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工初训,大明安全技术服务中心,第六章 电气安全的特殊防护,一、 雷电的种类 二、 防雷措施 三、 防雷装置 四、 电气防火和防爆 五、 电磁场防护,一、雷电的种类,1、直击雷: 雷云在地面凸出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造成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 2、雷电感应:雷云在地面凸出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当雷云与其它部位或雷云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电荷以雷波的形式高速传播。,3、球形雷:雷电时形成红光或白光的火球。 4、雷电侵入波: 雷电在架空线路 或空中管道上产生冲击电压,沿线路侵入室内,危及人身安全和损坏设备。,二、防雷措施,1、防直击雷: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防直击雷的主要措施2、防雷电感应
2、: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的高压,应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接地。 3、防雷电侵入波: (1)采用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专门的防雷设备,通常将它接在导线与地之间,并与被保护设备或设施并联。,(2)低压线路中的重要用户,采用全电缆供电,并将电缆的金属外皮接地。 (3)低压线路中的一般用户,将进线处绝缘子铁脚接地即可防雷电。 4、人身防雷措施: (1)在建筑物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躲避雷暴时,应离开墙壁和树干8m以上。 (2)雷暴时,应注意关闭门窗,防止球型雷进入室内造成危害。,三、防雷装置,防雷装置是将雷电引向自己,并将雷电流泻入大地,保护被保护物体免遭雷击、免受雷害的一种人工装置。一
3、套完整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像一个锥形“帐篷”。当避雷针的高度超过30m时,其保护范围不再随针高度成正比例增加。所以,通常采用多支等高的避雷针来扩大其保护范围。,四、电气防火和防爆,1、电气火灾和爆炸的直接原因:电气设备过热 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铁芯发热、散热不良。电火花、电弧 工作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火花。如:开关或接触器开合时产生火花。 事故火花是指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火花。如:保险丝熔断时的火花。,2、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划分: (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 0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
4、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1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 2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区域。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的区域。,3、防火和防爆措施,(1)选择防爆型电气设备 (2)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线路:禁止使用绝缘导线明敷设。应采用三相五线制和单相三线制线路. (3)保持通风良好:防爆通风、正压型电气
5、设备应与通风、正压系统联锁,运行前必须先通风;停机时,应先停电气设备,再停通风设备。 (4)良好的接地装置,4、电气灭火常识,(1)发现电气火灾后,首先要切断电源,高压应先操作油断路器,后操作隔离开关,低压应先操作磁力启动器,后操作闸刀开关。 (2)进行带电灭火时,应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剂。 (3)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五、电磁场防护,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电磁辐射已成为继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主要表现为头晕、睡眠不好、乏力、记忆力减退、心悸及头疼、四肢酸疼、食欲不振、脱发、多汗等。 电磁场防护措施之一:屏蔽,选择题和判断题,1、一般用户,将进线处绝缘子铁角
6、接地即可防雷电。-( ) 2、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绝缘导线可以明敷设。- ( ) 3、在建筑物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躲避雷暴时,应离开墙壁和树干8m以上。 -( ) 4、通风、正压型电气设备只要与通风、正压系统联锁即可工作,运行前无须先通风。 -( ),/,/,5、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称I级危险区域。- ( ) 6、防雷装置包括( )、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 1、接零线 2、避雷器 3、接闪器 7、电器着火时下列不能用的灭火方法是哪种( )。 1、用四氯化碳或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2、用沙土灭火 3、用水灭火,3,3,8、发现电气火灾后,首先要切断电源,高压应( ),低压应先操作磁力启动器,后操作闸刀开关。 1、 先操作闸刀开关,后操作磁力启动器 2、先操作磁力开关,后操作油断路器 3、先操作作油断路器,后操作隔离开关 9、停电操作时,低压应先操作( )。 1、断路器,后拉隔离开关 2、磁力启动器,后拉闸刀开关 3、隔离开关,后拉断路器,3,2,谢谢,