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9课 三个太阳 教案 苏教版七下 (6).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7191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9课 三个太阳 教案 苏教版七下 (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19课 三个太阳 教案 苏教版七下 (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个太阳【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A】 创意说明:这篇人物通讯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四个小标题揭示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对“南极精神”的理解、概括,应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感悟。 教学步骤: 1.导入:介绍南极风光的影视资料(图片)或地理课本中相关章节(七年级第十章) 。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构:词语积累。概括全文内容,作为标题新闻(如:探访南极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 。课文为什么以“三个太阳”为题?四个小标题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主讨论过程中有不能明确的问题,暂可存疑) 3.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第一部分:女画家为什么要去南极?(提示:从全文看,还有完成先父遗愿的情愫)补

2、叙有什么作用?女画家投漂流瓶的动作和瓶内字条,反映了画家怎样的心情? 第二部分:为什么写女画家“连续七天” “一直战斗在建设工地”?文中从女画家的视觉写几个“南极人”的形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不写得更具体些? 第三部分:重点读 7 一 10 小段,体味描写的象征性、生动性。讨论、体会写“父亲”的相关内容的好处。 (安排巧妙,丰富了“南极精神”的内涵,也使女画家的行为更合理可信) 第四部分:划分层次,重点阅读 8-21 小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a.画家为长城站作一幅画,为什么那么难以下笔?b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过“南极精神”?c.为什么想起父亲,她会妙笔生花?d你以为“南极精神” “三个太阳”

3、的含义是什么? 4.熟读课文后,引导学生整体感悟:选材独特,构思巧妙;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及其作用;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5.拓展练习: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女画家胜利归来的消息作报道。 【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B】 创意说明:歌颂“南极精神 ”是壁画“三个太阳”的主题,也是本文的主题。认识女画家感悟“南极精神”的心路历程,直接与女画家进行心灵的对话。 教学步骤: 1.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课文为什么以“三个太阳”为题?画家创作“三个太阳”时,要表现什么主题? 2.进一步探究主题在文中的表现:文中还有哪些句段提及“南极精神”?写“父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南极人”的哪些言行

4、像“父亲”那样“为事业什么都可以抛弃”?你认为“南极精神”的含义是什么?女画家具有“南极精神”吗?表现在哪里? 3.品味、感悟人物描写的妙处:凝练的笔法,个性化的语言,细腻的心理,景物描写的烘托(可侧重一二点,读书、讨论) 。 4.以“南极精神”赞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 教学教学设计设计 C】 创意说明:此教学设计设计立足于教材,辅以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中感悟,在比较中分辨,在讨论中广益。 推荐篇目:抢财神 生命的支柱 (内容见语文读本 ) 。教师亦可选择报刊、网络上相关新闻印发给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建议: 1.熟读课文,掌握其主要内容。 进行比较阅读:抢财神选材点面结合,扣“抢”字叙事,曲折有致,生动有趣。可侧重于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的比较、语言特点的比较。生命的支柱标题的比喻义,心理描写的作用。可侧重于小标题的比较、选材的比较、写作顺序的比较。 【 资料整合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