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师表诸葛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注释读懂全文,了解课文的作者、体裁及有关历史背景。. 了解文中开张、感激、痛恨、卑鄙等词语的古今意义。. 领会作者上表的主要用意,理解本文流露的态度和感情:报先帝忠后主。【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全文,了解文中古今词语的意义。. 难点:理解本文流露的态度和感情。【学习提示】. “表”是一种文体名称,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呈文。. 诸葛亮(181-234 年) ,字孔明,三国时蜀汉的军事家、政治家。辅助刘备与孙权、曹操抗衡;后受刘备之托扶助刘禅。民间传说他是智慧的象征。【正字正音】殂 c 弘 hng 陟 zh 臧 zng 否 p 攸 yu 祎 y 遗
2、 wi裨 b 阙 qu 猥 wi 夙 s 驽 n 咎 ji 诹 zu【注释补充】. 疲弊:贫困。弊通敝,衰败,这里指物力不足。. 犯科:触犯科条。科:法律条文。. 简拔:选拔。简通拣,选择。. 行阵:行列队伍。行:hng。. 倾颓:倾倒,这里比喻灭亡。. 躬耕:亲自种地。. 闻达:有名望,显达。. 倾覆:颠覆、覆没,这里指兵败。. 涕零:流泪。涕:泪10. 以彰其咎:用来显示他们的过失。彰:明显、显著,这里是“使之显著” 。【默读课文】. 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圈划出写景、抒情的句子。. 本文记了什么事?抒了什么情?发了什么议论?. 如何理解诸葛亮的“报先帝”和“忠陛下”思想?. 归纳“以”的
3、用法:例 句 词类 相当现代 用 法悉以咨之 介词 用、拿、把 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是以先帝简拔 介词 靠、凭借、根据 表示凭借的条件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 因为、以致、而(来) 表示原因、目的、结果受命以来 副词 已、已经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先帝不以臣卑鄙 动词 根据、认为 表示动作愚以为宫中之事 与“为”合用【朗读课文】【课外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 逐句翻译全文。. 翻译下列句子,写出其中“以”的词性和用法。以光先帝遗德。 ( 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 介词 表目的 )以塞忠谏之路也。 ( 以致堵塞人们忠心进谏的路 介词 表结果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
4、第二课时【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翻译:先帝创建事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 (我们)蜀国贫困衰 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的原因,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典,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的气势,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
5、,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心进谏的道路。要点:未半:隔宾语而作“创”的补语。 崩:时指皇帝的死亡。 殂:亡。不说死而说“崩殂” ,是修辞上的讳饰法。 诚:副词,作名词谓语“秋”的状语。 存亡:实际上指“亡” 。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是用判断句表示原因的单句, “者”以上是主语, “追”以下是谓语。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菲薄:形容词用作动词。 原文:宫中府中,俱为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翻译:宫里的人和朝廷内的人,都是一个整体,提升、惩
6、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当有差别。如果有做坏事、触犯律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把他们有关部门决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而使内外有不同的制度。要点:宫中:指皇宫中的侍臣。 府中:指臣相府中的官员。 “宫中府中”是借代辞格。陟罚臧否:四个并列的动词作主语。 异同:实际上指“异” 。付有司:付之于有司。 异:形容词作动词。原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翻译: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善良诚实,志向和心思都忠贞纯一,因此先帝(
7、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我以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就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要点:志虑忠纯:主谓结构作谓语,相当一个形容词。 是以:以是,因此。 宫中之事:是“以”的宾语,因强调而提前。 广益,联合结构的动词。 所广益:所字结构,指扩大增多的东西,即好处。原文: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翻译:将军向宠,性情善良,做事公正,熟悉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干,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可以拿来问问他,一定能
8、使部队团结一心,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各得其所。要点:试用于昔日:试用之于昔日。 “用”的主语就是下文的“先帝” 。 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使”管“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优劣”是兼语。原文: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痛心和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
9、是正直、有才干而且能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是可以计算日子来等待的。要点: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两个代词“此”都是前面主语的同位语;两个所字结构,指代事情的原因。 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 原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我本是平民,亲自在南阳种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谋求名誉地位。先帝不以为我卑
