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曹刿论战》教案6(苏教版九年级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70544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教案6(苏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案6(苏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案6(苏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案6(苏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曹刿论战》教案6(苏教版九年级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曹刿论战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目标 1。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胜负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读法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三国时官渡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以弱胜强的战例。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二 、解题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

2、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

3、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 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

4、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 684 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三、整体感知1、给下面的字注音:刿(gu) 又何间焉(jin) 鄙(b) 弗敢专也(f) 小惠未编(bin) 玉帛(b)小信未孚(f) 公与之乘( chng) 辙(zh)夫战(f) 轼(sh ) 旗靡(m)2、引导学生对照注释疏通,提出问题。理清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内容。(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5、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 参战释疑) 。(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 ,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 )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何以战? ”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 32 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 )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

6、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3、重点词句(1)加点词的古今义:肉食者鄙 又何间焉 牺牲玉帛 大小之狱(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例如:忠之属也(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例如:可以一战(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是主-谓- 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例如:“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

7、装)4、重点句子:肉食者谋,未能远谋。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四、布置作业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参考答案: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狱:案件;监禁罪犯的地方。 情:实情;感情。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忠诚。第二课时一、朗读导入二、分析课文(一)第一段1、 “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

8、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 685 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 。2、曹刿的身分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 “位卑未敢忘忧国” 。3、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

9、,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因此, “肉食者” ,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 ,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4、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5、 “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

10、,虽不能察,必以情” 。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本段末句“战则请从” ,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小结:第 1 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二)第 2 段1、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 ,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2、曹刿是怎

11、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 ;“鼓” ,名词作动词,“击鼓” ) ;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 ) ,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 ,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小结:第 2 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三)第 3 段1、鲁国获胜后(“既克” ) , “公问

12、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缘故, “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 (“彼竭” )的时机进行攻击。 “夫战,勇气也” (这是个判断句, “也”表示判断)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和“三”后面省略“鼓” ) , “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 。 “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看到敌人“辙乱” “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夫” ,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

13、,没有实在意义) 。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3、小结:第 3 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三、归纳总结全文1、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2、题目为“曹刿论战” ,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 1 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 段记叙战斗经过;第 3 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四、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

14、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如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度到第二段的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题得承接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五、拓展延伸同学们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如: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 精疲力竭观其辙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放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难测也莫测高深 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六、背诵课文七、板书设计学%优$中 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