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

类型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3).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4677341
  • 上传时间:2019-01-07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28.1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3).doc
    资源描述:

    1、梦溪笔谈二则一教学设想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疏通文意仍是重难点,因此,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仍是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同时课程标准阅读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因此,以“通译选文,明确大意”为另一学习目标。好在本文二则的故事性比较强,且注释较详,加之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疏通文意的难度不是太大,宜采用小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内解决,体现自主和合作意识。并通过练习二、三、四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另外,本单元是以“关注科学”为主题,而梦溪笔谈是宋代科学家沈括记录的我国古代,尤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情况的书,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在本课选的两

    2、则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科学思想?你在生活中有何启发?(或如何运用这些思想的?)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发现的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并简单说明其原理,为后面写作简单的说明文作准备。二教学过程1导入语设计:由“三声夸克”引入“梦溪笔谈”2学生自己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 ,教师进行强调:沈括,北宋政治家、科学家,作品梦溪笔谈的内容等。3引导学生对照课文注释,仔细阅读课文。4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教师可通过范读纠正学生错误。5学生进行讨论,将不懂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由学生自己,讨论,如果解答得不准确,就由教师予以纠正。6学生自己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7走进课文,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理解:教师设置问题:(以虫治虫 ):a.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b.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有哪些?c.这则短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梵天寺木塔 ):a.喻皓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了的问题?b.写众人对此事的反应目的是什么?8.师生共同讨论以上问题,明确答案后,对二则文章进行讨论:问题一:以虫治虫中消灭害虫的文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发?你能再举一例吗?问题二:这两篇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些伟大成就?问题三:简洁生动的语言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问题四:你能说出这两则短文还有什么特点吗?对你的写作有何借鉴?9讨论“探究练习”第一二题。10.学生朗读课文,完成迁移训练.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21课《梦溪笔谈》二则 教案 苏教版七上 (3).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467734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