不想再打 很泄气。 13.用波浪线标出文中的议论句,说说它的含义和在文中

22、的表达作用(5 分) 提示: 一方面,另一方面;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的向背,国民党反动派不得人心,必败无疑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14.本新闻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请你至少说出三点理由(6 分) 提示: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故先说;西路军育东路军虽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但西路军所遇之地与中路军一样,故放在中路军后说;东路军所与敌较为顽强,展开激战,也使文势具有高潮。 15.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前文说:当面之敌“毫无斗志”,写东路军时却说: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提示:不矛盾,东路军所攻之处是敌军的重镇区,战斗比中西两路都要激烈。 16.读了这则新闻,你可以从中获得那些与新

23、闻相关的知识?请认真完成下面的填空(6 分) 其一、新闻,从狭义的角度说也叫 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最常用的一种文体,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用事实说话,它具有 真实性、针对 性、时效 性、简明性 。 其二、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 是新闻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17.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有许多战役创造出战争奇迹,你知道最著名的三大战役是什么吗? 依序为: 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军事家,更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还写了一首著名的诗歌来赞颂这场战争,你知道吗?请写出一首7与同学们交流。 提示:七律人民解放

24、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注释】:钟山:即紫金山,南京市东。 苍黄:比喻大变化。 虎踞龙盘:三国志诸葛亮与孙权论金陵说, “钟阜龙蟠,石城虎踞。 ” 慨而慷:即慷慨。曹操短歌行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追穷寇:指国民党残余的军事力量。 孙子兵法军争篇有“围师必阙(网开一面之意) ,穷寇勿迫” 。 霸王:指西楚霸王项羽。鸿门宴上,他听了项伯的话,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没有杀刘邦。后来刘邦项羽血战连年,终于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双方士兵为和平连呼万岁。项羽守约

25、退兵,刘邦却立即背信弃义地围攻项羽于垓下,他的部下更把楚霸王分尸为五。事迹见史记项羽本纪 。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李贺的诗句,见采桑子重阳注释。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巨大变化。葛洪神仙传麻姑里,麻姑对王方平说, “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不少的人民英雄和革命前辈,请你分别写出三个人物名字。 提示:吴运铎,董存瑞,杨子荣,刘胡兰 陈毅,刘伯承,许世友,叶剑英 三、穿插巩固:(合作探究)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P19)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作

26、为重点最后单写。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2、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此种情况 都很泄气) ,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 为什么 ? (P19) 这处议论透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读

27、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 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后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

28、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 3、引导学生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 本文语言准确、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全文只有五百余字,但全面、清楚的报导了人民解放军三路共百万大军渡江战役的伟大历史场面。时间、地点、人数、敌我态势一清二楚,此外,还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原因,预示了战役前景。 1) 、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结合练习二的第 1 题) 例句: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29、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24 小时内即已” ,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如用“共” ,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8“至发电时止” ,时界比“现在”更为确切。 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

30、准确得体。 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压、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 , 对“要塞”用“控制” 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用“封锁” ,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 ,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区别词义, “冲破”与“突破”:“冲破敌阵” ,侧重于面,范围大;“突破安庆、芜湖线” , “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侧重于点,范围小说明程度,

31、 “较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 “较为”准确表明了与前述两路军的比较结果,与防线“巩固”相呼应“很”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 , “很” 准确地揭示了汤恩伯骄傲自负的心理解释交代“不含” , “西起九江(不含) ”,注明“不含” ,使语言表达的意义明确语言的精练、铿锵“至发电时止”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 , “现已占领”如果说成“现在已经占领” ,语言表达就拖沓、松散了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用军事术语更果断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这篇新闻富有文气例如,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但是说到国民党官

32、兵的情绪,又非常口语化, “不想再打了” , “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 ,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 ,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2) 、请学生就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并作简要分析。 (结合练习二的第 2 题)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 这句话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 “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33、倘说“结果就在 21 日那一天” ,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21 日”重复。 例如“百万大军” 、 “1000 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 “冲破” 、 “横渡” 、 “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 又如我军的“英勇善战” 、 “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再如“歼灭” 、 “击溃” 、 “占领” 、 “控制” 、 “封锁” 、 “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的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正如大军如潮,铁流难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本文这种语言特点既是消息的要求,也是本文报道内容的需要。 3) 、渡江战役是有世界意义

34、的重大事件,因此语言严肃、庄重。很多带有文言色彩的词语,在文中显得郑重得体。例如:“均是” 、 “即已” 、 “业已” 、 “至止” 、 “所遇之” 、 “甚为” 、 “然” 、 “诸县”等等。同时,这类词语使全文语言更凝练。4、本文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依时叙事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大而不乱,多而不杂详略得当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议论,指出我军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

35、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去粗取精渡江战役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四、小结:(P20)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 ,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

36、练,铿锵有力。第三课时9课型:预习、展示课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P21)一、预习 1、背景简介。 (P22) 2、自读。 3、学习生字词。二、合作探究展示1、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P23、24)人物 中原我军时间 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地点 南阳原因蒋军因全局溃败,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在以徐州和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军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弃城南逃。经过和结果自去年 7 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

37、点外,全部为我解放。2、为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内容。 (P25) 第一层(在人民解放军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在过去一年中现又放弃南阳)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从此又逃到了葫芦岛)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王凌云到襄阳结尾)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

38、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三、课堂小结(P26) 四、达标测评:课后训练学案 (P27、28)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节选)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 0 一座,敌仅余十座)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 、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

39、、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我强大的野战报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土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

40、弃城逃窜。101) 、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2)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加点的“歼灭”一词能否换为“打挎”?(2)文中加点的“恢复”和“建立”两词顺序能否颠倒?3) 、文中引用白崇禧的话有什么作用?4) 、体会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一组句子。5) ,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为什么不进报道南阳被我军占领的消息,而且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提示:南阳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也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同时也足以说明将军弃城南逃的原因 。五、 “新北京,新奥运”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奥运将添一片异彩” ,这些是申奥的宣传标语。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再为 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做一条宣传标语。提示:走进北京,拥有世界;人文北京,绿色奥运;奥运给了北京一个机会,北京将还世界一个精彩 导解:关心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结合题意要求,用尽可能简洁、生动的语言写出标语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