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3课 七颗钻石 教案 苏教版七上 (7).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617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3课 七颗钻石 教案 苏教版七上 (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3课 七颗钻石 教案 苏教版七上 (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3课 七颗钻石 教案 苏教版七上 (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3课 七颗钻石 教案 苏教版七上 (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3课 七颗钻石 教案 苏教版七上 (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颗钻石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3 课 七颗钻石 ,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二、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初一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习童话,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

2、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三、教学重点分析: 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教学难点分析: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爱的博大。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因此教学难点的设计便着重在动手写一写这一环节,让学生写梦中场景,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五、教学方法的分析: 听 想 议 写 说 语文课侧重于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

3、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充分理解后,根据教者出示的问题去分析、理解课文,教者在此时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多媒体良好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写作起来也更流畅。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七、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舒缓情绪。 课前音乐选的是舒缓的钢琴曲秋日私语 ,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适当

4、的课前放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情绪,以便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 、导入、激趣、揭题。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呢? 引导学生从记忆的仓库里回忆小时读过的童话,让学生进行充分阐述。如海的女儿 、卖火柴的小女孩 、 拇指姑娘 、 白雪公主等。 (2) 、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主要从童话的构思、情节、语言方面来说,如情节曲折、离奇,语言口语化、适合儿童阅读等。问题难度较大,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作答。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1) 、教师出示投影,展示课题,明确作者。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

5、泰写的童话七颗钻石 。 (2) 、你们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些作品呢? 这一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如战争与和平 、 安娜卡列尼娜 、 复活等作品。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投影,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学生齐读。 3、出示学习目标。 针对初一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目标应简洁明了,即通过童话的学习,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能从学习目标的确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 、欣赏童话,感知课文内容。 1、 教师范读课文七颗钻石 。 初一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形,我便设计了听老师讲故事这个环节,在教

6、师的语言诱导下,学生进入情境,自然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绊(bn)倒,干涸(h)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个别字词学生在预习时已掌握,课堂朗读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4、学生表演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过个别学生有感情的范读,加深学生对童话内容的感知。 (三) 、理解课文,讨论交流。 议一议: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教者可从小问题着手提问:七颗钻石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学生很快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即七颗钻石是从水罐里变出来的,顺水推舟问:水罐是个怎

7、样的水罐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会变” ,也可能是“神奇” ,教者均应予以肯定。 (学生针对投影上的问题思考、讨论,学生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中进行。 从教材内容分析, 七颗钻石一文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水罐也不断出现变化,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我便在议一议环节中调动学生参与并使其融入童话的气氛中,教者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身心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作出及时解答。如有的学生会问:“小姑娘凑上

8、水罐想喝水的时候,这时如果过路人没有出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给过路人怎么办?”此时教者要联系童话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从水罐不断的变化中明白童话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它从现实生活中来,又经过作者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将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四) 、拓展想象,写梦中场景。 由于初一学生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过度和适应期,心理上对这些情节精彩、感情丰富的童话是很喜爱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写梦中场景这一片断的训练。教者在简单小结学

9、生对课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童话的特点,将童话七颗钻石的梦中场景补充完整。 1、教者出示投影,指名个别学生朗读习作要求。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 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梦中的情景。 为了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在设计课件时,配设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水边的阿迪丽娜 ,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投入写作。教者在学生写作时,巡视并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点拔、指导。 2、 学生朗读习作片断。 学生朗读时教师或学生作旁白,可依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习作进行赏析。教者对好的习作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 、体会作者写

10、作用意,联系生活谈感受。 1、 体会句子的含义:“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 教者可先提问学生:作者为何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可从钻石的价值来说,也可从作者的用意去阐述,明确作者以“七颗钻石”为题,是因为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七颗钻石一样在空中闪现着耀眼光辉吗?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题目,从文中最后一节来展开,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 读完这篇童话,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时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者出示投影,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谈谈自己

11、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组交流。教者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 、教师总结。 1、投影展示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 2、教者总结(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 。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七) 、布置作业。 (二者选一,出示投影。 ) 1、排演七颗钻石课本剧; 2、 给童话故事画插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

12、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未来社会的人没有合作的态度是不行的,在这一环节上,教者放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充实和完整课堂内容,学生通过排课本剧、画插图等形式对童话内容作补充,演课本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里有导演、演员的分工、道具的使用,这个过程不单单让学生记住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以“爱心”为中心,辅以小姑娘水罐的变化,充分体现“爱” 的主体。 九、设计感想: 实际教学的收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彰显,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从中掌握了多少,他们的能力是否有所展示、有所发挥,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既学到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地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