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心理卫生,不该发生的悲剧,“清华学子硫酸泼熊”事件 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2002年1月29日、2月23日)对动物园黑熊下黑手,在北京动物园把硫酸与饮料勾兑的液体倒向熊山中的黑熊,该动物园先后共有6只黑熊、棕熊、马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这名来自著名高校的高才生,处在一个贫寒的单亲家庭,对于事件的动机解释为:听说黑熊很聪明,嗅觉也灵敏,就想看看黑熊被烧后有什么反应。,唐登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教授):刘海洋生长在单亲家庭,是母亲所有的期望,也是母亲关注的焦点。与母亲的情感捆得太紧,限制了刘海洋在心理上的成长。 其实,他在21年的人生中,只为自己做了两件事:一是违背
2、母亲意愿,在高考时填写了生物系,但他的努力被母亲否定了;另一件事就是想探索熊的灵敏度,触犯了法律。,在刘海洋的身上,一方面自我意识缺乏,另一方面则自我意识膨胀,从这个角度讲,刘海洋在心理上可能还是一个未到青春期的几岁孩子,不具备成年人的责任。过度的压抑一旦爆发,最终会导致悲剧的发生。我们知道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重要。特别是青少年,如果心理不健康或存在心理障碍,不仅影响自己的成长和学业,而且会导致犯罪,给社会造成危害,甚至酿成悲剧 。,一、心理卫生概述,心理卫生:是指以积极有效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以“预防为主”为主要方针,请问同学们: 健康的概念
3、?,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的疾病,而且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教育。健康为:“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四者的和谐统一 。,心理卫生运动的历史与发展,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强调“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1972年皮纳尔(Pinel P)医生首先提出人们要以关心的态度来倾听精神病人的诉说,并且在他所管辖的精神病院迈出了解放病人的第一步。这是当代心理卫生运动的起点。 1908年,患精神病康复后的比尔斯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所著的一颗失而复得的心又一次使心理卫生运动得以迅速发展。他使人们了解到当时精神病患者被当作疯子,在近乎监狱的精神病院中所遭受的非人待遇,最终结束了这样的“看护”和“管理”。这使
4、心理卫生运动迅速得到医生、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心理卫生运动的历史与发展,1908年5月在美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 1930年5月5日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其宗旨“完全从事于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教育的活动。 1986年在山东泰安召开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大会,从此心理卫生工作和各类学术活动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普及推广开来。对维护人民健康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二、优生与胎教,优生:指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预防先天性畸形和有遗传性疾病的孩子出生。 优生是人类健康的基础。 我国开展优生工作主要有如下几点:配偶选择,进行婚前检
5、查,提倡适龄生育和孕前准备等。,配偶选择:忌近亲结婚。近亲结婚能导致胎儿畸形,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这已经是被科学早就证明了的事实。 进行婚前检查:婚前体检是结婚所必须履行的手续,它也是夫妻双方婚后生活和谐幸福的保障。在婚前体检中,还可以检查出夫妻双方是否有影响优生优育的问题,防患于未然。,提倡适龄生育:对女性来说,最佳怀孕年龄应在2530岁之间,超过35岁再怀孕,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智力。男性年龄可以适当高点,但也不宜太高。 孕前准备:孕妇吸烟会使胎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容易早产或患先天性心脏病,还影响孩子的智力。孕妇酗酒,会使胎儿得胎儿酒精中毒综合症,引起胎儿畸形。孕妇过多
6、地接触化学农药、铅、X射线等会使胎儿畸形,也可能会使胎儿患白血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故也应避免。,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戒烟戒酒,不滥用药物,营养丰富,膳食合理,孕妇的心理卫生措施,防止射线,避免病毒感染,定期产前检查,胎教,广义胎教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产妇能够顺利地渡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胎教,(一)音乐胎教法主要是以音波刺激胎儿听觉器官的神经功能,来达到激发大脑的右脑突触迅速发育。从孕12周起,便可有计划地实施。,(二)抚摸胎教婴幼儿的天性是需要爱抚。胎儿受到母亲双手轻轻地抚摩之后,亦会引起一定的条件反射,从而激发胎儿活动
7、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触觉刺激,通过反射性躯体蠕动,以促进大脑功能的协调发育。,胎教,(三)语言胎教法孕妇或家人用文明、礼貌、富有感情的语言,有目的地对子宫中的胎儿讲话,给胎儿期的大脑新皮质输入最初的语言印记,为后天的学习打下基础,称为语言胎教。如:适合婴幼儿学习的妈咪语宝宝英语。,胎教,三、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心理卫生,儿童期包括乳儿期(0-1 岁)、婴儿期(1-3 岁)、幼儿期( 3-6岁)、童年期(6-11 、12 岁),是个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其心理健康对个体心身发展具有持久和深远的影响。,1、乳儿期心理卫生 乳儿期儿童的身心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心理卫生应强调: ( 1)保证营养 营养不良对