10、贱鄙陋,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探望我,拿当代的大事来问我,我因此感激,就答应先帝愿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军事失败,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接受使命,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要点:布衣:没有官职的平民。 诸侯:借用古代的名称。 以臣卑鄙:“以”是动词;“臣”兼语。 由是:因此。 末句是复句,有两个分句,分析如上。 原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翻
11、译: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临终把大事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日夜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北伐、平定中原,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毫不保留地进言,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要点: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是以事物特征借代事物本身。 兵:兵器。 三军:泛指军队。 攘除:同义复合词,排除、铲除。 损益:动词用作名词,指应兴、应废的事。则:副词,用在判断句的
12、主谓语之间,译为“就是” 。原文: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翻译:希望陛下责成我实现讨伐曹魏、复兴汉朝的大业,如果没有效果,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之灵。如果没有增进美德的建议,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应当自己谋划, (向他们)询问治国的策略,认识和采纳正确的意见,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命。 (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要点: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介宾结构,作“追”的状语。 咨诹:同义复合词。询问。 不胜:不能担当,禁不起。
13、原文:今 当远离 , 临表涕零, 不知所言。翻译:(我)现在将要远离陛下,面对着这篇表章,不知说了些什么。【课外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 翻译下列句子,写出其中“以”的词性和用法。是以先帝简拔。 ( 因此先帝选拔出来 介词 凭借的条件 根据 )以遗陛下。 ( 留给陛下 连词 根据 而 )愚以为宫中之事。 ( 我以为宫中的事情 动词 认为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 不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 介词 拿 )是以众议举宠。 ( 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 介词 根据 )愚以为营中之事。 ( 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 动词 认为 )悉以咨之。 ( 都可以拿来问问他 介词 拿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这是先汉兴旺
14、发达的原因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不以臣卑鄙。 ( 不以为我卑贱鄙陋 动词 表动作 认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 ( 拿当代的大事来问我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介词 把 )受命以来。 ( 接受遗命以来 副词 表示行为的时间 )以伤先帝之明。 ( 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 连词 表示目的 以致 )此臣所以报先帝。 ( 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第三课时【朗读课文】【分析课文】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5 段),分析形势,提出建议。分三层,三个建议。第一层(第 1 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指出当时的形势危急
15、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指出还具备有利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提出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的建议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小结:这一段,先概括当前形势,指出内外形势严峻,客观条件极不利,暗示后主:如果不发愤图强,就难与曹孙并存。再提出有利的因素,从而提出建议:广开言路。这是图强的关键。用“宜”与“不宜” ,提得非常具体明确。宜“开张圣听” ,发扬正气。又从反面提醒,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这一段是总的建议。第二层(第 2 段),提出严
16、明赏罚的建议。这是从法度方面建议: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宫中府中,俱为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要法纪严明、内外一法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小结:这一段,具体说明应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关键是“俱为体、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这种公正严明的法治精神,是诸葛亮的一贯主张,也是他出师前最担心的。所以他告诫后主不要干预,以至内外异法,搞乱朝政。这段总说宫中府中,下面两段分说。第三层(第 35 段),推荐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推荐 宫 中 府 中人物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将军向宠特点 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光帝简拔以遗陛下性行
17、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作用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营中之事,悉以咨之,然后施行预计 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小结:这两段,分说宫中、府中,推荐文臣、武将,是开张圣听的具体化。推荐的这些官员,除了称赞他们的品德才干外,特别提到先帝对他们的赏识和赞誉,所以他们是可信任的,应当尊重他们的意见。第 5 段,引用历史经验教训,用对称句式以两汉作鲜明对比,说明亲贤臣、远小人的重要性。能否亲贤远佞,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先汉兴隆的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后汉衰亡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刘备已有警惕先帝在时,每与
