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C4和CAM途径在古代食谱分析中的应用.ppt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4669133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C4和CAM途径在古代食谱分析中的应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C4和CAM途径在古代食谱分析中的应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C4和CAM途径在古代食谱分析中的应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C4和CAM途径在古代食谱分析中的应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C4和CAM途径在古代食谱分析中的应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C4和CAM途径在古代食谱分析中的应用,1.光合作用的概念: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CO2转化为植物组织。 CO2+H2O(CH2O)+O2 2.光合作用的发生部位叶绿体,知识铺垫,3.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 原初反应:指叶绿素分子被光激发引起原初光化学反应的过程,或是光能被捕光色素吸收并传递到反应中心发生电荷分离的过程。 电子传递链:两个光系统吸收光能引起原初反应后,电子传递形成电子流。光系统I(PSI):在类囊体膜外侧。PSI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P700。是长波光反应,其主要特征是NADP的还原。光系统II(PSII):在类囊体膜内侧。PS

2、II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P680。是短波光反应,其主要特征是H2O的光解和放氧。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成ATP。,(二)暗反应实质是光合碳同化,就是CO2被固定和还原进而形成糖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的能量及还原剂来自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同化力)。暗反应将这些能量转移到有机物中,CO2被还原形成糖不直接需要光。整个植物界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光合作用途径,分别是: 卡尔文循环(C4途径) 哈奇途径(C4途径) CAM途径,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C4和CAM途径在古代食谱分析中的应用,进入正题!,暗反应的各种途径,卡尔文循环(C3途径):光合作用最先生成的有机物是含

3、有三个碳的3-PGA(3-磷酸甘油酸),称为C3途径。又称卡尔文循环、卡尔文-本生循环或光合环。它是所有植物光合作用碳同化的基本的和共同具有的途径。仅能通过C3途径固定CO2的植物被称为C3植物。,巧妙的实验设计 电泳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20世纪的50年代,Melvin Calvin 单细胞光合有机体小球藻悬液 持续的光照和CO2,使光合作用处于稳态。接着,他们在短时间内加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CO2以标记循环的中间物。然后,将细胞悬液迅速倾入煮沸的乙醇溶液中杀死细胞,致使酶失活。最后,使用双相纸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分离、分析循环中的中间物。,卡尔文获得了1961年诺贝尔化学奖,(1)羧化阶段:CO

4、2与水形成碳酸后,再与叶绿体中原有的CO2受体1,5-二磷酸核酮糖(RuBP)反应,生成两分子的 3-磷酸甘油酸(PGA) 。,CO2受体:1,5-二磷酸核酮糖 (RuBP),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光合作用碳固定的关键酶,对光照敏感。,(2)还原阶段3-磷酸甘油酸(PGA)在ATP的参与和3-磷酸甘油酸激酶的催化下,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再经过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催化,被NADPH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GAP)的反应过程。PGA + ATP + NADPH + H+ GAP + ADP + NADP+ + Pi 3-磷酸甘油酸是一种有机酸,要达到糖的能级,必须使用同化力(ATP与

5、NADPH)使3-磷酸甘油酸的羧基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的醛基。当CO2被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时,光合作用的贮能过程便基本完成。酶:3-磷酸甘油酸激酶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3)再生阶段3-磷酸甘油醛(GAP)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最后转变为5-磷酸核酮糖,再在磷酸核酮糖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作用重新形成1,5-二磷酸核酮糖(RuBP) 。5GAP+3ATP+2H2O3RuBP+3ADP+2Pi+3H+,ATP,还原阶段是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连接点。假设3分子CO2被3分子RuBP接受,经过还原可生成6分子3-磷酸甘油醛(C3),其中5分子再生3分子RuBP,只有1分子作为光合作用初级产物,远到细胞质

6、中转变为蔗糖,或留在叶绿体中转变为淀粉暂时储存在叶绿体中。,3CO2+3H2O+3RuBP+9ATP+6NADPHGAP+6NADP+ +9ADP+3RuBP+9Pi,由CO2合成一个磷酸三糖需消耗6个NADPH和 9个ATP,总反应式:,哈奇途径(C4途径):因为CO2首先固定在C4双羧酸中,所以这一过程被称作四碳双羧酸途径,简称C4途径。具有这种途径的植物被称为C4植物。C4植物叶片在结构上有自己的特点,在叶片维管束周围有一圈含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在它外围又环列着几层叶肉细胞,两层细胞之间由胞间连丝形成的通道比一般细胞之间的通道多得多。,上:C4单子叶植物(甘蔗)下:C3单子叶(一种草)