8、儿童的身高、体重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利。因此,应充分满足乳儿营养的需求,尤其是要提供足量的蛋白质和核酸,以促进身体及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 ( 2)言语交流 言语能力是在不断地进行言语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言语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智慧的发展。因此,父母应耐心地、不断地与乳儿进行言语交流。,(3)进行爱抚 乳儿期的儿童已出现强烈的依恋需求。依恋的缺乏对以后成长不利。因此,父母应与他们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经常接触乳儿身体,抚摸、搂抱,以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求。 (4)适宜刺激 经常给乳儿感觉器官以适宜的刺激(如声、光、色刺激),有益于大脑皮层的发育及小脑功能的健全,可明显提高乳儿感觉和动作能力的发展。 此
9、外,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断奶时间、方式及季节;养成乳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矫正其不良行为。,2、婴儿期心理卫生 这一时期,婴儿的动作和语言能力迅速发展,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情感体验复杂化。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应强调: (1 )口头言语训练 由于与语言有关的中枢均已发育成熟,婴儿期成为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因此,多与婴儿进行交流,让他早听、多听,鼓励他们多说话,利用物体、玩具、图片来激发孩子说 话的兴趣,这样可提高他们理解言语的能力。在进行言语交往的过程中,成人说话一定要准确并 符合规范。,(2)感觉整合训练 脑发育的关键是感觉整合训练,即同时进行五种以上的感觉刺激,特别是对皮肤、前庭、肌肉、关节感受器
10、的刺激。如通过爬行、滑梯、秋千、垫上运动、平衡台、球类等活动,促进婴儿的脑发育,增强身体素质,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 ( 3)生活习惯培养 培养婴儿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睡觉、起床、吃饭、不挑食、不偏 食。训练婴儿控制大小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儿童情绪愉快的重要保证,而愉快的情绪又 是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3、幼儿期心理卫生 幼儿的社会性需要发展很快,社会情感也因而得到发展,他们有同情心,也有了初步的友谊感、道德感、理智感。幼儿期的心理卫生应强调:,(1)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活动性游戏,促进幼儿肌肉组织发育,提高
11、幼儿的视觉与动作相互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 2)启迪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为幼儿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智力玩具,耐心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以启迪和开发他们的智力。,( 3)口头言语和书面语言的培养 通过讲故事、唱儿歌、诵古诗等,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发展连贯性语言,完善句子结构。同时可以有计划地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 4)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学会单独处理一些简单的人际关系,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及时矫正幼儿时期常见的不良行为:如遗尿、咬指 甲、作怪相、多动症、口吃、厌食等。,4、童年期心理卫生 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12、,并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他们的社会地位、交往范围、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儿童心理产生质的飞跃。童年期的心理卫生应强调: ( 1)培养各种认知能力 培养儿童初步的观察力、写作能力、默读及朗读能力,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让他们学会思考。,(2)培养良好习惯 让儿童做到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当天的功课要认真、独立完成,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环境。 ( 3)培养适应能力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步适应新环境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老师、同学、集体的关系,对儿童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学校这一新
13、的环境。 ( 4)防止不良行为 如逃学、说谎、偷盗等。,二、青春期心理卫生 青春期是指11、12 至17、18 岁这个年龄段。,青春期的特点: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个体经历着青春期的生理巨变,也经受着心理发展的种种困惑、矛盾和挑战,将逐步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青春期的心理卫生应强调: ( 1)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全发展 青少年是心理上的“断乳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强烈要求对自己的各种需求和行为进行独立的选择和思考;另一方面,因经验不足、分析欠周常会碰壁,形成困难和矛盾,从而产生依赖性。因此,对青少年需要加强引导,不能事事过问,样样安排;又不能放任不管
