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董邵南序备教指要冀教版送董邵南序是一篇赠序,文章虽不长,但腾挪跌宕、文意含蓄,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呢?1因为这篇文章是写朋友之间的劝勉,感情真挚,符合单元主题。2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是千古传诵的美文佳作。二、提示几个学习要点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序”呢?学习这篇课文要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理解文章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2作者在这篇序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意思?课文处处围绕着“送”落笔,表面上看,三段文字均为“送行”,但文章的主旨却不是“送行”,作者在这篇序中表达的意思是:董邵南不应当去河北。董邵南是韩愈的朋友,唐贞元年间屡考进士不中,失意之余准备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
2、而当时的河北藩镇不受中央朝廷的节制,安史之乱后一直处于割据一方的局面,各藩镇的叛臣为了对抗朝廷,正极力招揽人才以增强实力,像董邵南这样的考生或官场失意之士,为了谋求个人出路也多去托身幕府。韩愈当然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友人去为不臣于朝廷的割据者卖力,可又没有力量解决他的政治出路,不愿让他去可又不好明言劝他不去。为此写了这篇文章赠给他。文章共分为三段。第一段说像董生这样的才俊去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的河北定会有用武之地,其间表露出作者对董生怀才不遇处境的同情;第二段说,“风俗与化移易”,今天的河北不同于春秋战国时的河北,董生去那儿合不合得来还很难说。这一段实际上是说董生去燕赵未必有所遇,虽没有明说而主旨已显露出来。第三段以古今合说,要董生回归朝廷,不宜效命藩镇。被送者不应当去河北就在不言之中了。韩愈以自己的言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本文是他这一主张的生动表现。文章短小而曲折,深婉而多讽,这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全文以“古”、“今”二字为行文关键,以“吾知”、“吾恶知”转折呼应,在顿挫俯仰之间,表达了作者深长难言的劝讽之意,可谓曲尽吞吐之妙。三、提几个教学建议1本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易理解,需要教师补充有关的时代背景及韩愈的思想倾向。2学习本文要搞清楚每个段落的意思,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3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