7、,C4途径首先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发生羧化作用,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作为CO2接受体,在PEP羧化酶的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OAA),在草酰乙酸以后的代谢中,又可以分三种类型:A:依赖NADP的苹果酸酶的苹果酸型,代表植物有玉米、甘蔗、高粱等;B:依赖NAD的苹果酸酶的天冬氨酸型,代表植物有狗尾草、马齿苋等;C:具有PEP羧激酶的天冬氨酸型,代表植物有羊草、非洲鼠尾粟等。,C4途径的反应过程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但都包括四个阶段:羧化、还原或转氨、脱羧和底物再生。,在C4植物中,CO2 首先与PEP反应而被固定为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只固定 CO2而不与O2反应。,C4 pl

8、ants: 高光合作用,高生长速度,低光呼吸, 低水分损失, 特殊叶片结构。,植物每固定3-4个CO2,就固定一个O2;在强光和高温条件下,光呼吸更明显;C3植物的光呼吸所释放出的CO2,常常达到光合作用所固定CO2的30%左右;C4植物(玉米,甘蔗,高梁等)进化出了避免光呼吸的C4途径。,C4 植物的CO2固定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在叶肉细胞中: CO2PEP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还原为苹果酸,通过胞间连丝进入维管束细胞;,在维管束细胞:苹果酸酶催化苹果酸氧化脱羧为丙酮酸,释放CO2给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进行碳同化; 丙酮酸又进入叶肉细胞被丙酮酸磷酸二激酶羧化为磷

9、酸烯醇式丙酮酸;,叶肉细胞: CO2捕获 维管束细胞:C3途径碳同化,C4植物 CO2的同化需消耗更多能量:5个ATP;而C3植物只需3个ATP,CAM途径(景天科酸代谢途径) 晚上气孔开启,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固定CO2,形成的苹果酸贮藏于液泡,使液泡的pH降低; 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由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羧化。,景天科植物的 CO2捕获和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在时间上是分开的,CAM Plants :特别热,特别干旱的环境,相对低温潮湿的夜晚,气孔打开:CO2进入固定为草酰乙酸苹果酸,储存于液泡中; 白天,气孔关闭(减少水份蒸发):CO2

10、 被苹果酸酶释放,然后被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和卡尔文循环的其它酶固定同化。,C4植物: 在同一时间(白天)和不同的空间(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完成CO2固定(C4途径)和还原(C3途径)两个过程; CAM植物: 在不同时间(黑夜和白天)和同一空间(叶肉细胞)完成上述两个过程的。,古代食谱分析中的相关应用,植物处于食物链的最低层,植物吸收空气和土壤中的C、N及其化合物,转化成自身的生物组织。动物,包括人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物,组成了从植物、食草动物到食肉动物的食物链。自然界的碳元素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12C(自然丰度为98.9%)和13C(自然丰度为1.1%)。由于同位素分馏效应,各种物质中

11、的碳同位素组成是有一定差别的,并用(delta)13C值定量表示。,国际上规定,每种物质的13C值定义如下:13C =(13C/12C)样品(13C/12C)标准/ (13C/12C)标准x1000公式中的(13C/12C)样品和(13C/12C)标准分别是样品和标准物质的12C和13C同位素丰度的比值,可以由质谱仪测量。标准物质规定取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产的一种箭石,成为国际PDB标准,其13C值定义等于零。全球的大气循环非常迅速,因此各地大气中的CO2有相同的碳同位素组成。碳属于轻元素,因此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发生显著的同位素分馏。虽然植物因物种差异、生长地点气候环境不同,分馏程度有一定的差别

12、,但植物间碳同位素组成的主要差异是由其光合作用的途径所决定。卡尔文途径中的C3植物与哈奇途径的C4植物的生物组织之间,碳同位素组成有显著的差异,形成两个分离的组别。,大量测量数据表明,C3植物的13C值处于-23 -30间,平均为-26;C4植物的13C值在-8 -14 间,平均为-11;CAM植物的13C值居中并 涨落稍大,平均为-17。动物和人在消化和吸收植物的营养,转化为自己的肌体时,碳同位素也要发生分馏,而且动物各类机体组成的分馏情况也不同。相对于食物,动物肌肉的13C值将提高1,骨骼中胶原蛋白的13C值提高5,而骨骼、牙釉质中的含碳无机盐的13C值将提高12。因此,分析人骨或古人遗骸中胶原蛋白的13C值,就可以推断他长期食用哪种光合作用类型的植物。因为人是杂食动物,利用人骨胶原蛋白的13C值可以进一步推断他食用C3和C4植物的百分比。,我国最早开展古人遗骨13C分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蔡莲珍等(1984),社科院考古所的张雪莲等(2003)继续了该课题的研究,并扩展到人骨15N的分析。此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胡耀武等(2005,2007)、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赵凌霞(博士论文)、吉林大学张全超等(2006a)和北京大学吴小红等(2007)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经典文献,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CAD/CAE/CAM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