14、,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加强引导和教育。青少年的情绪易波动且不稳定,易激动。因此,要引导他们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有效地控制和调整自身的行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创造条件,让青少年多参加社会实 践,扩大知识面,丰富生活经验,不断完善自我。,(2)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性教育 性生理的变化引起的性心理及性行为的改变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如不及时地向他们传授有关性知识,使其对自身出现的种种与性有关的现象给与科学的解释,他们就会产生迷惑、恐惧、焦虑等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适度、适当、合理地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性道德教育,使青少年学会克制自己的情
15、感冲动,正确地与异性交往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意识,防止性犯罪。,( 3)培养学习兴趣 引导青少年合理用脑,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确定合适的奋斗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发挥学习潜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结交益友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在他人面前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四、中年期心理卫生 中年期是指45-59岁这个年龄段。其中包含更年期。中年期心理卫生 中年人面临着复杂、严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他们需要工作、抚养后代、赡养老人、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16、和社会关系,家庭和工作精神负担重。因此,应重视中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中年期的心理卫生应强调:,(1 )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奏 中年人工作紧张,家务繁重。如果过于紧张,易劳累而造成身心受损。因此,在工作之余,要适当地进行运动、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奏以调节心身功能,增强身心素质。 (2)面对现实,量力而行 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妥善处理好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地增加积极情绪的体验,以保持良好的心境与稳定的情绪。,(3 )修身养性,陶冶性情 中年人应提高修养,克己奉公、力戒奢欲、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良好的品行有益于保持心理平衡。琴棋书画可陶冶性情
17、,丰富的业余爱好和精神生活有益健康。 (4)积极有效地适应环境 中年阶段各种社会矛盾一般较为集中,面对矛盾应不退缩、不回避,采用正确的手段去解决。要注意克服自卑、好虚荣、嫉妒、冲动、软弱、孤僻和过分内向的性格。培养踏实、稳重、勇敢、坚韧和合群的性格,进行积极的社会适应,从而纠正行为偏差,预防心身疾病. 。,( 5)实现自我,发展自我 中年期是一个不断丰富自身的过程,是自我与社会相互作用使自我走向完全成熟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去实现和发展自我,挖掘自身的潜能,才有可能走向完全成熟,达到理想的境界。,更年期心理卫生 更年期是个体从成熟走向衰老的过渡时期。女性一般为45-50岁,男性一般为55-60岁。
18、由于生理变化,部分人会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如易激动、失眠、多虑、烦躁、易怒等,甚至发生更年期综合症。因此,更年期进行心理保健具有重要的意义。,(1 )注重保健 正确认识自身的生理、心理变化,了解有关知识,注重保健,保持精神愉快,争取平稳度过。对更年期心身反应比较明显的人,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单位领导等应予以理解、同情和关怀,并请医生协助处理。,( 2)提高自我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更年期的心身变化容易使个体情绪不稳、焦虑、烦躁不安。必须要学会和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 3)劳逸结合 生活要有规律,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劳逸有度。适当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充实自己的生活。并注意防治