18、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荐贤臣,并希望信任他们,以兴复汉室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 ,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这三点建议,从史实来看,当时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后主刘禅,比较昏庸懦弱,对宦官黄皓之流,十分亲信。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内政和人事所作的周密安排,目的是消除他的后顾之忧,以便专心伐魏。这既反映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也表现了他对刘备父子的耿耿忠心。第二部分(第 6、7 段),追叙往事,表示决心。第 6 段,追叙往事,以此感动后主,激励后主。出山前
19、简况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刘备赏识而感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山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小结:这一段,突出刘备的知遇之恩,危难之时出山,辅佐刘备,与先帝患难与共 21年。这段以陈情的方式,表达效忠先帝的心愿。第 7 段,叙述知遇之恩,表达对蜀汉的忠诚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刘备临终托付重任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的努力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条件已经成熟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
20、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是报恩的表现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再次强调要亲贤臣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小结:这一段,向刘禅表明报国的决心。出师北伐,兴复汉室,是先帝的遗愿,是先帝的托付。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说明伐魏时机已经成熟,要实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这正是他报答先帝,忠于后主的份内之事。远离朝廷,出师北伐,他又担心刘禅无人辅佐,所以一方面激励刘禅,一方面推荐贤臣,即要刘禅依靠贤臣。第三部分(第 8、9 段),总括全文,提出要求。第 8 段,写临行前的要求和嘱咐。要求刘禅委以重任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留守人员职责若无兴
21、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对刘禅的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感恩作结臣不胜受恩感激。小结:这一段,由“愿”字统领,照应上文,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对自己着重讨贼,照应上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这是军事方面。对群臣着重“兴德之言” ,照应上文“进尽忠言” ,这是内政方面。对后主着重“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照应开头的“开张圣听” 。这段话,由己及人,辞情恳切,不仅表达了诚挚的希望,也表现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第 9 段,结尾,说不尽依依不舍之情。小结:这一段,寥寥十二个字,流露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诸葛
22、亮写这篇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这具体落实在:希望广开言路,不要堵塞忠谏之路;希望赏罚公平,不要偏听偏信;推荐文臣武将,希望亲信贤臣。开头谈形势,是说明亲贤远佞的迫切性;讲历史,是说明亲贤远佞的必要性。反复提到刘备的遗德遗诏,体现亲贤远佞的合理性继承父志。叙往事表决心,是为了打动后主,接受亲贤远佞的建议。 作者在表中表达的感情可用“报先帝、忠陛下”六字概括。表中 13 次提到“先帝” ,7次提到“陛下” ,是要后主牢记先帝遗愿,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充分表达他效忠刘氏的心愿。反复叮咛,恳切陈情,不失父辈、人臣的分寸。 表中 13 次提到“先帝”刘备的作用是勉励后主刘禅要完成先
23、帝未竟大业。本文是陈述自己的愿望、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以议论为主。特别是第一部分,提要求又讲理由,是晓之以理。第二部分叙往事表决心,又有记叙和抒情成分,目的在于陈情,表达受恩感激之情,是动之以情。表中着重回顾了“三顾茅庐” 、 “临崩寄大事”两事,表达作者受恩感激之情。【朗读课文】【课外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 通过图书馆或因特网,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第四课时【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翻译下列句子,写出其中“以”的词性和用法。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责成我实现讨伐曹魏、复兴汉朝的大业 )以告先帝之灵。 ( 来告慰先帝之灵 )以彰其咎。 ( 来揭露他们的过失 )以咨诹善道。 ( 用询问治国
24、的策略 介词 表目的 ). 诸葛亮写这篇表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作者在表中表达的感情可用哪几个字概括?. 表中 13 次提到“先帝”刘备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是陈述自己的愿望,第二部分叙往事的目的又是什么?. 表中着重回顾哪两件事?它们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解释本文古今异义词语:例字 例 句 古 义 今 义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开业义 引喻失义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情谊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的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低微而鄙俗 言行恶劣猥 猥自枉屈 辱 下流是 由是感激 这、此 判断动词感激 由是感激 感动激奋 感谢庶 庶竭驽钝 希望 众多所 此臣所以报先帝 用来的 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痛恨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和遗憾 深切地憎恨涕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朗读课文】【课外作业】. 整理课堂笔记。. 预习登泰山记 。【教后笔记】学优中*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