19、疾病的发生。,五、老年期心理卫生 一般将 60-90岁以后的年龄阶段称为老年期。进入这一时期,不仅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开始衰退,而且心理功能也随之减退。老年人既面临着身心衰老所造成的烦恼,又面临着角色转变所带来的一系列适应问题(退休、离休)。此外,经济上的困扰、疾病的折磨、家庭关系的冲突、意外事件的刺激等因素,都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依据以上心理特点,老年期的心理卫生应强调:,(1)坚持适当的活动 坚持适量的、不间断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体育锻炼,维持代谢平衡,促进心身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并可延缓脑机能和躯体机能的衰退。根据个人情况,从事个人感兴趣的社会劳动或公益服务;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20、劳动;满足求知欲望,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2)丰富生活,怡情自乐 多与社会接触,培养自己的兴趣,日常生活要丰富多彩,在动静结合的良好气氛中不断地获得愉悦的体验。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要适当,力求身心健康。 ( 3)情绪乐观 老年人要善于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情。热爱生活、助人为乐。 (4)生活要有规律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心身健康。应饮食有节,粗细粮搭配,起居有常,劳逸适度,不嗜烟酒。,第四节 群体心理卫生,每个人总是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各种群体之中,如家庭、学校、机关、工厂等。并同时受到各种群体所施予的影响。因此,心理卫生不仅要研究个体心理卫生,而且也要研究群体心理卫生。,一、家庭心理卫
21、生 家庭健康与否,对每个人的心身健康影响极大,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关系融洽与否,对子女身心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处理邻里关系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也不时地会产生各种矛盾和纠纷,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心理卫生问题。,夫妻应做到:,1、要善于体察对方的情绪变化,并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2、 要处处为对方着想,努力满足对方的需求; 3、在人格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4、要善于调整感情,处理矛盾纠纷; 5、在对待家庭经济支配和赡养父母、教育子女等权利、义务方面要讲民主,妥善处理; 6、在事业上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甚至做出必要的牺牲;7、
22、在性生活方面要相互体贴、相互关怀。,(二)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在家庭关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父母在处理亲子关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加强自身的心理素养,努力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 2、要了解子女的需要和追求,多为子女着想,正确的支持,错误的引导,杜绝压制;3、改变家长式教育,采用民主的、鼓励的、开放的教育方法;4、尊重子女的人格,鼓励子女参与家政,倾听他们的独立见解,表扬他们的良好行为。,二、学校心理卫生学校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学校生活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学校是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儿童行为问题呈上
23、升趋势。 因此,加强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的心理卫生网;2、开展学生心理卫生研究与心理咨询; 培养学校心理卫生人才;3、对学校教师、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训练;4、建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三、社区心理卫生社区心理卫生的概念: 社区是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在情感和心理上有一定特点的社会单位。如工厂、机关、学校、居民区、乡镇等。社区心理卫生是指社区卫生工作者和有关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心理卫生保健服务。,社区心理卫生的工作原则责任地段原则:这一原则强调按地域成立组织,为该区全体居民服务,每个区域人口一般
24、为7万-20万。整体服务原则:强调住院治疗、急诊和危急处理、联络会诊与咨询、康复指导、随诊、住院前后准备、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培训及科研等全套综合服务。 连续服务原则:要求社区内心理卫生组织和医务人员将预防、治疗、康复作为系列对待,使患者从住院前、住院中到出院后都能受到接力式的照料。,预防为主原则:社区心理卫生的最高目标就是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和保证社区人群的高水平心理效能。 教育性原则:由于社区心理卫生是指向全体人群的,而多数人不是精神病患者,不是治疗问题,所以健康教育是社区心理卫生的基本原则之一和工作任务之一。 群众性原则:社区心理卫生需要专家,但专家只是骨干,不能包揽一切。社区心理卫生需要各
25、界协助,需要社区每个公民参与。,(二)社区心理卫生的机构 有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精神病疗养院,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初级保健站,各种独立的心理咨询诊所,家庭医生等。社区心理卫生中心是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中枢,是计划、管理、培训、教育、治疗指导的中心站。一般有临床心理学者、精神科医生,社会工作者、护士、教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组成。,(三)社区心理卫生的内容 其工作内容有:1、社区心理卫生的流行病学调查。2、 危机干预。如家庭生活中的严重冲突和重大刺激引起的心理危机。3、 精神病的防治,慢性病人的照顾和康复。 4、儿童、老年的心理卫生服务。,(三)社区心理卫生的内容 其工作内容有:,5、提供婚姻、就业、学习、人际交往等各种健康人常遇到的应急事件的心理咨询服务。6、急事件的心理咨询服务。 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心理卫生和培训心理卫生骨干。 7、巡视和指导家庭病房工作,开展家庭心理治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